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降低海鲜菇菌袋接种污染率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6008110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23 19:50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食用菌接种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降低海鲜菇菌袋接种污染率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A1制袋;A2灭菌;A3冷却;A4洁净接种;A5适温培养。采用本发明专利技术中降低海鲜菇菌袋接种污染率的方法,可以有效降低菌袋污染率,提高菌袋成品率,能够最大限度实现菌袋生产的一致性,从而实现海鲜菇高产稳产,并且操作工艺简单,能够确保产品的质量安全卫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降低海鲜菇菌袋接种污染率的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食用菌接种
,具体涉及一种降低海鲜菇菌袋接种污染率的方法。
技术介绍
海鲜菇又名斑玉蕈,真姬菇、白玉菇,富含赖氨酸、精氨酸、葡聚糖等多种人体必需氨基酸,具有促进青少年智力发育、抗癌、降低胆固醇、提高人体免疫力等功效,深得消费者喜爱,在国内外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目前海鲜菇的生产以工厂化生产为主在全国各地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其菌袋制作以半自动装袋机或全自动装袋机进行装袋,经高压灭菌,冷却后接入固体菌种或液体菌种,然后移入恒温培养室培养。采用固体菌种的企业,在培养发菌10多天后污染率较高,个别高达5~10%,菌丝满袋后会出现菌袋变黄,吐黄水、黑水等症状。采用液体菌种的企业,经常出现菌丝不萌发,或萌发后活力不强;污染率奇高,达30%以上甚至全部污染;或者菌丝在满袋前后出现变黄,吐黄水、黑水等症状。众所周知,海鲜菇工厂化生产采用高压灭菌,建造冷却间、净化接种间,理论上菌袋接种成品率应该都很高,而菌袋成品率直接关系到菌袋生产成本,是海鲜菇工厂化生产的第一关键。菌袋污染率越低,菌袋单袋生产成本就越低,效益就越高,降低菌袋污染率能大幅度提高海鲜菇工厂化生产效益。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降低海鲜菇菌袋接种污染率的方法,以解决
技术介绍
中的菌袋污染率高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降低海鲜菇菌袋接种污染率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A1、制袋:采集培育海鲜菇的培养料完成菌袋的制袋,控制所述培养料含水率处于61~62%之间,拌料后pH值稳定在8.9~9.1之间;A2、灭菌:对步骤A1中制得的菌袋通过高压灭菌锅实现灭菌处理;灭菌前抽真空两次,且每次抽真空均控制真空度至0.05MPa负压;灭菌过程中,控制灭菌锅升温至105℃时,保温60min,升温至115℃时,保温40min,最后升温至126℃,保温180min;灭菌结束后继续焖置30min;A3、冷却:当步骤A2中焖置结束灭菌锅压力归零后,温度降至80℃以下时转移至十万级新风冷却间,降温至60℃以下时转移至万级无菌强冷间,冷却至菌袋内培养料温度降至22~24℃,即可取出进行接种操作;A4、洁净接种:将培育好的海鲜菇液体菌种定量接种至经步骤A1至A3制备完成的菌袋中,实现菌种的接种;接种操作在百级净化车间内的接种区,保持在正压新风的条件下,按照无菌操作要求进行流水接种操作;A5、适温培养:将完成接种的菌袋放入恒温培养室进行菌丝培养;在前期培养阶段,控制培养室空间温度为22~24℃,二氧化碳浓度为5000~6000ppm,培养50~55d后进入后熟培养阶段,调整培养室空间温度为24~26℃,二氧化碳浓度为7000~8000ppm,培养45~50d后菌袋成熟,进入出菇管理。