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机轴承压盖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032757 阅读:4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23 21: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轴承压盖相关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电机轴承压盖结构,包括压盖板和设置在压盖板内测的轴承固定环,压盖板为一块圆形板,其板体的中心位置开设有转子安装孔,压盖板的边缘处通过一体铸造成型有固定座,固定座在压盖板的边缘均匀设置有四个,且其上均开设有螺栓安装孔,轴承固定环为一个圆环结构,其与压盖板为一体铸造成型,压盖板的外侧表面上端固定安装有储油箱,其正下方设置有废油槽;通过在压盖板与轴承固定环的内部设置进油通道与排油通道,并在压盖板的外侧设置储油箱与废油槽,从而让工作人员可以将润滑油添加到储油箱中,而润滑油在其中,会通过进油管道中的二级油道对轴承的内外侧均匀的添加润滑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机轴承压盖结构
本技术涉及轴承压盖相关
,具体为一种电机轴承压盖结构。
技术介绍
电机轴承又名电动机轴承或者马达轴承,是专门应用于电动机或者马达上的一种专用轴承。电机使用的轴承是一个支撑轴的零件,它可以引导轴的旋转,也可以承受轴上空转的部件,轴承的概念很宽泛。电机常用的轴承有四种类型,即滚动轴承、滑动轴承、关节轴承和含油轴承。最常见的电机轴承是滚动轴承,即有滚动体的轴承,而电机轴承在安装时都会采用轴承压盖对电机轴承进行固定安装,而电机在平时使用时,为了减小其摩擦系数,需要经常的对轴承的滚珠位置进行添加润滑油,而传统电机在其轴承处添加润滑油,工作人员通常都只是对其压盖靠外侧的部分进行润滑油的添加,其不仅对润滑油的添加较为困难,而且对于轴承的靠内侧却无法进行润滑油的添加,从而会产生润滑油添加不均等问题,为此,本技术提出一种电机轴承压盖结构用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机轴承压盖结构,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机轴承压盖结构,包括压盖板和设置在压盖板内测的轴承固定环,所述压盖板为一块圆形板,其板体的中心位置开设有转子安装孔,所述压盖板的边缘处通过一体铸造成型有固定座,所述固定座在压盖板的边缘均匀设置有四个,且其上均开设有螺栓安装孔,所述轴承固定环为一个圆环结构,其与压盖板为一体铸造成型,且其与压盖板为同圆心设置,所述压盖板的靠内侧表面固定焊接有限位环,所述压盖板的外侧表面上端固定安装有储油箱,其正下方设置有废油槽,所述储油箱与废油槽均为一个矩形容器,其上均分别开设有添油口与排油口。优选的,所述轴承固定环与压盖板之间通过加强筋固定连接,所述加强筋为直角三角形的板体,其板体的两直角边分别与轴承固定环的外表面、压盖板的内测表面固定焊接,且加强筋在其边缘均匀设置有八个。优选的,所述限位环的外径与电机壳的内径相等,且固定座与电机壳上的安装孔位置相对应。优选的,所述压盖板与轴承固定环的靠上端开设有进油通道,其下方部位开设有排油通道,所述进油通道由一级油道与二级油道所构成,且一级油道呈Z字型,其上端部分与储油箱相连通,且其下端与二级油道相连通,且二级油道的下端与轴承固定环的内圈相连通,所述排油通道与进油通道结构相同,且两者为对称设置,且排油通道的下端与废油槽相连通。优选的,所述进油通道与排油通道与所安装轴承之间设置有一层渗透油膜。优选的,所述轴承固定环的后表面开设有卡槽,且轴承固定环的后侧设置有挡油板,所述挡油板通过其上的固定环固定在轴承固定环上的卡槽中。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通过在压盖板与轴承固定环的内部设置进油通道与排油通道,并在压盖板的外侧设置储油箱与废油槽,从而让工作人员可以将润滑油添加到储油箱中,而润滑油在其中,会通过进油管道中的二级油道对轴承的内外侧均匀的添加润滑油;2.并通过在进油通道、排油通道与所安装轴承之间设置一层渗透油膜,通过将润滑油利用其渗透作用进行缓慢的添加,而且下侧的渗透油膜可以对进入排油通道中的废油进行过滤,避免机械磨损所产生的碎屑进入排油通道而造成其堵塞。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内侧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半剖视图;图4为图3中A处结构放大示意图。图中:压盖板1、轴承固定环2、固定座3、限位环4、卡槽5、挡油板6、加强筋7、储油箱8、废油槽9、进油通道10、排油通道11、一级油道12、二级油道13、固定环14。