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化规模化河蟹生态养殖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5972638 阅读:5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20 18:2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标准化规模化河蟹生态养殖方法,主要包含八个步骤。准备培养环境时确保培养区水质符合国家渔业用水标准,培养区以500‑1000亩为一个片区,单个池塘面积在20‑30亩范围,配套完善的物联网设备;苗种放养前准备之后开始放养螃蟹苗种,选择具有良好的遗传性状和较强的抗逆性的良种;投喂饵料采用无人机投饵器定时、定位、定质、定量投放;水质调控的水位管理遵循前浅、中深、后勤原则;补草投螺时保证水草的覆盖面占池塘总面积不低于60%;最后还要重视日常管理和病害防治。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的大面积规模化养殖方案,可以显著降低成本提升效益,解决了单靠养殖技术的改进降低成本这种传统路线的瓶颈问题,适合大范围推广应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标准化规模化河蟹生态养殖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水产养殖领域,涉及河蟹的标准化、规模化和生态综合种养殖片区技术,具体涉及一种标准化规模化河蟹养殖方法。技术背景近年来,随着中国居民可支配收入的攀升和电商平台带来的消费推动力,中国正迎来一个消费全面升级的新时代。在此背景下,市场每年对河蟹的需求量也越来越高。据中商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国内河蟹的市场规模已突破千亿元。受不断增长的国内外消费需求的带动,我国的河蟹养殖业呈现出高速发展的势头,但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河蟹等水产品的消费需求发生了结构性的变化,更加关注水产品的质量安全、营养和保健功能。传统的养殖模式暴露出的问题越来越多,诸如养殖模式过度依靠外部投入和资源高消耗、高成本、低效益等,要解决这些问题客观上需要对目前的养殖模式进行调整和改进,由原来的粗放式、高投入和高污染逐步向集约化、环保、低成本和规模化的方向转变,加快生态养殖产业的全面转型升级,推进绿色循环生态养殖产业的发展。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便于大规模、标准化生态养殖的河蟹养殖方法,加强水产种质资源的保护和提升,为河蟹的规模化和产业化提供质优量足的苗种,以显著降低成本并提升综合效益,更好地满足人们对水产品质量安全和消费多样化的需求。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标准化规模化河蟹生态养殖方法的技术方案包含以下步骤:S1:准备培养环境培养区水质符合国家渔业用水标准,池水透明度达到一定标准;培养区以500-1000亩为一个片区,单个池塘面积在20-30亩范围,配套有排、灌分开的排灌系统;安装微孔增氧和水车增氧设备;在池塘四周设置牢固可靠的防逃设备;且配套完善的物联网设备。S2:苗种放养前准备冬季抽干池水,清塘消毒,种植水草,适当留取通风巷,春季投放螺蛳;S3:放养螃蟹苗种选择具有良好的遗传性状和较强的抗逆性的良种,可同时放养青虾、鳜鱼、沙塘鳢等,保持合理放养密度;S4:投喂饵料按照动植物性饵料搭配颗粒饲料,采用无人机投饵器定时、定位、定质、定量投放;S5:水质调控水位管理遵循前浅、中深、后勤原则,水质要求干净、活爽,水体有益藻类丰富,并保持中等肥度;S6:补草投螺养殖期间还要不断补充水草和螺蛳,保证水草的覆盖面占池塘总面积不低于60%。S7:日常管理坚持巡塘,查水质、水草、摄食、设施以及敌害侵袭;S8:病害防治按照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坚持生态调控和科学用药相结合。上述池水透明度达到一定标准是指池水透明度常年达到40cm以上,透明度低于30cm的持续时间不允许超过7天。上述步骤S1中所述池塘的塘底平整,池形选择东西向长方形,坡比1:1.5,以壤土为佳。每个塘口配齐全套微孔增氧、监控、水质监测等物联网设备。上述步骤S2中所述对清塘消毒使用的消毒药物为生石灰或漂白粉,用量根据水深、淤泥量而定,溶化后全池泼洒。上述步骤S2中种植水草后水草的覆盖面积达到池塘的60—70%左右,均匀栽种,栽种不宜过度紧密,适当留取通风巷,扩大河蟹活动范围。上述步骤S2中以每亩水面投放200-250kg左右标准投放螺蛳。上述步骤S3中放养的螃蟹苗种具有典型长江水系特征,体质强壮、无病无伤,雄蟹规格在200克/只以上,雌蟹规格在140克/只以上。步骤S3中所述放养密度的控制标准为:(1)年终养成平均规格达4.0两/只以上的河蟹,放养密度需控制在每亩600只以下;(2)年终养成平均规格3.5两/只以上的河蟹,放养密度需控制在600-800只/亩;(3)年终养成平均规格3.2-3.4两/只的河蟹,放养密度需控制在800-1000只/亩;(4)年终养成平均规格3.0-3.2两/只的河蟹,放养密度需控制在1000-1200只/亩。上述步骤S4中所述定时即每天上、下午各投喂1次,以傍晚5—6时投喂为主;所述定位即根据塘口形状设置无人机行驶路线,保证所有的蟹都能吃到饵料;所述定质即饵料新鲜不变质,荤、精、青饲料合理搭配;所述定量即根据生长阶段、季节、天气因素确定的投饵量标准投喂饵料。上述步骤S5中所述前浅即前期保持浅水位,以提高水体溶氧,促进蜕壳;所述中深即中期要保持深水位,始终保持水质清新,溶氧充足;所述后勤即平时自然蚀水、水位过浅时,要及时加水。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有益技术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以500-1000亩为一个培养片区、单个池塘面积在20-30亩范围的大面积规模化养殖方案,可以显著降低成本提升效益,解决了单靠养殖技术的改进降低成本这种传统路线的瓶颈问题。2、为便于大面积规模化螃蟹养殖的推广,本专利技术对养殖流程提出了从准备培养环境、苗种放养前准备直到病害防治的八个步骤,并对每个步骤的关键指标和注意事项做了详尽的描述。