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发动机零部件气密检测治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037589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23 21: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汽车发动机零部件气密检测治具,包括上模连接有驱动其上下运动的主气缸,所述上模正下方设有平板,所述平板上部设有动力输出端下穿平板的小气缸,所述平板上竖直设有多根顶杆,所述顶杆顶部设有下模板,所述下模板中部设有用于反向放置待测零部件的凹腔,所述下模板上平面于所述凹腔的周边为用于压紧待测零部件周边的下模工作面,所述上模的中部设有与所述下模凹腔对应的凸台,所述上模下平面于所述凸台的周边设有与所述下模工作面压合的上模工作面。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解决现有汽车发动机零部件气密性检测治具结构不合理,导致检测效率低影响生产效率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汽车发动机零部件气密检测治具
本技术涉及汽车配件制造
,尤其是一种用于检测汽车发动机带密封圈的零部件气密性的治具。
技术介绍
现有的汽车发动机密封圈气密性检测,都是用气密性检测治具进行检测,一般的检测治具如图1,包括机架1的平板8上并排竖直设置有多根顶部放置带密封圈的待测零部件4的支撑杆3,平板8边上设有快速夹2,支撑杆3上方设有上模5,平板8上部设有动力输出端下穿平板的用于检测时封堵零部件进油口的小气缸7,上模5连接有驱动其上下运动的主气缸6。使用这种检测治具时,需要通过人工装配密封圈,待测零部件反扣到支撑杆3上,密封圈无掉落。通过程序控制,主气缸6带动上模5下行压紧待测零部件,再用手工快速夹压紧待测零部件,增加压紧力度。程序输出信号,小气缸7顶出密封住出油口,再给信号气密检测仪,对待测的零部件腔体进行充气和检测。这样充气需要将整个上模至零部件中间的空腔全部充满气,才能得出气密检测结果,如此则充气时间较长,单件检测周期长,生产效率低;并且主气缸输出的压力不足,需要增加快速夹辅助增压,增加检测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汽车发动机零部件气密检测治具,以解决现有汽车发动机零部件气密性检测治具结构不合理,导致检测效率低影响生产效率的问题。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本汽车发动机零部件气密检测治具包括机架、上模,所述上模连接有驱动其上下运动的主气缸,所述上模正下方设有平板,所述平板上部设有动力输出端下穿平板的用于检测时封堵零部件进油口的小气缸,所述平板上竖直设有多根顶杆,所述顶杆顶部设有下模板,所述下模板中部设有用于反向放置待测零部件的凹腔,所述下模板上平面于所述凹腔的周边为用于压紧待测零部件周边的下模工作面,所述上模的中部设有与所述下模凹腔对应的凸台,所述上模下平面于所述凸台的周边设有与所述下模工作面压合的上模工作面。上述技术方案中,更为具体的方案可以是:所述主气缸竖直设置于所述机架上,所述主气缸的动力输出端设于所述上模的顶面上。进一步的:主气缸有两个,均布于所述上模的顶面上。进一步的:所述小气缸设有两个。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汽车发动机零部件气密检测治具增加了下模中部的凹腔,上模增加了与凹腔相对应的凸台,将待测零部件装于下模板,上模的凸台将下模凹腔内的空间填满,则无需用气充满下模凹腔的待测零部件空腔,只需少量的充气即可实现密封圈内压力满足测试需求,如此则可以大大缩短充气时间,提高检测效率及生产效率;下模凹腔、下模工作面、顶杆、平板可以共同组合成下模,再结合上模,在检测不同规格的零部件时,可以方便更换上模、下模及内部调试,且操作简单易用。附图说明图1是现有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安装在检测设备上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作进一步详述:如图2所示的本汽车发动机零部件气密检测治具,包括机架1、上模5,上模5连接有驱动其上下运动的主气缸6,主气缸6竖直设置于机架1上,主气缸6的动力输出端设于上模5的顶面上,主气缸6有两个,均布于上模5的顶面上。上模5正下方通过支撑杆3设有平板8,平板8上部设有动力输出端上穿平板的用于检测时封堵零部件进油口的小气缸7,小气缸7设有两个,平板8上竖直设有多根顶杆10。顶杆10顶部设有下模板9,下模板9中部设有用于反向放置待测零部件的凹腔9-1,下模板9上平面于凹腔9-1的周边为用于压紧待测零部件4周边的下模工作面9-2,多根顶杆10顶于下模工作面9-2下,上模5的中部设有与下模凹腔9-1对应的凸台5-1,上模5下平面于凸台5-1的周边设有与下模工作面9-2压合的上模工作面5-2。本汽车发动机零部件气密检测治具增加了下模9中部的凹腔9-1,上模5增加了与凹腔相对应的凸台5-1,将待测零部件4装于下模板9,上模的凸台5-1将下模凹腔9-1内的空间填满,则无需用气充满下模凹腔9-1的待测零部件4空腔,只需少量的充气即可实现密封圈内压力满足测试需求,如此则可以大大缩短充气时间,提高检测效率及生产效率。下模的凹腔9-1、下模工作面9-2、顶杆10、平板8可以共同组合成下模,再结合上模5,在检测不同规格的零部件时,可以方便更换上模、下模及内部调试,且操作简单易用。如图3所示,本汽车发动机零部件气密检测治具安装在检测设备上,整副治具吊装到设备下面板上并固定螺丝,通过伺服电机11拉动治具到设备中心,手动控制将设备的增压气缸12、主气缸6下行,上面板13与治具的上模5顶面贴合,上紧螺丝固定,手动控制主气缸带动上模一同上行,上下模分离,接通气路,复位设备,伺服电机11驱动将下模拉回原点,治具完成安装。人工放置待测零部件到下模工作面9-2,设备自动模式下,启动开关,伺服电机11拉动治具的下模到设备中心且停止,设备增压气缸12、主气缸6带动上模下行贴合零部件的密封圈面,这时增压气缸11持续增压,上模工作面5-2完全压紧密封圈,之后设备下面板的两个小气缸顶出贯穿治具的下底板堵住零部件的出油口,设备自动向产品腔体充气并检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汽车发动机零部件气密检测治具,包括机架、上模,所述上模连接有驱动其上下运动的主气缸,所述上模正下方设有平板,所述平板上部设有动力输出端下穿平板的用于检测时封堵零部件进油口的小气缸,所述平板上竖直设有多根顶杆,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杆顶部设有下模板,所述下模板中部设有用于反向放置待测零部件的凹腔,所述下模板上平面于所述凹腔的周边为用于压紧待测零部件周边的下模工作面,所述上模的中部设有与所述下模凹腔对应的凸台,所述上模下平面于所述凸台的周边设有与所述下模工作面压合的上模工作面。/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发动机零部件气密检测治具,包括机架、上模,所述上模连接有驱动其上下运动的主气缸,所述上模正下方设有平板,所述平板上部设有动力输出端下穿平板的用于检测时封堵零部件进油口的小气缸,所述平板上竖直设有多根顶杆,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杆顶部设有下模板,所述下模板中部设有用于反向放置待测零部件的凹腔,所述下模板上平面于所述凹腔的周边为用于压紧待测零部件周边的下模工作面,所述上模的中部设有与所述下模凹腔对应的凸台,所述上模下平面于所述凸台的周边设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贵玉蒋兆文黄恩南黄健许堂林黄山何登王邓光唐园惠
申请(专利权)人:广西嘉诚工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西;4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