一种除尘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048884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28 16:1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除尘设备,其包括壳体以及多个设于壳体内的滤板,壳体设有进气口和出气口;各滤板平行且间隔设置并在壳体内围合形成依次交替布置的滤腔和通道,各通道分别与进气口连通,且通道朝向出气口的一端设有第一封板,各滤腔分别与出气口连通,且滤腔朝向进气口的一端设有第二封板。能够降低整体阻力,保证除尘效率并可在有限的空间内提升烟气处理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除尘设备
本专利技术涉及除尘
,具体涉及一种除尘设备。
技术介绍
目前,用于工业烟尘治理的除尘器主要有静电除尘器、袋式除尘器和电袋复合除尘器三种。袋式除尘器采用过滤方式进行烟气净化,它是利用纤维编织物制作的袋状过滤元件来捕集含尘气体中固体颗粒物的,含尘烟气通过滤袋时,将粉尘阻留在滤袋外表面。袋式除尘器不受粉尘特性影响,具有高效捕集全尺寸颗粒物且捕集效率高、排放浓度低等优点,得到了极广泛的推广和运用。现有技术中的袋式除尘器在对含尘烟气进行过滤时,含尘烟气从袋式除尘器的进气口进入进风通道,然后侧向折流进入滤袋底部,而后从滤袋底部沿滤袋向上流动并进入滤袋进行过滤,经过滤袋过滤后的净烟气从滤袋口进入上箱体的各个净气室内,再经各个提升阀后汇流至出风烟道,最后通过出气口排出。现有技术的袋式除尘器的气流通道比较曲折,增大了除尘器的整体阻力;另外,随着除尘器处理烟气量的增大,在中箱体中需要布置更多数量的滤袋,当进风通道左右两边的滤袋区设置得越宽时,含尘烟气从进风通道侧向折流进入滤袋底部后,进入各条滤袋的气流越不均匀,对除尘器的整体阻力和除尘效率产生不利影响。因此,如何提供一种除尘设备,能够降低整体阻力,保证除尘效率并可在有限的空间内提升烟气处理量,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所亟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除尘设备,能够降低整体阻力,保证除尘效率并可在有限的空间内提升烟气处理量。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除尘设备,其包括壳体以及多个设于所述壳体内的滤板,所述壳体设有进气口和出气口;各所述滤板平行且间隔设置并在所述壳体内围合形成依次交替布置的滤腔和通道,各所述通道分别与所述进气口连通,且所述通道朝向所述出气口的一端设有第一封板,各所述滤腔分别与所述出气口连通,且所述滤腔朝向所述进气口的一端设有第二封板。两个滤腔之间有一条通道,两条通道之间有一个滤腔,滤腔和通道依次交替布置,并且相邻的滤腔和通道之间通过滤板分隔。同一通道内的烟气能够穿过其两侧的滤板并向与该通道相邻的两侧的滤腔扩散以实现过滤,同样的,同一滤腔内的烟气是来自与其相邻的两条通道。具体的,通道的一端与进气口连通,另一端通过第一封板封堵,如此一来,烟气在由进气口进入通道内后,无法由通道排出,所以,通道内的烟气将会穿过滤板进入滤腔内,从而实现过滤,而进入滤腔内并经过过滤的烟气可由出气口排出。在上述烟气过滤的过程中,由于滤板为平板结构,因此,滤腔和通道均不设有折弯,而是沿进气口向出气口的一侧径直延伸的腔体,因此,烟气在由进气口进入通道内的过程中以及滤腔内的烟气由出气口排出的过程中,均为直进直出、无需经过折弯,从而保证气流顺畅无折流,气流分配更均匀,降低了该除尘设备的整体阻力。并且,如此设置能够减小气流路径的长度,提升烟气处理效率,另外,由于各滤板依次平行且间隔设置,能够充分利用壳体内的空间,保证在有限空间内增大该除尘设备的烟气处理量。可选地,还包括设于所述壳体下方的灰斗,各所述滤板沿竖直方向设置,所述滤板表面的粉尘能够沿所述通道下落至所述灰斗内。可选地,所述滤腔的顶端和底端分别通过密封板密封。可选地,还包括固定板,各所述滤板朝向所述出气口的一端分别与所述固定板固定,所述固定板形成各所述第一封板,且所述固定板设有连通于各所述滤腔和所述出气口之间的通孔。可选地,还包括清灰装置,所述清灰装置包括气源以及分别与各所述滤腔一一对应的喷吹管,所述气源用于为各所述喷吹管供气,所述喷吹管沿所述滤腔的高度方向布置并可向所述滤板朝向所述滤腔内的一侧壁喷气。可选地,所述清灰装置还包括连通于所述气源和所述喷吹管之间的气箱,所述喷吹管的一端与所述气箱连通,且所述壳体的顶部和底部分别设有至少一个所述气箱。可选地,各所述喷吹管分别设有脉冲阀。可选地,各所述滤腔朝向所述出气口的一端以及各所述通道朝向所述进气口的一端分别设有隔离门。可选地,所述滤板为金属纤维过滤网。可选地,所述进气口和所述出气口均设有喇叭结构,所述喇叭结构内还设有导流板。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除尘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A-A剖视图;图3是图1的俯视图;图4是图3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4中B-B剖视图;图6是图4中的C视图;图7是固定板的局部结构示意图。附图1-7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1-壳体,11-进气口,12-出气口;2-滤板;3-滤腔,31-第二封板,32-法兰;4-通道;5-密封板;6-清灰装置,61-气源,62-喷吹管,63-气箱,64-脉冲阀,65-隔离门;7-灰斗;8-固定板,81-通孔;9-喇叭结构,91-导流板;10-支架。