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枢神经系统轴突外延调节剂,以及包含和使用该调节剂的组合物,细胞和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601872 阅读:19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在体内促进哺乳动物中枢神经系统神经生长的方法,包括给所述哺乳动物施用一种促神经生长量的制剂,所述制剂包括一种能抑制在胶质细胞和髓磷脂中发现的抑制分子信号物和促进所述的神经生长的神经细胞粘附分子,其活性片段、其同源物、其衍生物、其模拟物、其拮抗剂、其抗体、其类似物、其分泌细胞及其可溶分子。(*该技术在2016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以及包含和使用该调节剂的组合物,细胞和方法
技术介绍
专利
本专利技术通常涉及中枢神经系统中的神经生长的调节,尤其是涉及用于促进中枢神经系统神经生长的方法和有关的制剂,构建物和组合物。具体地说,本专利技术涉及使用细胞粘附分子,优选的是如L1的神经细胞粘附分子以促进和改善上述神经生长。相关现有技术的描述神经元延伸轴突的能力在发育期间建立神经元联系中具有头等重要性。在再生因损伤被毁的重新建立的联系中也需要这种能力。在所有动物物种的中枢和外周神经系统的发育过程中,轴突大量地伸长(Cajal(1928)神经系统的退化和再生,牛津大学出版社,伦敦)这种现象涉及轴突和树突。然而,在成体中,中枢神经系统中轴突和树对突的再生,随着进化过程而日益丧失。在外周神经系统中,遭受损伤后,所有脊椎动物种类的轴突能再生(Cajal(1928);Martini(1994)神经细胞学杂志231-28)。然而,在哺乳动物中,损伤后的轴突再生局限于轴突萌发。然而,神经元外延的再生在较低等脊椎动物种类中可能存在(Stuermer等,(1992)神经生物学杂志,23537-550)。相反,在中枢神经系统中,如果不是所有的高等和低等脊椎动物成体的神经元那么也是大多数具有轴突再生的可能性。(Aguayo(1985)“在哺乳动物成体中枢神经系统中来自损伤神经元的轴突再生”。在突触可塑性(Cotman.C.W.ed.)纽约,TheGuilford出版社,pp457-484)。胶质细胞是控制轴突再生的明确的决定因素。一般来说,哺乳动物胶质细胞允许发育过程中中枢神经系统轴突再生(Silver等(1982)比较神经病学杂志21010-29,Miller等(1985)发育生物学11135-41,Pollerberg等,(1985)细胞生物学杂志1011921-1929),以及成体外周神经系统轴突再生(Fawcett等,(1990)神经科学年评1343-60)。因此,依据遭受损伤的情况,成体哺乳动物外周神经系统的胶质细胞在一定程度上能恢复它们早期的促进轴突外延的潜能,以使它们促进再生(Kalderon(1988)神经科学研究杂志21501-512;kliot等“诱导背根纤维再生成成熟哺乳动物的脊髓”在神经再生的目前问题,纽约,pp311-328;Carlstedt等,(1989)脑研究通报2293-102)。某些低等脊椎动物的中枢神经系统的胶质细胞仍允许成年期的轴突再生(Stuermer等,(1992)神经生物学杂志23537-550)。相反,成体哺乳动物的中枢神经系统的胶质细胞并不有助于损伤后的轴突再生。几种起分子信号作用并作为促进和或抑制轴突生长基础的识别分子已被鉴别出来(Martini(1996))。在轴突外延促进识别分子中,神经细胞粘附分子L1在介导轴突外延中起重要的作用(Schachner(1990)神经科学讨论会2497-507)。依赖于L1的轴突外延由嗜同性相互作用所介导。L1能增强表达L1的轴突细胞和施旺氏细胞以及被L1转染的成纤维细胞中的轴突生长(Bixby等。