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散热板成型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012478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23 20: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模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散热板成型模具;其包括上模以及与上模连接的下模;所述上模的一端设有内孔芯棒组;所述内孔芯棒组的上侧设有贯穿所述上模的上注入孔;所述内孔芯棒组的下侧设有贯穿所述上模的下注入孔;所述下模的一端设有外壁槽;所述内孔芯棒组突伸入所述外壁槽内;所述外壁槽与所述内孔芯棒组之间为成型腔;所述下模内设有挤出孔;所述挤出孔、成型腔、上注入孔以及下注入孔连通设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同时在内孔芯棒组的上侧设置上注入孔以及在下侧设置下注入孔,有利于材料均匀地进入到成型腔中,避免挤出的合金散热板的边缘部具有空洞或间隙,提高合金散热板的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散热板成型模具
本技术涉及模具
,具体涉及一种散热板成型模具。
技术介绍
挤出模具是一种成型模具,常常被用于生产合金成品,尤其是生产散热用的合金散热板,它的出料方式是将材料通过特定形状的腔体挤出成型,成型后的管体会通过冷却装置冷却,接着到达切割装置被切割成合适的大小。现有的用于生产合金散热板的模具,通常只设置了一个圆形注入孔,但是由于散热板的形状为长条形,而通过腔体的材料并非是液态的金属材料,只是软化的金属材料,因此在挤出长条形的散热板时,材料不能均匀地进入到成型腔中,挤出的合金散热板的边缘部具有空洞或间隙,生产的散热板的质量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以上所述的缺点,提供了一种散热板成型模具,能生产质量较好的合金散热板。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具体方案如下:一种散热板成型模具,包括上模以及与上模连接的下模;所述上模的一端设有内孔芯棒组;所述内孔芯棒组的上侧设有贯穿所述上模的上注入孔;所述内孔芯棒组的下侧设有贯穿所述上模的下注入孔;所述下模的一端设有外壁槽;所述内孔芯棒组突伸入所述外壁槽内;所述外壁槽与所述内孔芯棒组之间为成型腔;所述下模内设有挤出孔;所述挤出孔、成型腔、上注入孔以及下注入孔连通设置。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上注入孔的数量为三个;所述下注入孔的数量为三个;三个上注入孔并排设置;三个下注入孔并排设置。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上模与所述下模可拆卸连接。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上模的一端设有螺纹槽;所述下模设有螺纹通孔;所述散热板成型模具还包括用于与所述螺纹槽以及螺纹通孔装配的螺栓;所述上模与所述下模通过所述螺栓可拆卸连接。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上模的一端还设有定位柱;所述下模的一端设有用于与所述定位柱卡接的定位槽。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每个所述上注入孔的内径均沿着进料的方向逐渐增大;每个所述下注入孔的内径均沿着进料的方向逐渐增大。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每个注入孔与所述内孔芯棒组的底部的连接处为斜面。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内孔芯棒组包括并排设置的若干个细棒以及若干个粗棒;每个细棒的横截面积均小于每个所述粗棒的横截面积。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细棒以及粗棒上均设有导入斜槽。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同时在内孔芯棒组的上侧设置上注入孔以及在下侧设置下注入孔,有利于材料均匀地进入到成型腔中,避免挤出的合金散热板的边缘部具有空洞或间隙,提高合金散热板的质量。附图说明利用附图对技术作进一步说明,但附图中的实施例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任何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以下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的爆炸图;图2为本技术的另一视角的爆炸图;图3为本技术的上模的正视图;图4为本技术的上模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4中的A部分放大示意图。其中:11-上模;12-下模;2-内孔芯棒组;21-细棒;22-粗棒;23-导入斜槽;31-上注入孔;32-下注入孔;33-外壁槽;34-挤出孔;41-定位柱;42-定位槽;43-螺纹槽;44-螺纹通孔;5-斜面。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便于理解本专利技术,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专利技术的较佳的实施例。