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红螯螯虾的外塘高密度养殖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6008277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23 19:5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红螯螯虾的外塘高密度养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虾巢准备:准备多孔水泥砖作为虾巢,所述多孔水泥砖可以为四孔水泥砖或六孔水泥砖的一种,所述多孔水泥砖内设有供红螯螯虾活动的通洞,所述通洞内设有粗糙层;红螯螯虾的虾苗放置在所述通洞中;通洞的深度和高度为10‑20cm。(S2)虾巢堆叠:将虾巢堆叠层6层,形成堆叠虾巢组合;(S3)虾巢放置:将堆叠式虾巢组合排列在外塘的底部,排列间距为1.4‑1.6米;(S4)增氧盘放置:在每排堆叠式虾巢组合之间放置微孔增氧盘;(S5)增氧养殖:启动(S4)中所述的微孔增氧盘,按时往通洞中喂食,将红螯螯虾养殖90‑110天即可养大出售。本发明专利技术实现了降低养殖红螯螯虾的土地成本和提高存活率以及产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红螯螯虾的外塘高密度养殖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水产养殖
,特别涉及一种红螯螯虾的养殖方法,尤其是一种红螯螯虾的外塘高密度养殖方法。
技术介绍
红螯螯虾(拉丁名:Cheraxquadricarinatus)又名"澳洲淡水龙虾",原产澳大利亚,外形酷似海中龙虾,是世界最名贵的淡水经济虾种之一。该虾体色褐绿,螯的外侧顶端有一膜质鲜红带,美丽好看,故又被誉为红螯螯虾。红螯螯虾为杂食性动物。在天然条件下,主要援食有机碎屑,着生藻类,丝状藻类,水生植物的根、叶及碎片。特别喜食汁多肥嫩的绿色植物,如水浮莲、水葫芦、马来眼子菜、青萍、面条草。动物性食物喜食水丝蚓、蚯蚓、水生昆虫的卵、蛹、螺、蚌、鱼肉等。红螯螯虾在河流、水库、池塘都能生活,白天潜伏在水体中可隐蔽的地方;傍晚和黎明前出来觅食,喜夜晚活动,营底栖爬行生法。常在砖、瓦、砾石的间隙中爬行或潜伏在池塘的天然洞穴中及人工洞穴中,在较软的池底中有掘穴能力。有时亦沿池壁上爬或攀伏于水生植物的根和密叶中。红螯螯虾的成虾有较强的耐低溶氧能力,水中溶氧含量为1毫克/升时仍能生存,在潮湿状态下,亦能存活较长时间,故能耐长途运输,有利于活虾供应市场。幼虾和怀卵亲虾则不宜饲养在低溶氧的水体中,易导致幼虾和卵胚胎的死亡。饲养抱卵亲虾和幼虾的水体,溶氧量一般不要低于4毫克/升为好。红螯螯虾耐低溶氧能力较强,如水中溶氧量为1毫克/升时仍能生存,在潮湿微水状态下,亦能存活很长时间。人工养殖红螯螯虾为了成本考虑则需要大规模高密度的养殖,大规模高密度养殖领地意识强的红螯螯虾需要面临不少挑战,尤其是将红螯螯虾放在外塘养殖时,存活率难以提高。申请号为201610394121.8的专利申请文件中记载了一种红螯螯虾的养殖方法。但本申请专利技术人在实现现有技术的过程中,发现上述技术至少存在如下技术问题:黑头苗体质弱,且外塘天敌众多,造成虾苗成活率极低;商品虾养殖时间180天以上,不能充分利用土地或鱼塘资源,例如在海南岛以为的大陆一年养殖一季,在海南岛养殖两季,如果要曾产则需要挖掘更多的鱼塘,造成了土地资源的浪费和成本的提高;商品虾因成本考量养殖数量少,成活率低,造成产量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红螯螯虾的外塘高密度养殖方法,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因为红螯螯虾领地意识强和天地众多而造成外塘养殖时存活率低和产量低且土地成本高的技术问题,实现了降低养殖红螯螯虾的土地成本和提高红螯螯虾的存活率以及产量的技术效果。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红螯螯虾的外塘高密度养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虾巢准备:准备多孔水泥砖作为虾巢,所述多孔水泥砖可以为四孔水泥砖或六孔水泥砖的一种,所述多孔水泥砖内设有供红螯螯虾活动的通洞,所述通洞内设有粗糙层;红螯螯虾的虾苗放置在所述通洞中;通洞的深度和高度为10-20cm;(S2)虾巢堆叠:将(S1)中所述的虾巢堆叠成6层,形成堆叠虾巢组合;(S3)虾巢放置:将(S2)中的堆叠式虾巢组合排列在外塘的底部,排列间距为1.4-1.6米;(S4)增氧盘放置:在每排(S3)中所述的堆叠式虾巢组合之间放置增氧盘,所述增氧盘为微孔增氧盘;(S5)增氧养殖:启动(S4)中所述的微孔增氧盘,按时往所述通洞中喂食,将红螯螯虾养殖90-110天即可养大出售。优选的,所述四孔水泥砖的通洞排列结构为2x2;所述通洞的长度、宽度和深度分别为15.5cm、6.5cm和18cm。更优选的,所述四孔水泥砖的通洞排列结构为3x2;所述通洞的长度、宽度和深度分别为16cm、7cm和19cm。优选的,所述虾巢的长度、宽度和高度分别为49cm、18cm和20cm。优选的,所述虾巢的边框厚度为2.5-3cm。更优选的,所述虾巢的边框厚度为2.5cm。特别优选的,(S3)中所述的排列间距为1.5米。本申请提供的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或优点:上述技术方案,由于采用堆叠式多孔水泥砖虾巢结合通洞内设有的粗糙层和虾巢的排列间距以及虾巢之间的微孔增氧盘,再结合虾巢通洞的尺寸等一系列技术手段,使得虾巢通洞尺寸设计完全符合红螯螯虾躲藏、脱壳的环境;此外,水泥砖虾巢材料天然无毒性,比传统塑料虾巢环保安全结合水泥砖虾巢内外表面粗糙、摩擦力大,适合红螯螯虾上下左右自由攀爬活动,可充分利用养殖池塘各个空间增加养殖密度;另外,水泥砖虾巢和增氧盘的均匀排布,使养殖池内每处生存环境基本接近一致,结合红螯螯虾白天喜好水深处,晚上喜好水浅处,脱壳时喜好钻孔洞的生活特性,叠加放置多层多孔水泥砖虾巢可使红螯螯虾上下自由活动,均匀分散在养殖池中生活。