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由产卵桡足类纯种分离和培养方法及其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水产养殖技术,尤其是一种自由产卵桡足类纯种分离和培养方法及其装置。
技术介绍
传统的生物活饵料轮虫和丰年虫无节幼虫,易保种或购买商品休眠卵,可高密度培养,在水产育苗过程中被广泛应用。然而这两类饵料缺乏不饱和脂肪酸,生产过程中往往需要强化或配合添加剂使用。很多海水鱼幼鱼发育过程中,对不饱和脂肪酸需求较高,强化后的轮虫仍难以满足其幼体发育对不饱和脂肪酸的营养需求。此外,小型海水神仙鱼仔鱼口裂约30-100μm,即使是最小的SS轮虫也难以满足较小口裂仔鱼开口。因此,迫切需要开发粒径小且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生物活饵料。桡足类(copepod)隶属于节肢动物门(Arthropoda),甲壳纲(Crustacea)[颚足纲(Maxillopoda)],桡足亚纲(Copepoda),是一类低等的小型甲壳动物。小型桡足类如强额拟哲水蚤等,个体粒级小,营养丰富,富含多不饱和脂肪酸(Polyunsaturatedfattyacid,PUFA)、二十二碳六烯酸(Docosahexa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桡足类纯种分离和培养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n步骤1:将野外采集的桡足类样本放在暂养缸,从中选择趋光性强和活性好的个体转移至培养皿中,根据桡足类外形特征进行定向分选,获得桡足类个体;/n步骤2:将上步获得的桡足类个体放入细胞培养板中,每孔只放一个个体,孔内事先装入球等鞭金藻和过滤海水混合成的藻液,观察桡足类个体是否产卵,筛选出产卵的个体继续培养,其余个体返回暂养缸;/n步骤3:将装有产卵个体的细胞培养板放置平板光源上方,形成底部平面光源照射条件,控制光照强度和光照周期,在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培养板中桡足类个体的增殖情况及其存活数量;/n步骤4:培养一段时间后,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桡足类纯种分离和培养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将野外采集的桡足类样本放在暂养缸,从中选择趋光性强和活性好的个体转移至培养皿中,根据桡足类外形特征进行定向分选,获得桡足类个体;
步骤2:将上步获得的桡足类个体放入细胞培养板中,每孔只放一个个体,孔内事先装入球等鞭金藻和过滤海水混合成的藻液,观察桡足类个体是否产卵,筛选出产卵的个体继续培养,其余个体返回暂养缸;
步骤3:将装有产卵个体的细胞培养板放置平板光源上方,形成底部平面光源照射条件,控制光照强度和光照周期,在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培养板中桡足类个体的增殖情况及其存活数量;
步骤4:培养一段时间后,将细胞培养板中的桡足类转移到烧杯内进行扩大培养,所述烧杯事先装入过滤海水,每天用新鲜的所述藻液更换所述烧杯内部分原有的藻液,更换前先将桡足类灯诱到一侧,在另一侧用虹吸方式转移出部分原有的藻液;所述烧杯放置平板光源上方,形成底部平面光源照射条件,控制光照强度和光照周期,观察烧杯中所述桡足类个体的增殖情况及其存活数量;
步骤5:培养至成体并孵化出下一代幼体时,将烧杯中的桡足类转移到水族箱内进行培养,转移方法为将原烧杯中的藻液倒入事先备好藻液的水族箱中,微充气培养,配置一个水族灯,控制水表面光照强度和培养水体中藻类密度,并进行成体分类鉴定或生长观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桡足类纯种分离和培养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根据桡足类外形特征,选择矮胖型,或者纺锤型桡足类,继续从中分选生殖节凸起的桡足类雌性个体,转移至细胞培养板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桡足类纯种分离和培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细胞培养板具有多个孔,在所述细胞培养板中,将单个桡足类依次转移至装有新鲜过滤海水的邻近孔中,缓慢浸洗3-5次,以完成单个桡足类的清洗,保证获得单个完好的个体。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桡足类纯种分离和培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藻液是将指数生长期的球等鞭金藻,和经过0.01μm孔径滤材过滤的海水混合后,使其藻液浓度为0.1-1×105cell/mL,海水盐度范围为25-35;
任选的,步骤2中室温控制在25±3℃,每隔20-30min镜检一次,观察是否产卵,筛选出产卵的个体继续培养,其余个体返回暂养缸。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桡足类纯种分离和培养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底部平面光源照射控制光照强度为500-800Lux;
任选的,步骤3中可在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培养板中所述桡足类增殖情况及其存活数量,也可在...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