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请参考图1-7,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除尘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A-A剖视图;图3是图1的俯视图;图4是图3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4中B-B剖视图;图6是图5中的C视图;图7是固定板的局部结构示意图。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除尘设备,如图1-3所示,该除尘设备包括壳体1以及设于壳体1内的多个滤板2,壳体1设有进气口11和出气口12,各滤板2平行且间隔设置,并在壳体1内围合形成依次交替布置的滤腔3和通道4,其中,各通道4的一端分别与壳体1的进气口11连通,另一端(指朝向出气口12的一端)设有第一封板,各滤腔3的一端与出气口12连通,另一端(指朝向进气口11的一端)设有第二封板31。烟气能够由进气口11进入通道4内并穿过滤板2进入滤腔3,最终由出气口12排出。也就是说,两个滤腔3之间有一条通道4,两条通道4之间有一个滤腔3,滤腔3和通道4依次交替布置,并且相邻的滤腔3和通道4之间通过滤板2分隔。如图3所示,箭头表示为烟气流动路径,同一通道4内的烟气能够穿过其两侧的滤板2并向与该通道4相邻的两侧的滤腔31扩散以实现过滤,同样的,同一滤腔3内的烟气是来自与其相邻的两条通道4。具体的,通道4的一端与进气口11连通,另一端通过第一封板封堵,如此一来,烟气在由进气口11进入通道4内后,无法由通道4排出,所以,通道4内的烟气将会穿过滤板2进入滤腔3内,从而实现过滤,而进入滤腔3内并经过过滤的烟气可由出气口12排出。在上述烟气过滤的过程中,由于滤板2为平板结构,因此,滤腔3和通道4均不设有折弯,而是沿进气口11向出气口12的一侧径直延伸的腔体,因此,烟气在由进气口11进入通道4内的过程中以及滤腔3内的烟气由出气口12排出的过程中,均为直进直出、无需经过折弯,从而保证气流顺畅无折流,气流分配更均匀,降低了该除尘设备的整体阻力。并且,如此设置能够减小气流路径的长度,提升烟气处理效率,另外,由于各滤板2依次平行且间隔设置,能够充分利用壳体1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除尘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以及多个设于所述壳体(1)内的滤板(2),所述壳体(1)设有进气口(11)和出气口(12);/n各所述滤板(2)平行且间隔设置并在所述壳体(1)内围合形成依次交替布置的滤腔(3)和通道(4),各所述通道(4)分别与所述进气口(11)连通,且所述通道(4)朝向所述出气口(12)的一端设有第一封板,各所述滤腔(3)分别与所述出气口(12)连通,且所述滤腔(3)朝向所述进气口(11)的一端设有第二封板(31)。/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除尘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以及多个设于所述壳体(1)内的滤板(2),所述壳体(1)设有进气口(11)和出气口(12);
各所述滤板(2)平行且间隔设置并在所述壳体(1)内围合形成依次交替布置的滤腔(3)和通道(4),各所述通道(4)分别与所述进气口(11)连通,且所述通道(4)朝向所述出气口(12)的一端设有第一封板,各所述滤腔(3)分别与所述出气口(12)连通,且所述滤腔(3)朝向所述进气口(11)的一端设有第二封板(3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除尘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于所述壳体(1)下方的灰斗(7),各所述滤板(2)沿竖直方向设置,所述滤板(2)表面的粉尘能够沿所述通道(4)下落至所述灰斗(7)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除尘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滤腔(3)的顶端和底端分别通过密封板(5)密封。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除尘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固定板(8),各所述滤板(2)朝向所述出气口(12)的一端分别与所述固定板(8)固定,所述固定板(8)形成各所述第一封板,且所述固定板(8)设有连通于各所述滤腔(3)和所述出气口(12)之间的通孔(81)。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除尘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召平钟永生张晖栋信明勋赖碧伟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龙净环保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