3、本专利技术使用无人机投饵方式与传统的定时、定位、定质、定量原则相结合,降低时间、人工成本,提升投饵效率。4、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清塘消毒方式不仅能杀灭水中有害生物,而且可以改善池底土质和增加水中钙的含量,有利于河蟹的生长发育,引入的高浓度微生态制剂也增加水体有益微生物群落的数量。5、本专利技术将物联网技术应用养殖生产,能够高效准确的检测养殖环境,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有效措施,减少病害以及生产不确定因素,保障河蟹质量安全生产源头可追溯。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养殖方法流程图;图2为一个养殖片区的俯视图。具体实施方式现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说明。一个典型的养殖片区的俯视图如图2所示,图中:1,塘口;2,生产道路;3,水泥路;4,泵站;5,电子监控装置;6,涵闸;7,渠道;8,水管;9,微孔增氧机;10,水质监测传感器。该片区由40个塘口组成,假设每个塘口25亩,则片区面积可达1000亩。养殖片区被纵横交错的水泥路3和渠道7分割成若干个长方形的区域,再进一步被生产道路2细分成若干个塘口1。每个塘口1内安装电子监控装置5、水管8、微孔增氧机9、水质监测传感器10,泵站4位于养殖片区的外侧,渠道7的两端设有涵闸6。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的养殖方法流程包含准备培养环境、苗种放养前准备、放养螃蟹苗种、投喂饵料、水质调控和补草投螺、日常管理和病害防治八个步骤,现分别做详尽的描述。一、准备培养环境培养区宜选择靠近水源、水量充足、附近无化工厂等污染;水质要求良好,符合国家渔业用水标准。池水透明度常年达到40cm以上,透明度低于30cm的持续时间不允许超过7天。池塘条件要满足培养区整体规范整洁,塘埂坚实不漏水。培养区一般以500-1000亩为一个片区,单个池塘面积20-30亩,以面积相近为宜,塘底平整,池形以东西向长方形为好,坡比1:1.5,配套排灌系统,排、灌分开。在池四周围上牢固可靠的防逃设备,一般防逃设备有水泥墙、钙塑板、铁皮、尼龙薄膜、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标准化规模化河蟹生态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含以下步骤:/nS1:准备培养环境/n培养区水质符合国家渔业用水标准,池水透明度达到一定标准,培养区以500-1000亩为一个片区,单个池塘面积在20-30亩范围,配套有排、灌分开的排灌系统,安装微孔增氧和水车增氧设备,在池塘四周设置牢固可靠的防逃设备,且配套完善的物联网设备;/nS2:苗种放养前准备/n冬季抽干池水,清塘消毒,种植水草,适当留取通风巷,春季投放螺蛳;/nS3:放养螃蟹苗种/n选择具有良好的遗传性状和较强的抗逆性的良种,可同时放养青虾、鳜鱼、沙塘鳢,保持合理放养密度;/nS4:投喂饵料/n按照动植物性饵料搭配颗粒饲料,采用无人机投饵器定时、定位、定质、定量投放;/nS5:水质调控/n水位管理遵循前浅、中深、后勤原则,水质要求干净、活爽,水体有益藻类丰富,并保持中等肥度;/nS6:补草投螺/n养殖期间还要不断补充水草和螺蛳,保证水草的覆盖面占池塘总面积不低于60%;/nS7:日常管理/n坚持巡塘,查水质、水草、摄食、设施以及敌害侵袭;/nS8:病害防治/n按照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坚持生态调控和科学用药相结合。/n

【技术特征摘要】
1.标准化规模化河蟹生态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含以下步骤:
S1:准备培养环境
培养区水质符合国家渔业用水标准,池水透明度达到一定标准,培养区以500-1000亩为一个片区,单个池塘面积在20-30亩范围,配套有排、灌分开的排灌系统,安装微孔增氧和水车增氧设备,在池塘四周设置牢固可靠的防逃设备,且配套完善的物联网设备;
S2:苗种放养前准备
冬季抽干池水,清塘消毒,种植水草,适当留取通风巷,春季投放螺蛳;
S3:放养螃蟹苗种
选择具有良好的遗传性状和较强的抗逆性的良种,可同时放养青虾、鳜鱼、沙塘鳢,保持合理放养密度;
S4:投喂饵料
按照动植物性饵料搭配颗粒饲料,采用无人机投饵器定时、定位、定质、定量投放;
S5:水质调控
水位管理遵循前浅、中深、后勤原则,水质要求干净、活爽,水体有益藻类丰富,并保持中等肥度;
S6:补草投螺
养殖期间还要不断补充水草和螺蛳,保证水草的覆盖面占池塘总面积不低于60%;
S7:日常管理
坚持巡塘,查水质、水草、摄食、设施以及敌害侵袭;
S8:病害防治
按照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坚持生态调控和科学用药相结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标准化规模化河蟹生态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池水透明度达到一定标准是指池水透明度常年达到40cm以上,透明度低于30cm的持续时间不超过7天。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标准化规模化河蟹生态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中所述池塘的塘底平整,池形选择东西向长方形,坡比1:1.5。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标准化规模化河蟹生态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2中所述对清塘消毒使用的消毒药物为生石灰或漂白粉,用量根据水深、淤泥量而定,溶化后全池泼洒。


5.根据权利要求1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邢秀梅邢青松徐志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市高淳区青松水产专业合作社南京青松固城湖螃蟹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