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震支座冷冻更换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028056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23 21: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建筑、桥梁减震技术领域,涉及一种隔震支座冷冻更换结构,包括隔震支座本体,所述隔震支座本体包括橡胶柱及固定于所述橡胶柱上端的上连接板、固定于橡胶柱下端的下连接板;所述橡胶柱外圈设置隔热罩,隔热罩的上端与上连接板抵靠接触,隔热罩的下端与下连接板抵靠接触;所述隔热罩上设置分布式温度传感器,所述分布式温度传感器的传感测头穿过隔热罩伸入橡胶柱内,分布式温度传感器置于隔热罩外侧部分设有显示屏。该更换结构可以在不借助外部顶升设备的情况下进行支座的更换,简单高效,且不影响上部结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隔震支座冷冻更换结构
本技术属于建筑、桥梁减震
,涉及一种隔震支座冷冻更换结构。
技术介绍
我国是世界上地震活动最强烈和地震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隔震橡胶支座广泛应用于各个减隔震领域,采用多层钢板与多层橡胶交替叠合优良粘结,具有良好的水平性能,阻尼系数,竖向性能及竖向承载力等一系列优点,运用于各种房屋建筑、公路桥梁及结构加固中。但是隔震橡胶支座在经历了地震或者长期使用下产生了损伤,就需要在不影响上部结构的情况下将旧支座进行更换。目前一般的更换方式均为采用大型千斤顶将上部结构顶升出一定空间,再将隔震橡胶支座移出。此方式更换隔震支座较为繁琐,且对设备要求高,在某些空间紧凑的结构下可能还放不了顶升设备。因此对隔震支座的可更换性一直是个考验。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隔震支座冷冻更换结构,该更换结构可以在不借助外部顶升设备的情况下进行支座的更换,简单高效,且不影响上部结构。按照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一种隔震支座冷冻更换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隔震支座本体,所述隔震支座本体包括橡胶柱及固定于所述橡胶柱上端的上连接板、固定于橡胶柱下端的下连接板;所述橡胶柱外圈设置隔热罩,隔热罩的上端与上连接板抵靠接触,隔热罩的下端与下连接板抵靠接触;所述隔热罩上设置分布式温度传感器,所述分布式温度传感器的传感测头穿过隔热罩伸入橡胶柱内,分布式温度传感器置于隔热罩外侧部分设有显示屏;所述上连接板与下连接板之间连接有分布式竖向位移传感器,所述橡胶柱与隔热罩之间与冷却发生装置的管道相连接。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隔热罩包括两个罩体,两个罩体对合后紧固连接,包覆于橡胶柱的外侧。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分布式竖向位移传感器置于隔热罩的外侧。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隔热罩的圆周表面均布设置三个分布式温度传感器。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上连接板、下连接板上分别设置通孔,以用于连接用。本技术的技术效果在于:本技术不影响隔震支座的上部结构,无需对上部结构进行顶升,不改变隔震层层间高度。提供的方法简单可靠,采用冷冻降低支座高度的方式移出支座,更换简单高效;本技术采用封闭隔温罩对隔震支座进行温度隔断及保温,提高隔震支座冷冻的效率;本技术采用分布式温度传感器对隔震支座冷冻部分的温度实时监控,确保冷冻温度的控制准确性;本技术采用分布式竖向位移传感器,可以准确反映支座冷冻的收缩情况。且位移传感器设置在隔温罩外部,以免低温对温度传感器的准确性影响;本技术采用冷却发生装置与干冰同时进行支座的降温冷却,保持隔温罩。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俯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的说明。