通过往通洞均匀撒食喂料,减少因抢食、抢脱壳孔洞而产生的相互残杀机率,通洞的尺寸也隔离了相当部分的天敌。同时,养殖密度的提高可降低挖掘养殖池的土地需求,单位体积的土地可以养殖更多的红螯螯虾。有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因为红螯螯虾领地意识强和天地众多而造成外塘养殖时存活率低和产量低且土地成本高技术问题,进而实现了降低养殖红螯螯虾的土地成本和提高红螯螯虾的存活率以及产量技术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采用四孔水泥砖作为虾巢的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采用六孔水泥砖作为虾巢的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0-多孔水泥砖主体,20-通洞,21-粗糙层。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对于这些实施方式的说明用于帮助理解本专利技术,但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定。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专利技术各个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本申请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通过提供一种红螯螯虾的外塘高密度养殖方法,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因为红螯螯虾领地意识强和天地众多而造成外塘养殖时存活率低和产量低且土地成本高的问题,在采用堆叠式多孔水泥砖虾巢结合通洞20内设有的粗糙层21和虾巢的排列间距以及虾巢之间的微孔增氧盘,再结合虾巢通洞20的尺寸等一系列技术手段下实现了降低养殖红螯螯虾的土地成本和提高红螯螯虾的存活率以及产量的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实施方案的总体思路如下:采用堆叠式多孔水泥砖虾巢结合通洞20内设有的粗糙层21和虾巢的排列间距以及虾巢之间的微孔增氧盘,再结合虾巢通洞20的尺寸等一系列技术手段,使得虾巢通洞20尺寸设计完全符合红螯螯虾躲藏、脱壳的环境;此外,水泥砖虾巢材料天然无毒性,比传统塑料虾巢环保安全结合水泥砖虾巢内外表面粗糙、摩擦力大,适合红螯螯虾上下左右自由攀爬活动,可充分利用养殖池塘各个空间增加养殖密度;另外,水泥砖虾巢和增氧盘的均匀排布,使养殖池内每处生存环境基本接近一致,结合红螯螯虾白天喜好水深处,晚上喜好水浅处,脱壳时喜好钻孔洞的生活特性,叠加放置多层多孔水泥砖虾巢可使红螯螯虾上下自由活动,均匀分散在养殖池中生活。通过往通洞20均匀撒食喂料,减少因抢食、抢脱壳孔洞而产生的相互残杀机率。同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红螯螯虾的外塘高密度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n(S1)虾巢准备:准备多孔水泥砖作为虾巢,所述多孔水泥砖可以为四孔水泥砖或六孔水泥砖的一种,所述多孔水泥砖内设有供红螯螯虾活动的通洞,所述通洞内设有粗糙层;红螯螯虾的虾苗放置在所述通洞中;所述通洞的深度和高度为10-20cm;/n(S2)虾巢堆叠:将(S1)中所述的虾巢堆叠成6层,形成堆叠虾巢组合;/n(S3)虾巢放置:将(S2)中的堆叠式虾巢组合排列在外塘的底部,排列间距为1.4-1.6米;/n(S4)增氧盘放置:在每排(S3)中所述的堆叠式虾巢组合之间放置增氧盘,所述增氧盘为微孔增氧盘;/n(S5)增氧养殖:启动(S4)中所述的微孔增氧盘,按时往所述通洞中喂食,将红螯螯虾养殖90-110天即可养大出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红螯螯虾的外塘高密度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虾巢准备:准备多孔水泥砖作为虾巢,所述多孔水泥砖可以为四孔水泥砖或六孔水泥砖的一种,所述多孔水泥砖内设有供红螯螯虾活动的通洞,所述通洞内设有粗糙层;红螯螯虾的虾苗放置在所述通洞中;所述通洞的深度和高度为10-20cm;
(S2)虾巢堆叠:将(S1)中所述的虾巢堆叠成6层,形成堆叠虾巢组合;
(S3)虾巢放置:将(S2)中的堆叠式虾巢组合排列在外塘的底部,排列间距为1.4-1.6米;
(S4)增氧盘放置:在每排(S3)中所述的堆叠式虾巢组合之间放置增氧盘,所述增氧盘为微孔增氧盘;
(S5)增氧养殖:启动(S4)中所述的微孔增氧盘,按时往所述通洞中喂食,将红螯螯虾养殖90-110天即可养大出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红螯螯虾的外塘高密度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四孔水泥砖的通洞排列结构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霄娄建明杨雷
申请(专利权)人:海南善水循环农业开发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海南;4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