(1982)美国国家科学院院报,842555-2559;Chang等,(1987)细胞生物学杂志104355-362;Lagenaur等(1987)美国国家科学院院报847753-7757;Serlheimer等(1988)细胞生物学杂志107341-351;Kadaron等(1990a)细胞生物学杂志110193-208;Williams等(1992)细胞生物学杂志119883-892)。切除或压碎成年小鼠的外周神经后显著地增强L1的表达(Nieke等(1985)分化30141-151;Martini等,(1994a)神经胶质1070-74)。二天内L1积聚在神经元和施旺氏细胞之之间的接触位点,主要集中在施旺氏细胞表面而不是在神经元上(Martini等(1994a)。此外,L1的嗜同结合能力通过与神经细胞粘附分子N-CAM的分子连接而被加强,结果使结合通过嗜同辅助作用而发生(Kadmon等(1990a);Kadmon等(1990b)细胞生物学杂志110209-218和110193-208;Horstkorte等(1993)细胞生物学杂志1211409-1421)。除了其促轴突外延的特性外,L1还参与细胞粘附(Rathjen等(1984)EMBO J.31-10;Kadmon等(1990b)细胞生物学杂志,110209-218;Appel等(1993)神经科学杂志,134764-4775),粒细胞迁移(Lindner等(1983)自然305427-430)和轴突髓鞘形成(Wood等(1990)神经科学杂志103635-3645)。L1由6个免疫球蛋白样的结构域和5个纤连蛋白III型同源重复构成。L1起信号转导物作用,在导致胞内信使分子稳定的基态水平变化的一系列复杂事件中,其识别过程为第一步。后者的变化包括肌醇磷酸、Ca2+、pH和环核苷酸(Schuch等(1990)神经元313-20;vonBohlen und Hallbach等(1992)欧洲神经科学杂志,4896-909;Doherty等(1992)神经生物学趋势评论2595-601)以及蛋白激酶如蛋白激酶C和pp60c-src的活性变化(Schuch等(1990)神经元313-20;Atashi等(1992)神经元8831-842)。L1还和酪蛋白H型激酶和另一个磷酸化L1的未鉴定的激酶有关(Sadoul等(1989)神经化学杂志328251-254)。L1介导的轴突外延对L型Ca2+通道的阻断作用和百日咳毒素敏感。这些发现表明Ca2+和G蛋白在L1介导的轴突外延中的重要作用(Williams等(1992)细胞生物学杂志119883-892)。L1也存在于培养物中的增殖未成熟的星形细胞中,这些细胞的轴突外延比分化的L1免疫反应阴性的星形细胞的轴突外延被更好地促进(Saad等(1991)细胞生物学杂志115473-484)。然而,发现在体内,在从胚胎期第13天一直到成年期检测的任何发育阶段,星形细胞均表达L1(Bartsch等(1989)比较神经病学杂志284451-462;和未发表的资料)。假如L1有促使轴突外延的能力,那么研究是否L1和L1所归属的免疫球蛋白超家族的其它成员的星形细胞表达可能抑制被报道存在于成熟中枢神经系统的胶质细胞和髓鞘上潜在的抑制性分子信号是恰当的(Schachner等,发育神经生物学展望;印刷中Schwab等(1993)神经科学年述16565-595)。这特别与开发治疗由中枢神经系统神经组织畸形或损伤引起的衰弱的有效对策有关,它正是本专利技术所针对的目标专利技术概述根据本专利技术,公开了用于调节神经生长的制剂和相应的方法,尤其是可在中枢神经系统(CNS)的腔隙(compartment)中促进这种生长,更具体地说是在有髓神经组织中。本专利技术的制剂能在通常认为抑制已知的轴突外延(outgrowth)因子的生长促进刺激物的环境中显著地促使上述神经生长。具体来说,这种抑制环境包括存在于中枢神经系统胶质细胞和髓鞘上的抑制性分子信号。本专利技术的制剂广泛选自一组细胞粘附分子,较优选的是神经细胞粘附分子。最优选的是本专利技术的制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M·查赫勒尔
申请(专利权)人:阿科达治疗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