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长江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虾稻连作模式下小龙虾健康高效养殖系统及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5972637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20 18:2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虾稻连作模式下小龙虾健康高效养殖系统及方法:所述养殖系统包括田面成虾养殖区、内埂、虾苗沟、外埂和廊道,所述虾苗沟为虾苗繁育控制区。所述养殖方法包括步骤:S1、在第一年的5月至6月,向虾苗沟内投放规格为15g以上的虾种;在第一年的6月~第二年的2月期间,对所述虾苗沟内的水位进行渐降与回升式管控;S2至S4、在每年的2月下旬、3月下旬和4月下旬,分批次捕捞所述虾苗沟内的一定数量虾苗并投放至田面成虾养殖区内进行养殖,同时分批次捕捞成虾。所述的养殖系统及方法能够实现虾苗的分批次生态培育、成虾分批次的可控化养殖,从而相对延长养殖周期并提高成虾上市规格,提高产量和效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虾稻连作模式下小龙虾健康高效养殖系统及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渔业科学应用
,尤其涉及一种虾稻连作模式下小龙虾健康高效养殖系统和方法。
技术介绍
小龙虾,学名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clarkii),属节肢动物门(Arthropoda)、甲壳纲(Crustacea)、十足目(Decapoda)、螯虾科(Cambaridae)、原螯虾属(Procambarus)。小龙虾是一种环境适应性强、食性广、生长速度快的淡水虾类,也是一种因营养丰富、味道鲜美而深受大众亲睐的食材,故作为一种极为重要的淡水经济虾类现已在长江中下游等地得到广泛养殖。以稻田为生态系统的“小龙虾-水稻”连作模式是我国“稻渔综合种养”的最主导模式,当前此模式的面积占到全国小龙虾养殖面积的70%以上。“先养虾,后种稻”的小龙虾养殖模式具有技术要求相对较低、生态与经济效益稳定性强等优势。但是,此模式的另一显著特征是在3月~5月陆续大量出苗,从而引起整个小龙虾养殖期间出苗时间相对集中、苗种数量不可控、苗种规格极不整齐等苗种生产方面的重大缺陷,进而导致所养成食用商品虾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虾稻连作模式下小龙虾健康高效养殖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田面成虾养殖区、内埂、内埂防逃网、虾苗沟、外埂、外埂防逃网、廊道以及连接防逃网;所述内埂围绕在所述田面成虾养殖区的外侧一圈,且所述内埂内侧的底部与所述田面成虾养殖区平齐;所述内埂与所述外埂之间为所述虾苗沟,所述内埂、外埂以及所述虾苗沟的横截面均设为梯形,所述虾苗沟的两侧分别与所述内埂和外埂内侧连接为倾斜连续的坡面,所述廊道穿过所述外埂、虾沟、内埂且与所述田面成虾养殖区相连。/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虾稻连作模式下小龙虾健康高效养殖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田面成虾养殖区、内埂、内埂防逃网、虾苗沟、外埂、外埂防逃网、廊道以及连接防逃网;所述内埂围绕在所述田面成虾养殖区的外侧一圈,且所述内埂内侧的底部与所述田面成虾养殖区平齐;所述内埂与所述外埂之间为所述虾苗沟,所述内埂、外埂以及所述虾苗沟的横截面均设为梯形,所述虾苗沟的两侧分别与所述内埂和外埂内侧连接为倾斜连续的坡面,所述廊道穿过所述外埂、虾沟、内埂且与所述田面成虾养殖区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虾稻连作模式下小龙虾健康高效养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埂的坡比为1:2,所述虾苗沟靠近所述田面成虾养殖区一侧坡面的坡比为1:1.25。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虾稻连作模式下小龙虾健康高效养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埂的坡高为1.5m,所述虾苗沟的坡高为0.8m,所述内埂的截面为正梯形,且内埂的坡底、坡顶和坡高分别为1.5m、0.5m和0.6m。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虾稻连作模式下小龙虾健康高效养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埂防逃网设置在所述外埂的内侧,所述内埂防逃网设置在所述内埂上,所述连接防逃网设置在所述廊道的两侧,且两端分别与所述外埂防逃网和内埂防逃网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虾稻连作模式下小龙虾健康高效养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埂防逃网与连接防逃网均包括密网以及多根支撑所述密网网的支撑柱,所述密网的高度为0.6m,网眼密度为80~120目;所述支撑柱为单根长为0.8~1.0m质地坚硬的竹竿,所述支撑柱的扦插深度为0.2~0.4m,相邻两根支撑柱之间的间距为1.5~2.0m,所述密网朝着所述虾苗沟方向倾斜15°;
所述内埂防逃网包括密网和多根所述密网的支撑柱,所述密网的高度为0.5m,网眼密度为80~120目;所述支撑柱在所述虾苗沟内埂顶端泥土的扦插深度为0.8~1.0m,相邻两根支撑柱之间的间距为1.5~2.0m,所述密网朝着所述虾苗沟方向倾斜15°。


6.一种利用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虾稻连作模式下小龙虾健康高效养殖系统所进行的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
S1、虾种投放和虾苗沟水位管控:在第一年的5月至6月,向虾苗沟内投放规格为15g以上的虾种;在第一年的6月~第二年的2月期间,对所述虾苗沟内的水位进行渐降与回升式管控,具体为:7月下旬之前的水位控制在110~90cm,7月下旬至8月上旬的水位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阮国良李唐明方刘范文浩何乃娟张新新
申请(专利权)人:长江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