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震支座更换孔位偏位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028054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23 21: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建筑、桥梁减震技术领域,涉及一种隔震支座更换孔位偏位装置,包括呈直角状布置的第一混凝土墩、第二混凝土墩、第三混凝土墩,其中第一混凝土墩置于直角顶点,所述第二混凝土墩、第三混凝土墩上表面分别固定反力隔震支座,每个所述反力隔震支座的上部分别与混凝土结构固定连接,每个所述反力隔震支座的下部分别与第二混凝土墩、第三混凝土墩对应固定连接;每个所述反力隔震支座的外侧均固定设置反力隔震支座滑槽架。该装置能够高效快捷调整隔震支座360度各方向的孔位偏位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隔震支座更换孔位偏位装置
本技术属于建筑、桥梁减震
,涉及一种隔震支座更换孔位偏位装置。
技术介绍
我国是世界上地震活动最强烈和地震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隔震橡胶支座广泛应用于各个减隔震领域,采用多层钢板与多层橡胶交替叠合优良粘结,具有良好的水平性能,阻尼系数,竖向性能及竖向承载力等一系列优点,运用于各种房屋建筑、公路桥梁及结构加固中。但是隔震橡胶支座在经历了地震或者长期使用下产生了损伤,就需要在不影响上部结构的情况下将旧支座进行更换。目前一般的更换方式均为采用大型千斤顶将上部结构顶升出一定空间,再将隔震橡胶支座移出。由于混凝土收缩,隔震层位移等原因,移除旧支座进行新支座安装时会遇到上下孔位偏位不同心的问题。导致新支座无法安装。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隔震支座更换孔位偏位装置,该装置能够高效快捷调整隔震支座360度各方向的孔位偏位问题。按照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一种隔震支座更换孔位偏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呈直角状布置的第一混凝土墩、第二混凝土墩、第三混凝土墩,其中第一混凝土墩置于直角顶点,所述第二混凝土墩、第三混凝土墩上表面分别固定反力隔震支座,每个所述反力隔震支座的上部分别与混凝土结构固定连接,每个所述反力隔震支座的下部分别与第二混凝土墩、第三混凝土墩对应固定连接;每个所述反力隔震支座的外侧均固定设置反力隔震支座滑槽架;所述第一混凝土墩的上表面设置可移动的待安装隔震支座,所述待安装隔震支座的上表面与混凝土结构抵靠接触,待安装隔震支座的外侧设置隔震支座滑槽架,所述隔震支座滑槽架与每个所述反力隔震支座滑槽架之间分别通过环形绳索张紧连接,所述环形绳索上设置绳索牵引装置。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待安装隔震支座包括中间橡胶部及固定于橡胶部上端的上连接板、固定于橡胶部下端的下连接板,隔震支座滑槽架的上端贴靠于上连接板的底面,隔震支座滑槽架的下端抵靠于下连接板的端面上。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隔震支座滑槽架及反力隔震支座滑槽架两者下端外表面分别设置有绳槽,环形绳索配合设置于绳槽内。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隔震支座滑槽架的内侧下部设置让位槽,下连接板的外侧伸入让位槽内。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绳索牵引装置采用手拉葫芦。本技术的技术效果在于:本技术借助于隔震支座相邻X轴与Y轴方向的已安装隔震支座提供反力,采用绳索牵引装置进行隔震支座孔位的调整,无需再另架设反力设施,操作简单高效;本技术借助于隔震支座相邻X轴与Y轴方向的双反力,可以调整隔震支座在各个方向的偏位;本技术在反力支座与新安装支座牵引处都架设有滑槽装置,可以确保绳索牵引装置受力准确,避免发生绳索在牵引时的偏移问题。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俯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的说明。图1、2中,包括待安装隔震支座1、反力隔震支座2、反力隔震支座滑槽架3、隔震支座滑槽架4、绳索牵引装置5、上连接板6、下连接板7、第一混凝土墩8、第二混凝土墩9、第三混凝土墩10、混凝土结构11、环形绳索12等。