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温控集成恒温槽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009418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23 19: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温控集成恒温槽,包括槽体、槽腔、检测机头、循环管道及恒温装置,其中:所述槽体内部设置有槽腔、循环管道及恒温装置且所述槽腔内部设置有油槽,所述循环管道出水端贯穿槽腔及油槽设置于油槽底部左侧位置,所述循环管道进水端贯穿恒温槽体及油槽设置于油槽内部右侧位置且所述循环管道进水端设置有洒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循环管道的设置,可以使恒温槽内的液体介质循环流动,可以达到均温的目的,并且恒温槽内的液体介质循环流动具有搅拌的效果,不需要加装搅拌装置,并且将加热装置及制冷装置集成至一起,使结构简单,拆装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温控集成恒温槽
本技术属于实验仪器
,具体涉及一种温控集成恒温槽。
技术介绍
恒温槽是工作空间以液体为介质,温度可以调节并能恒定在某一设定温度的试验备。恒温槽的作用是通过控制槽体内液体介质的温度,使得工作区内温度稳定、均匀,用于在工作区内检定温度计等温度计量器具。现有技术中的恒温槽,需要使用搅拌装置使恒温槽内液体介质温度均衡,并且加热装置及制冷装置都单独设置,分别单独对恒温槽进行加热及制冷,后期在对恒温槽进行维修时,需要将机头及机柜进行全部拆卸,十分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温控集成恒温槽,以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温控集成恒温槽,包括槽体、槽腔、检测机头、循环管道及恒温装置,其中:所述槽体内部设置有槽腔、循环管道及恒温装置且所述槽腔内部设置有油槽;所述循环管道出水端贯穿槽腔及油槽设置于油槽底部左侧位置,所述循环管道进水端贯穿恒温槽体及油槽设置于油槽内部右侧位置且所述循环管道进水端设置有洒头;所述循环管道与恒温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温控集成恒温槽,包括槽体(1)、槽腔(2)、检测机头(3)、循环管道(4)及恒温装置(5),其特征在于:/n所述槽体(1)内部设置有槽腔(2)、循环管道(4)及恒温装置(5)且所述槽腔(2)内部设置有油槽(21);/n所述循环管道(4)出水端贯穿槽腔(2)及油槽(21)设置于油槽(21)底部左侧位置,所述循环管道(4)进水端贯穿恒温槽体(1)及油槽(21)设置于油槽(21)内部右侧位置且所述循环管道(4)进水端设置有洒头(44);/n所述循环管道(4)与恒温装置(5)固定连接且所述恒温装置(5)内部包括即热式管状加热器(51)及制冷循环装置(52);/n所述循环管道(4)上设置有循环泵...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温控集成恒温槽,包括槽体(1)、槽腔(2)、检测机头(3)、循环管道(4)及恒温装置(5),其特征在于:
所述槽体(1)内部设置有槽腔(2)、循环管道(4)及恒温装置(5)且所述槽腔(2)内部设置有油槽(21);
所述循环管道(4)出水端贯穿槽腔(2)及油槽(21)设置于油槽(21)底部左侧位置,所述循环管道(4)进水端贯穿恒温槽体(1)及油槽(21)设置于油槽(21)内部右侧位置且所述循环管道(4)进水端设置有洒头(44);
所述循环管道(4)与恒温装置(5)固定连接且所述恒温装置(5)内部包括即热式管状加热器(51)及制冷循环装置(52);
所述循环管道(4)上设置有循环泵(41)、流量检测器(42)及干燥过滤器(43);
所述即热式管状加热器(51)内部设置有电加热丝(511)且所述电加热丝(511)呈螺旋管状盘绕所述循环管道(4)外壁均匀设置;
所述检测机头(3)底部设置有电导率测量仪(31)、第一温度传感器(32)及第二传感器(33)且所述电导率测量仪(31)、第一温度传感器(32)及第二传感器(33)穿透槽体(1)、槽腔(2)及油槽(21)设置于油槽(21)内部;
所述检测机头(3)底部固定设置有固定盘(34)且所述固定盘(34)上设置有连接孔(341),所述检测机头(3)可通过连接孔(341)固定设置于槽体(1)顶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雪于海殷强陈兆芹方敏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雪华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