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寿命电机外壳热挤压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938153 阅读:4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17 03:29
本申请涉及模具设备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高寿命电机外壳热挤压模具,其包括:阴模,其具有在挤压方向上依次设置并相连通的焊合腔、成型腔及出料孔;阳模,其具有在挤压方向上贯穿阳模的进料腔、位于进料腔的模芯以及位于模芯四周的多个分流桥;模芯具有在挤压方向上依次设置的减压端和成型端,成型端在阳模与阴模合模时伸入成型腔内、并与成型腔之间具有间隙,减压端的横截面面积在挤压方向上逐渐增大;多个分流桥将进料腔划分成多个分流孔,各分流孔在阳模与阴模合模时均与焊合腔相连通,分流桥具有在挤压方向上依次设置的进料桥端和出料桥端,进料桥端的横截面面积在挤压方向上逐渐增大。该方案可解决阳模容易发生损坏的情况。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高寿命电机外壳热挤压模具
本申请涉及模具设备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高寿命电机外壳热挤压模具。
技术介绍
目前,在加工电机外壳的过程中,挤压是电机外壳成形的手段,热挤压模具是挤压加工的主要工艺装备,所以电机外壳生产的质量和效率与热挤压模具的设计和结构密切相关。其中,由于电机外壳外形较大、壁厚薄,正常使用2500吨机台生产有压力高,挤压速度慢,模具寿命低的缺点。为了配用合理挤压比的机台生产,可调整至1800吨机生产,但这样会造成阳模模芯中心所受的正压力较大,使得阳模容易发生损坏的情况。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
技术介绍
部分公开的信息仅用于加强对本申请的背景的理解,因此可以包括不构成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现有技术的信息。
技术实现思路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寿命电机外壳热挤压模具,以解决阳模模芯中心所受的正压力较大,使得阳模容易发生损坏的情况。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高寿命电机外壳热挤压模具,其包括:阴模,其具有在挤压方向上依次设置并相连通的焊合腔、成型腔及出料腔;阳模,其具有在所述挤压方向上贯穿所述阳模的进料腔、位于所述进料腔的模芯以及位于所述模芯四周的多个分流桥;所述模芯具有在所述挤压方向上依次设置的减压端和成型端,所述成型端在所述阳模与所述阴模合模时伸入所述成型腔内、并与所述成型腔之间具有间隙,所述减压端的横截面面积在所述挤压方向上逐渐增大;所述多个分流桥将所述进料腔划分成多个分流孔,各所述分流孔在所述阳模与所述阴模合模时均与所述焊合腔相连通,所述分流桥具有在所述挤压方向上依次设置的进料桥端和出料桥端,所述进料桥端的横截面面积在所述挤压方向上逐渐增大;其中,所述横截面为与所述挤压方向相垂直的面。在本申请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减压端具有在所述挤压方向上依次设置的球缺部和圆台部,所述球缺部的最大横截面面积与所述圆台部的最小横截面面积完全重叠。在本申请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圆台部的斜度为25°~40°。在本申请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进料腔具有在所述挤压方向上依次设置的第一进料区和第二进料区,所述第一进料区的横截面面积在所述挤压方向上依次增大,所述第二进料区的横截面面积在所述挤压方向上不变。在本申请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在所述挤压方向上,所述第一进料区的深度为所述进料腔的深度的三分之二;在所述挤压方向上,所述第二进料区的深度为所述进料腔的深度的三分之一。在本申请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模芯还具有位于所述减压端和所述成型端之间、并在所述挤压方向上依次设置的第一连接部、过渡连接部及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位于所述第一进料区内、并与所述进料桥端相接,所述第一连接部的横截面面积在所述挤压方向上依次增大,且所述第一连接部的最小横截面面积与所述圆台部的最大横截面面积完全重叠;所述过渡连接部位于所述第一进料区内,所述过渡连接部的横截面面积在所述挤压方向上依次增大,且所述过渡连接部的最小横截面面积与所述第一连接部的最大横截面面积完全重叠;所述第二连接部位于所述第二进料区内、并与所述出料桥端相接,所述第二连接部的横截面面积在所述挤压方向上不变,且所述第二连接部的横截面面积与所述过渡连接部的最大横截面面积完全重叠;其中,所述第一连接部的斜度小于所述圆台部的斜度;所述第一连接部的斜度大于所述过渡连接部的斜度。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达到以下有益效果:本申请所提供的高寿命电机外壳热挤压模具,通过将阳模的模芯中靠近进料口的一端(即:减压端)的横截面面积在挤压方向上逐渐增大;将分流桥的进料桥端的横截面面积在挤压方向上逐渐增大;可以减少铝棒正面受压面积,以减少铝棒突破分流孔、进入分流孔的压力,以减少对分流桥、模芯的作用力,从而可延长阳模的使用寿命,继而可提高整个热挤压模具的使用寿命。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申请。附图说明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申请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申请的原理。