图1、2中,包括隔震支座本体1、上连接板1-1与下连接板1-2、橡胶柱1-3、隔热罩2、分布式温度传感器3、分布式竖向位移传感器4、冷却发生装置5、第一管道6、第二管道7等。如图1、2所示,本技术是一种隔震支座冷冻更换结构,包括隔震支座本体1,所述隔震支座本体1包括橡胶柱1-3及固定于所述橡胶柱1-3上端的上连接板1-1、固定于橡胶柱1-3下端的下连接板1-2;所述橡胶柱1-3外圈设置隔热罩2,隔热罩2的上端与上连接板1-1抵靠接触,隔热罩2的下端与下连接板1-2抵靠接触;所述隔热罩2上设置分布式温度传感器3,所述分布式温度传感器3的传感测头穿过隔热罩2伸入橡胶柱1-3内,分布式温度传感器3置于隔热罩2外侧部分设有显示屏;所述上连接板1-1与下连接板1-2之间连接有分布式竖向位移传感器4,所述橡胶柱1-3与隔热罩2之间与冷却发生装置5的管道相连接。再具体应用中,冷却发生装置5采用大功率压缩机,冷却发生装置5的出风口通过第一管道6连接于橡胶柱1-3与隔热罩2之间,冷却发生装置5的回风口通过第二管道7连接于橡胶柱1-3与隔热罩2之间。隔热罩2包括两个罩体,两个罩体对合后紧固连接,包覆于橡胶柱1-3的外侧。分布式竖向位移传感器4置于隔热罩2的外侧,以实现对隔震支座本体1高度收缩量的测量。隔热罩2的圆周表面均布设置三个分布式温度传感器3,通过三个分布式温度传感器3可以精准可靠测量橡胶柱1-3在冷却发生装置5的作用下的实时温度。上连接板1-1、下连接板1-2上分别设置通孔,以用于连接用。隔热罩2由橡胶制成,以实现工作时,当冷却发生装置5对隔热罩2与橡胶柱1-3之间进行冷却作业时,橡胶柱1-3与隔热罩2在降温作用下,由热胀冷缩原理,同步收缩,实现隔震支座本体1高度变短。使用本技术产品的工作过程如下:先对隔震支座本体1进行上、下螺栓的拆除,接着对隔震支座本体1加装隔热罩2,同时在隔热罩2内安装有分布式温度传感器3,在隔热罩2安装分布式竖向位移传感器4。冷却发生装置5运行开启隔震支座降温,同时在隔热罩2内投入干冰,监控隔震支座本体1温度及竖向位移,干冰的投入根据监控的温度进行多次投放。待支座收缩,高度下降后,方可将支座移出。本技术产品的工作原理:本方法整体采用冷冻隔震支座的方向将支座自身的高度降低,更换支座方式简单高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隔震支座冷冻更换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隔震支座本体(1),所述隔震支座本体(1)包括橡胶柱(1-3)及固定于所述橡胶柱(1-3)上端的上连接板(1-1)、固定于橡胶柱(1-3)下端的下连接板(1-2);所述橡胶柱(1-3)外圈设置隔热罩(2),隔热罩(2)的上端与上连接板(1-1)抵靠接触,隔热罩(2)的下端与下连接板(1-2)抵靠接触;/n所述隔热罩(2)上设置分布式温度传感器(3),所述分布式温度传感器(3)的传感测头穿过隔热罩(2)伸入橡胶柱(1-3)内,分布式温度传感器(3)置于隔热罩(2)外侧部分设有显示屏;所述上连接板(1-1)与下连接板(1-2)之间连接有分布式竖向位移传感器(4),所述橡胶柱(1-3)与隔热罩(2)之间与冷却发生装置(5)的管道相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隔震支座冷冻更换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隔震支座本体(1),所述隔震支座本体(1)包括橡胶柱(1-3)及固定于所述橡胶柱(1-3)上端的上连接板(1-1)、固定于橡胶柱(1-3)下端的下连接板(1-2);所述橡胶柱(1-3)外圈设置隔热罩(2),隔热罩(2)的上端与上连接板(1-1)抵靠接触,隔热罩(2)的下端与下连接板(1-2)抵靠接触;
所述隔热罩(2)上设置分布式温度传感器(3),所述分布式温度传感器(3)的传感测头穿过隔热罩(2)伸入橡胶柱(1-3)内,分布式温度传感器(3)置于隔热罩(2)外侧部分设有显示屏;所述上连接板(1-1)与下连接板(1-2)之间连接有分布式竖向位移传感器(4),所述橡胶柱(1-3)与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惠强陈禧耘顾钦钦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圣丰建筑新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