其中,所述步骤A1中,培育海鲜菇的培养料配方中包括如下重量份组分:棉籽壳40~46份,杂木屑15~20份,甘蔗渣7~10份,麦皮17~21份,豆粕3~5份,玉米粉3~5份;拌料前预先测定各组分水分,拌料过程中利用水桶定量供水保证培养料的含水量均为61~62%。其中,所述步骤A1制袋过程中,通过提前计算每次制袋所用培养料的用量,定量加入pH调节剂实现对pH的控制;所述pH调节剂为石灰。其中,所述步骤A3中,灭菌冷却后菌袋内培养料的pH值为6.0~6.5。其中,所述步骤A4中海鲜菇液体菌种制备过程如下:B1、按重量份称取以下组分:市售海鲜菇专用培养基2~10份、白糖5~10份、消泡剂0.1~0.2份和无菌水200~400份,充分搅拌混合;所述海鲜菇专用培养基购自大连富生制药有限公司。B2、将步骤B1配置好的培养基通入高压蒸汽,于123℃条件下灭菌70min后备用;B3、将灭菌后的培养基通入冷水冷却至23℃,于无菌条件下接入预先培养的海鲜菇母种,并在23℃条件下通气培养8d,即得海鲜菇液体培养基。其中,所述步骤B3通气培养时,培养至第6d时,于无菌条件下取出菌种接入试管培养,检验海鲜菇菌种活性,筛选优势菌种;培养至第8d时,检测优势菌种pH,当pH值为6.2~6.4,且与菌袋内培养料pH值相差不超0.5时,即可用于菌袋的接种。其中,所述步骤B1中消泡剂为有机硅消泡剂。本专利技术有益效果如下:本专利技术中,通过在制袋与培养阶段,精准控制制袋过程中各培养料含水量、精准调节PH值、精准控制灭菌参数、在无菌冷却室冷却、精准控制菌袋温度、在洁净接种车间定量接入活性强的优势菌种和移入恒温培养室在最适温度条件培养,以此来降低菌袋污染率,提高菌袋成品率,最大限度实现菌袋生产的一致性,从而实现海鲜菇高产稳产。并且本专利技术操作工艺简单,能确保产品的质量安全卫生,同时该方法也可用于其它食用菌品种的接种,同样能有效降低不同食用菌品种的污染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工艺流程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降低海鲜菇菌袋接种污染率的方法作进一步详细、完整地说明。下面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实施例1一种降低海鲜菇菌袋接种污染率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A1、制袋:采集培育海鲜菇的培养料完成菌袋的制袋,其中,培养料包括如下重量份组分:棉籽壳45份,杂木屑18份,甘蔗渣8份,麦皮18份,豆粕4份,玉米粉4份,石灰2份;拌料前预先测定各组分水分,拌料过程中利用水桶定量供水保证培养料的含水量均为61~62%;其中,2份石灰的加入可以调节培养料的pH稳定至9.0。A2、灭菌:对步骤A1中制得的菌袋通过高压灭菌锅实现灭菌处理;灭菌前抽真空两次,且每次抽真空均控制真空度至0.05MPa负压,目的是将灭菌锅及菌袋内培养料中的冷空气彻底抽除,高温高压蒸汽迅速全面渗透到培养料中,进行快速彻底的灭菌;灭菌过程中,控制灭菌锅升温至105℃时,保温60min,升温至115℃时,保温40min,最后升温至126℃,保温180min;灭菌结束后继续焖置30min;A3、冷却:当步骤A2中焖置结束灭菌锅压力归零后,温度降至80℃以下时转移至十万级新风冷却间,降温至60℃以下时转移至万级无菌强冷间,冷却至菌袋内培养料温度降至23℃,即可取出进行接种操作;万级无菌强冷间要求建造密闭,配备制冷设备并有臭氧消毒设施。A4、洁净接种:将培育好的海鲜菇液体菌种定量25mL注入经步骤A1至A3制备完成的菌袋中,实现菌种的接种;接种操作在百级净化车间内的接种区,保持在正压新风的条件下,按照无菌操作要求进行流水接种操作;接种前应检测菌袋pH和袋内培养料温度,经检测菌袋培养基温度、PH值基本一致时,在每个菌袋定量接入25ml液体菌种,接入太多易使菌袋中培养料水分偏高,太少萌发慢,走菌慢。