但是,本专利技术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专利技术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如图1-5所示,本实施例所述的一种散热板成型模具,包括上模11以及与上模11连接的下模12;所述上模11的一端设有内孔芯棒组2;所述内孔芯棒组2的上侧设有贯穿所述上模11的上注入孔31;所述内孔芯棒组2的下侧设有贯穿所述上模11的下注入孔32;所述下模12的一端设有外壁槽33;所述内孔芯棒组2突伸入所述外壁槽33内;所述外壁槽33与所述内孔芯棒组2之间为成型腔(图中未示出);所述下模12内设有挤出孔34;所述挤出孔34、成型腔、上注入孔31以及下注入孔32连通设置。具体地,本技术能生产带有内孔的管状合金散热板;内孔芯棒组2的形状决定了合金散热板的内孔的个数以及形状,外壁槽33的形状决定了合金散热板的外壁形状与纹路。材料从上注入孔31以及下注入孔32注入,经过成型腔挤压成型,再从挤出孔34挤出。本技术通过同时在内孔芯棒组2的上侧设置上注入孔31以及在下侧设置下注入孔32,有利于材料均匀地进入到成型腔中,避免挤出的合金散热板的边缘部具有空洞或间隙,提高合金散热板的质量。如图1-4所示,本实施例所述的一种散热板成型模具,所述上注入孔31的数量为三个;所述下注入孔32的数量为三个;三个上注入孔31并排设置;三个下注入孔32并排设置。每增加一个注入孔,则对每个注入孔尺寸要求会更高,以保证获得较优的合金散热板。因此随着注入孔的数量增多,模具本体的制造难度会加大。试验可得,当需要生产长条形的散热板时,设置三个上注入孔31以及三个下注入孔32的设置,模具的结构简单,同时能最佳地实现均匀出料,有效提高产品的合格率。如图1-2所示,本实施例所述的一种散热板成型模具,所述上模11与所述下模12可拆卸连接。通过设置可拆卸的上模11和下模12,可以根据不同的产品更换不同的上模11或下模12,避免重复制造模具;具体地,由于内孔芯棒组2用于形成合金散热板的内孔;因此当需要更改合金散热板的内孔形状时,只需要替换不同的上模11;同理,当需要更改合金散热板的外壁形状时,只需要替换不同的下模12即可。如图1-4所示,本实施例所述的一种散热板成型模具,所述上模11的一端设有螺纹槽43;所述下模12设有螺纹通孔44;所述散热板成型模具还包括用于与所述螺纹槽43以及螺纹通孔44装配的螺栓(图中未示出);所述上模11与所述下模12通过所述螺栓可拆卸连接。通过设置螺纹槽43、螺纹通孔44以及螺栓的方式,上模11和下模12之间连接稳定可靠,安装和拆卸均非常方便。如图1-2所示,本实施例所述的一种散热板成型模具,所述上模11的一端还设有定位柱41;所述下模12的一端设有用于与所述定位柱41卡接的定位槽42。通过设置定位柱41以及定位槽42,在将下模12装配在上模11上时,能对下模12进行定位,加快装配速率。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所述的一种散热板成型模具,每个所述上注入孔31的内径均沿着进料的方向逐渐增大;每个所述下注入孔32的内径均沿着进料的方向逐渐增大。通过上述设置,软化的材料能充分且均匀地经过成型腔,挤压效果好。...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散热板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模(11)以及与上模(11)连接的下模(12);/n所述上模(11)的一端设有内孔芯棒组(2);/n所述内孔芯棒组(2)的上侧设有贯穿所述上模(11)的上注入孔(31);/n所述内孔芯棒组(2)的下侧设有贯穿所述上模(11)的下注入孔(32);/n所述下模(12)的一端设有外壁槽(33);所述内孔芯棒组(2)突伸入所述外壁槽(33)内;所述外壁槽(33)与所述内孔芯棒组(2)之间为成型腔;/n所述下模(12)内设有挤出孔(34);所述挤出孔(34)、成型腔、上注入孔(31)以及下注入孔(32)连通设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散热板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模(11)以及与上模(11)连接的下模(12);
所述上模(11)的一端设有内孔芯棒组(2);
所述内孔芯棒组(2)的上侧设有贯穿所述上模(11)的上注入孔(31);
所述内孔芯棒组(2)的下侧设有贯穿所述上模(11)的下注入孔(32);
所述下模(12)的一端设有外壁槽(33);所述内孔芯棒组(2)突伸入所述外壁槽(33)内;所述外壁槽(33)与所述内孔芯棒组(2)之间为成型腔;
所述下模(12)内设有挤出孔(34);所述挤出孔(34)、成型腔、上注入孔(31)以及下注入孔(32)连通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散热板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注入孔(31)的数量为三个;所述下注入孔(32)的数量为三个;三个上注入孔(31)并排设置;三个下注入孔(32)并排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散热板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11)与所述下模(12)可拆卸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散热板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11)的一端设有螺纹槽(43);所述下模(1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余巨攀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润华铝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