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的热挤压模具的侧视示意图;图2为图1中所示的热挤压模具在A-A方向上的剖视示意图;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的热挤压模具挤压出的电机外壳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图1至图3中:10、阴模;100、定位腔;101、焊合腔;102、成型腔;103、出料腔;20、阳模;200、进料腔;200a、第一进料区;200b、第二进料区;2001、分流孔;201、模芯;201a、减压端;201aa;球缺部;201ab、圆台部;201b、成型端;201c、第一连接部;201d、过渡连接部;201e、第二连接部;201f、第三连接部;202a、进料桥端;202b、出料桥端;30、电机外壳。具体实施方式现在将参考附图更全面地描述示例实施方式。然而,示例实施方式能够以多种形式实施,且不应被理解为限于在此阐述的实施方式;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使得本申请将全面和完整,并将示例实施方式的构思全面地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类似的结构,因而将省略它们的详细描述。虽然本说明书中使用相对性的用语,例如“上”“下”来描述图标的一个组件对于另一组件的相对关系,但是这些术语用于本说明书中仅出于方便,例如根据附图中所述的示例的方向。能理解的是,如果将图标的装置翻转使其上下颠倒,则所叙述在“上”的组件将会成为在“下”的组件。当某结构在其它结构“上”时,有可能是指某结构一体形成于其它结构上,或指某结构“直接”设置在其它结构上,或指某结构通过另一结构“间接”设置在其它结构上。用语“一个”、“一”、“该”、“所述”用以表示存在一个或多个要素/组成部分/等;用语“包括”和“具有”用以表示开放式的包括在内的意思并且是指除了列出的要素/组成部分/等之外还可存在另外的要素/组成部分/等;用语“第一”和“第二”等仅作为标记使用,不是对其对象的数量限制。如图1和图2所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高寿命电机外壳热挤压模具,可用于挤压如图3所示的电机外壳30,该热挤压模具可包括阴模10和阳模20,具体地:阴模10可具有在挤压方向X上依次设置并相连通的焊合腔101、成型腔102及出料腔103。此外,该阴模10还可设置定位腔100,此定位腔100设置在焊合腔101远离成型腔102的一侧,以便与阳模20定位安装。阳模20可具有在挤压方向X上贯穿阳模20的进料腔200、位于进料腔200的模芯201以及位于模芯201四周的多个分流桥;多个分流桥将进料腔200划分成多个分流孔2001,分流桥具有在挤压方向X上依次设置的进料桥端202a和出料桥端202b;模芯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寿命电机外壳热挤压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n阴模,其具有在挤压方向上依次设置并相连通的焊合腔、成型腔及出料腔;/n阳模,其具有在所述挤压方向上贯穿所述阳模的进料腔、位于所述进料腔的模芯以及位于所述模芯四周的多个分流桥;/n所述模芯具有在所述挤压方向上依次设置的减压端和成型端,所述成型端在所述阳模与所述阴模合模时伸入所述成型腔内、并与所述成型腔之间具有间隙,所述减压端的横截面面积在所述挤压方向上逐渐增大;/n所述多个分流桥将所述进料腔划分成多个分流孔,各所述分流孔在所述阳模与所述阴模合模时均与所述焊合腔相连通,所述分流桥具有在所述挤压方向上依次设置的进料桥端和出料桥端,所述进料桥端的横截面面积在所述挤压方向上逐渐增大;/n其中,所述横截面为与所述挤压方向相垂直的面。/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寿命电机外壳热挤压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
阴模,其具有在挤压方向上依次设置并相连通的焊合腔、成型腔及出料腔;
阳模,其具有在所述挤压方向上贯穿所述阳模的进料腔、位于所述进料腔的模芯以及位于所述模芯四周的多个分流桥;
所述模芯具有在所述挤压方向上依次设置的减压端和成型端,所述成型端在所述阳模与所述阴模合模时伸入所述成型腔内、并与所述成型腔之间具有间隙,所述减压端的横截面面积在所述挤压方向上逐渐增大;
所述多个分流桥将所述进料腔划分成多个分流孔,各所述分流孔在所述阳模与所述阴模合模时均与所述焊合腔相连通,所述分流桥具有在所述挤压方向上依次设置的进料桥端和出料桥端,所述进料桥端的横截面面积在所述挤压方向上逐渐增大;
其中,所述横截面为与所述挤压方向相垂直的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挤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减压端具有在所述挤压方向上依次设置的球缺部和圆台部,所述球缺部的最大横截面面积与所述圆台部的最小横截面面积完全重叠。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热挤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圆台部的斜度为25°~40°。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热挤压模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进料腔具有在所述挤压方向上依次设置的第一进料区和第二进料区,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方汉生郑曙荣丁佐亮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省东硕模具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