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4,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电机轴承压盖结构,包括压盖板1和设置在压盖板1内测的轴承固定环2,压盖板1为一块圆形板,其板体的中心位置开设有转子安装孔,压盖板1的边缘处通过一体铸造成型有固定座3,固定座3在压盖板1的边缘均匀设置有四个,且其上均开设有螺栓安装孔,轴承固定环2为一个圆环结构,其与压盖板1为一体铸造成型,且其与压盖板1为同圆心设置,压盖板1的靠内侧表面固定焊接有限位环4,压盖板1的外侧表面上端固定安装有储油箱8,其正下方设置有废油槽9,储油箱8与废油槽9均为一个矩形容器,其上均分别开设有添油口与排油口。进一步地,轴承固定环2与压盖板1之间通过加强筋7固定连接,加强筋7为直角三角形的板体,其板体的两直角边分别与轴承固定环2的外表面、压盖板1的内测表面固定焊接,且加强筋7在其边缘均匀设置有八个,提高压盖板1与轴承固定环2之间的连接强度;进一步地,限位环4的外径与电机壳的内径相等,且固定座3与电机壳上的安装孔位置相对应,提高压盖板1安装的稳定性;进一步地,压盖板1与轴承固定环2的靠上端开设有进油通道10,其下方部位开设有排油通道11,进油通道10由一级油道12与二级油道13所构成,且一级油道12呈Z字型,其上端部分与储油箱8相连通,且其下端与二级油道13相连通,且二级油道13的下端与轴承固定环2的内圈相连通,排油通道11与进油通道10结构相同,且两者为对称设置,且排油通道11的下端与废油槽9相连通,通过在压盖板与轴承固定环的内部设置进油通道与排油通道,并在压盖板1的外侧设置储油箱8与废油槽9,从而让工作人员可以将润滑油添加到储油箱8中,而润滑油在其中,会通过进油管道10中的二级油道13对轴承的内外侧均匀的添加润滑油;进一步地,进油通道10与排油通道11与所安装轴承之间设置有一层渗透油膜,通过在进油通道10、排油通道11与所安装轴承之间设置一层渗透油膜,通过将润滑油利用其渗透作用进行缓慢的添加,而且下侧的渗透油膜可以对进入排油通道中的废油进行过滤,避免机械磨损所产生的碎屑进入排油通道11而造成其堵塞,且其所使用的轴承靠近二级油道出油口的位置处开设有导油槽,用以将润滑油导入到滚珠位置处;进一步地,轴承固定环2的后表面开设有卡槽5,且轴承固定环2的后侧设置有挡油板6,挡油板6通过其上的固定环14固定在轴承固定环2上的卡槽5中,避免润滑油从内侧流失;工作原理:实际使用时,工作人员通过将润滑油添加到储油箱8中,然后其内部的润滑油会通过进油管道10中的一级管道12中进入,然后会流淌到二级油道13中,并通过二级油道13流出,从而流向轴承,并随着轴承上所开设的油槽而流淌到滚珠的位置处,从而对轴承的内侧与外侧均可以进行均匀的添加润滑油,而且该过程较为简单,相较于传统将润滑利用管状物挤压进入到轴承中,其更加的方便,而且加油效果更好。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技术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机轴承压盖结构,包括压盖板(1)和设置在压盖板(1)内测的轴承固定环(2),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盖板(1)为一块圆形板,其板体的中心位置开设有转子安装孔,所述压盖板(1)的边缘处通过一体铸造成型有固定座(3),所述固定座(3)在压盖板(1)的边缘均匀设置有四个,且其上均开设有螺栓安装孔,所述轴承固定环(2)为一个圆环结构,其与压盖板(1)为一体铸造成型,且其与压盖板(1)为同圆心设置,所述压盖板(1)的靠内侧表面固定焊接有限位环(4),所述压盖板(1)的外侧表面上端固定安装有储油箱(8),其正下方设置有废油槽(9),所述储油箱(8)与废油槽(9)均为一个矩形容器,其上均分别开设有添油口与排油口。/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机轴承压盖结构,包括压盖板(1)和设置在压盖板(1)内测的轴承固定环(2),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盖板(1)为一块圆形板,其板体的中心位置开设有转子安装孔,所述压盖板(1)的边缘处通过一体铸造成型有固定座(3),所述固定座(3)在压盖板(1)的边缘均匀设置有四个,且其上均开设有螺栓安装孔,所述轴承固定环(2)为一个圆环结构,其与压盖板(1)为一体铸造成型,且其与压盖板(1)为同圆心设置,所述压盖板(1)的靠内侧表面固定焊接有限位环(4),所述压盖板(1)的外侧表面上端固定安装有储油箱(8),其正下方设置有废油槽(9),所述储油箱(8)与废油槽(9)均为一个矩形容器,其上均分别开设有添油口与排油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机轴承压盖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承固定环(2)与压盖板(1)之间通过加强筋(7)固定连接,所述加强筋(7)为直角三角形的板体,其板体的两直角边分别与轴承固定环(2)的外表面、压盖板(1)的内测表面固定焊接,且加强筋(7)在其边缘均匀设置有八个。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机轴承压盖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小霞李虹飞崔宗超任艳艳吕颖利袁文婷张新军陈永利李丽
申请(专利权)人:济源职业技术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