如图1、2所示,本技术是一种隔震支座更换孔位偏位装置,包括呈直角状布置的第一混凝土墩8、第二混凝土墩9、第三混凝土墩10,其中第一混凝土墩8置于直角顶点,所述第二混凝土墩9、第三混凝土墩10上表面分别固定反力隔震支座2,每个所述反力隔震支座2的上部分别与混凝土结构11固定连接,每个所述反力隔震支座2的下部分别与第二混凝土墩9、第三混凝土墩10对应固定连接;每个所述反力隔震支座2的外侧均固定设置反力隔震支座滑槽架3;第一混凝土墩8的上表面设置可移动的待安装隔震支座1,所述待安装隔震支座1的上表面与混凝土结构11抵靠接触,待安装隔震支座1的外侧设置隔震支座滑槽架4,所述隔震支座滑槽架4与每个所述反力隔震支座滑槽架3之间分别通过环形绳索12张紧连接,所述环形绳索12上设置绳索牵引装置5,在具体使用中,绳索牵引装置5采用手拉葫芦。待安装隔震支座1包括中间橡胶部及固定于橡胶部上端的上连接板6、固定于橡胶部下端的下连接板7,隔震支座滑槽架4的上端贴靠于上连接板6的底面,隔震支座滑槽架4的下端抵靠于下连接板7的端面上。隔震支座滑槽架4及反力隔震支座滑槽架3两者下端外表面分别设置有绳槽,环形绳索12配合设置于绳槽内。隔震支座滑槽架4的内侧下部设置让位槽,下连接板7的外侧伸入让位槽内。如图1、2所示,使用本技术产品对待安装隔震支座1的上连接螺栓进行安装,加载设计扭矩,然后测量待安装隔震支座1的偏位方向,在X轴与Y轴方向分别选定反力隔震支座2;同时,在待安装隔震支座1与反力隔震支座2牵引受力部位安装反力隔震支座滑槽架3和隔震支座滑槽架4,再将绳索牵引装置5个字绕X轴与Y轴方向进行安装,安装结束后进行对待安装隔震支座1的下连接板7的牵引,X轴与Y轴分部、步进进行。待下连接板孔位可以对上原预埋件螺栓孔后,进行下连接板7的螺栓安装。螺栓安装结束后绳索牵引装置5的力卸去,拆除反力隔震支座滑槽架3、隔震支座滑槽架4,待安装隔震支座1安装结束。本技术产品的工作原理:本技术整体采用绳索牵引装置5借用待安装隔震支座1X轴和Y轴方向的反力隔震支座滑槽架3作为反力对偏位的支座封板进行牵引,以确保连接板孔位可以对上原预埋件螺栓孔,简单高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隔震支座更换孔位偏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呈直角状布置的第一混凝土墩(8)、第二混凝土墩(9)、第三混凝土墩(10),其中第一混凝土墩(8)置于直角顶点,所述第二混凝土墩(9)、第三混凝土墩(10)上表面分别固定反力隔震支座(2),每个所述反力隔震支座(2)的上部分别与混凝土结构(11)固定连接,每个所述反力隔震支座(2)的下部分别与第二混凝土墩(9)、第三混凝土墩(10)对应固定连接;每个所述反力隔震支座(2)的外侧均固定设置反力隔震支座滑槽架(3);/n所述第一混凝土墩(8)的上表面设置可移动的待安装隔震支座(1),所述待安装隔震支座(1)的上表面与混凝土结构(11)抵靠接触,待安装隔震支座(1)的外侧设置隔震支座滑槽架(4),所述隔震支座滑槽架(4)与每个所述反力隔震支座滑槽架(3)之间分别通过环形绳索(12)张紧连接,所述环形绳索(12)上设置绳索牵引装置(5)。/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隔震支座更换孔位偏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呈直角状布置的第一混凝土墩(8)、第二混凝土墩(9)、第三混凝土墩(10),其中第一混凝土墩(8)置于直角顶点,所述第二混凝土墩(9)、第三混凝土墩(10)上表面分别固定反力隔震支座(2),每个所述反力隔震支座(2)的上部分别与混凝土结构(11)固定连接,每个所述反力隔震支座(2)的下部分别与第二混凝土墩(9)、第三混凝土墩(10)对应固定连接;每个所述反力隔震支座(2)的外侧均固定设置反力隔震支座滑槽架(3);
所述第一混凝土墩(8)的上表面设置可移动的待安装隔震支座(1),所述待安装隔震支座(1)的上表面与混凝土结构(11)抵靠接触,待安装隔震支座(1)的外侧设置隔震支座滑槽架(4),所述隔震支座滑槽架(4)与每个所述反力隔震支座滑槽架(3)之间分别通过环形绳索(12)张紧连接,所述环形绳索(12)上设置绳索牵引装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禧耘王惠强顾钦钦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圣丰建筑新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