A5、适温培养:将完成接种的菌袋放入恒温培养室进行菌丝培养;在前期培养阶段,控制培养室空间温度为23℃,与菌种温度一致,二氧化碳浓度为550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降低海鲜菇菌袋接种污染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nA1、制袋:采集培育海鲜菇的培养料完成菌袋的制袋,控制所述培养料含水率处于61 ~62%之间,拌料后pH值稳定在8.9 ~ 9.1之间;/nA2、灭菌:对步骤A1中制得的菌袋通过高压灭菌锅实现灭菌处理;灭菌前抽真空两次,且每次抽真空均控制真空度至0.05 MPa负压;灭菌过程中,控制灭菌锅升温至105℃时,保温60 min,升温至115℃时,保温40 min,最后升温至126℃,保温180 min;灭菌结束后继续焖置30 min;/nA3、冷却:当步骤A2中焖置结束灭菌锅压力归零后,温度降至80℃以下时转移至十万级新风冷却间,降温至60℃以下时转移至万级无菌强冷间,冷却至菌袋内培养料温度降至22~ 24℃,即可取出进行接种操作;/nA4、洁净接种:将培育好的海鲜菇液体菌种定量接种至经步骤A1至A3制备完成的菌袋中,实现菌种的接种;接种操作在百级净化车间内的接种区,保持在正压新风的条件下,按照无菌操作要求进行流水接种操作;/nA5、适温培养:将完成接种的菌袋放入恒温培养室进行菌丝培养;在前期培养阶段,控制培养室空间温度为22 ~ 24℃,二氧化碳浓度为5000 ~ 6000 ppm,培养50 ~ 55 d后进入后熟培养阶段,调整培养室空间温度为24 ~ 26℃,二氧化碳浓度为7000 ~ 8000 ppm,培养45 ~ 50 d后菌袋成熟,进入出菇管理。/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降低海鲜菇菌袋接种污染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A1、制袋:采集培育海鲜菇的培养料完成菌袋的制袋,控制所述培养料含水率处于61~62%之间,拌料后pH值稳定在8.9~9.1之间;
A2、灭菌:对步骤A1中制得的菌袋通过高压灭菌锅实现灭菌处理;灭菌前抽真空两次,且每次抽真空均控制真空度至0.05MPa负压;灭菌过程中,控制灭菌锅升温至105℃时,保温60min,升温至115℃时,保温40min,最后升温至126℃,保温180min;灭菌结束后继续焖置30min;
A3、冷却:当步骤A2中焖置结束灭菌锅压力归零后,温度降至80℃以下时转移至十万级新风冷却间,降温至60℃以下时转移至万级无菌强冷间,冷却至菌袋内培养料温度降至22~24℃,即可取出进行接种操作;
A4、洁净接种:将培育好的海鲜菇液体菌种定量接种至经步骤A1至A3制备完成的菌袋中,实现菌种的接种;接种操作在百级净化车间内的接种区,保持在正压新风的条件下,按照无菌操作要求进行流水接种操作;
A5、适温培养:将完成接种的菌袋放入恒温培养室进行菌丝培养;在前期培养阶段,控制培养室空间温度为22~24℃,二氧化碳浓度为5000~6000ppm,培养50~55d后进入后熟培养阶段,调整培养室空间温度为24~26℃,二氧化碳浓度为7000~8000ppm,培养45~50d后菌袋成熟,进入出菇管理。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降低海鲜菇菌袋接种污染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A1中,培育海鲜菇的培养料配方中包括如下重量份组分:棉籽壳40~46份,杂木屑15~20份,甘蔗渣7~10份,麦皮17~21份,豆粕3~5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饶火火肖淑霞黄志龙廖赟远连成木游安秀钟锦生卢建坤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省远山惠民生物有限公司龙岩市土壤肥料技术站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