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酞菁共轭石墨氮化碳纳米复合材料、其修饰电极及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6016816 阅读:6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23 20:3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铜酞菁共轭石墨氮化碳纳米复合材料、修饰电极以及制备方法。制备过程包括:将三聚氰胺经加热反应制得石墨氮化碳固体,于浓硫酸中超声处理制得石墨氮化碳纳米片;将铜酞菁与石墨氮化碳纳米片于乙醇中超声处理,制得铜酞菁共轭石墨氮化碳纳米复合材料;将铜酞菁共轭石墨氮化碳纳米复合材料于乙醇中制成悬浮液,再涂覆于氧化铟锡电极,制得铜酞菁共轭石墨氮化碳纳米复合材料修饰电极。本发明专利技术主要利用超声方法即可制备出铜酞菁共轭石墨氮化碳纳米复合材料,并显示出较强的电催化活性;相应的修饰电极具有高灵敏度、高选择性,能同时测定抗坏血酸、咖啡酸和没食子酸等抗氧化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铜酞菁共轭石墨氮化碳纳米复合材料、其修饰电极及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铜酞菁共轭石墨氮化碳纳米复合材料,该纳米复合材料修饰电极,以及相应的制备方法,属于新材料、电化学、食品检测

技术介绍
据申请人了解,由于抗氧化剂的营养价值,研究者们已经开发了一系列分析方法来进行关键评估,包括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电泳和电化学技术。其中,电化学技术具有信号响应快、灵敏度高、选择性好、成本低、操作简便等优点,为抗氧剂的分析提供了一种方便的方法。值得注意的是,电化学方法允许对可能干扰光谱观测的有色样品进行多样本分析和测量。为了获得更好的灵敏度,各种电活性纳米材料,如碳基共轭物、导电聚合物、贵金属纳米粒子,由于独特的性质,被用于构建化学修饰电极以检测抗氧化剂。尽管如此,构建具有优异传感活性的化学修饰电极来分析多种生物活性化合物或环境污染物仍然是一项挑战。二维纳米材料如石墨氮化碳(g-C3N4)因其独特的平面结构、优异的物理化学性能和生物相容性而被应用于电化学传感器。已有报道g-C3N4基电化学传感器用于各种电分析测定。为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铜酞菁共轭石墨氮化碳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包括以下步骤:/n第一步、将三聚氰胺经加热反应制得黄色的石墨氮化碳固体;将石墨氮化碳固体分散于浓硫酸中,超声处理,当分散液的颜色由黄色变为乳白色时,即得石墨氮化碳纳米片;/n第二步、以水清洗石墨氮化碳纳米片,使其pH为中性;干燥石墨氮化碳纳米片;将铜酞菁与石墨氮化碳纳米片按比例0.5±0.2mg:50±0.2mg加入乙醇中,超声处理,将所得产物干燥后即得铜酞菁共轭石墨氮化碳纳米复合材料。/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铜酞菁共轭石墨氮化碳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将三聚氰胺经加热反应制得黄色的石墨氮化碳固体;将石墨氮化碳固体分散于浓硫酸中,超声处理,当分散液的颜色由黄色变为乳白色时,即得石墨氮化碳纳米片;
第二步、以水清洗石墨氮化碳纳米片,使其pH为中性;干燥石墨氮化碳纳米片;将铜酞菁与石墨氮化碳纳米片按比例0.5±0.2mg:50±0.2mg加入乙醇中,超声处理,将所得产物干燥后即得铜酞菁共轭石墨氮化碳纳米复合材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铜酞菁共轭石墨氮化碳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第一步中,所述加热反应的具体条件为:在500℃±50℃下加热至少4小时;
第一步和第二步中,所述超声处理在室温下进行,室温指26℃±5℃;第一步中,所述超声处理的时间为至少4小时;第二步中,所述超声处理的时间为至少2小时;
第二步中,所述干燥石墨氮化碳纳米片的具体条件为:25℃±3℃真空干燥至少12小时;所述产物干燥的具体条件为:在真空干燥箱中烘干。


3.权利要求1或2所述制备方法制得的铜酞菁共轭石墨氮化碳纳米复合材料。


4.一种铜酞菁共轭石墨氮化碳纳米复合材料修饰电极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清洗氧化铟锡电极,并于惰性气体中干燥;
第二步、将权利要求3所述的铜酞菁共轭石墨氮化碳纳米复合材料悬浮于乙...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进朱萍姜慧君周刘柱利玛林汗·马里卡丹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医科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