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红托竹荪的生产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5972513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20 18:2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红托竹荪的生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制作菌包,以粗新木屑、麸皮、豆粕、轻质碳酸钙、醋酸和适量的水为原料,混合搅拌后得到含水量为58‑59%的培养料,并将培养料按规格装袋;对菌包进行灭菌处理;接种、菌丝培养入库;培养一定时间后出库。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添加醋酸调节培养料的pH值,使灭菌后菌包内的培养料pH值为5.0‑5.5,这种培养料可以显著提高菌丝的萌发速度和降低杂菌感染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红托竹荪的生产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红托竹荪的生产方法,特别涉及菌包的制作过程。
技术介绍
红托竹荪是我国贵州省的特色食用真菌,近三十年来,人工栽培红托竹荪技术从贵州传开,目前全国各地均有栽培。但是红托竹荪当前的产量并不大,一是由于生长周期长,二是受限于生产工艺,产量不稳定,因此社会需求也较小,对其研究也相对较少,人们对这个品种的生物特性也不是很了解。因菌包感染严重导致不萌发、周期长、产量不稳定是目前红托竹荪生产中的最大问题,相应地导致生产厂家资金回笼慢,打击厂家的积极性。因此,红托竹荪稳产高产的前提是要生产出健康的菌包。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针对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缺点和问题加以改进和创新,提供一种菌包感染率低、产量稳定、产量高的红托竹荪的生产方法。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构造一种红托竹荪的生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制作菌包,以粗新木屑、麸皮、豆粕、轻质碳酸钙、醋酸和适量的水为原料,混合搅拌后得到含水量为58-59%的培养料,并将培养料按规格装袋;对菌包进行灭菌处理;接种、菌丝培养入库;培养一定时间后出库。所述原料中各组分按质量份为:粗新木屑85-90、麸皮7-9、豆粕1-2.5、轻质碳酸钙0.5-1.2和醋酸0.5-1.3,余量为水,最终含水量包含各原料中的水分,优选含量为粗新木屑88、麸皮8、豆粕2、轻质碳酸钙1和醋酸1。所述装袋规格为:单包重量1.25-1.30kg,料面高度:20cm。所述灭菌处理方式为:120-125℃条件下保持3小时,灭菌后pH值为5.0-5.5。所述的混合搅拌过程为:第一次搅拌,除水外的原料混合搅拌5-6分钟;第二次搅拌,往混合物料中边加水边搅拌,时长为25-30分钟。接种菌种为液体菌种。培养时长为三个月。培养条件为:温度23-25℃,湿度60-65%,二氧化碳浓度3000ppm以下,无光照。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和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通过添加醋酸调节培养料的pH值,使灭菌后菌包内的培养料pH值为5.0-5.5,这种培养料可以显著提高菌丝的萌发速度和降低杂菌感染率。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便于理解本专利技术,下面将对本专利技术进行更全面的描述。但是,本专利技术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专利技术的公开内容更加透彻全面。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认为是“设置”在另一个元件上,它可以是直接设置或连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除非另有定义,本文中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本专利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目的,不是旨在限制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一种红托竹荪的生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制作菌包,按质量份以粗新木屑88、麸皮8、豆粕2、轻质碳酸钙1、醋酸1和适量的水为原料,混合搅拌后得到含水量为58-59%的培养料,并将培养料按单包重量1.25kg、料面高度20cm规格装袋;在120-125℃条件下保持3小时对菌包进行灭菌处理;灭菌后pH值为5.0-5.5;接种、菌丝培养入库;培养一定时间后出库,培养条件为:温度23-25℃,湿度60-65%,二氧化碳浓度3000ppm以下,无光照。其中:所述的混合搅拌过程为:第一次搅拌,除水外的原料混合搅拌5分钟;第二次搅拌,往混合物料中边加水边搅拌,时长为25分钟。总体生产时间为:制作试管20天,摇瓶25天,制作大罐16天,打包,接种、培养入库,培养三个月个月出库。实施例2一种红托竹荪的生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制作菌包,按质量份以粗新木屑85、麸皮9、豆粕1.4、轻质碳酸钙0.7、醋酸1和适量的水为原料,混合搅拌后得到含水量为58-59%的培养料,并将培养料按单包重量1.3kg、料面高度20cm规格装袋;在125℃条件下保持3小时对菌包进行灭菌处理;灭菌后pH值为5.0-5.5;接种、菌丝培养入库;培养一定时间后出库,培养条件为:温度23-25℃,湿度60-65%,二氧化碳浓度3000ppm以下,无光照。其中:所述的混合搅拌过程为:第一次搅拌,除水外的原料混合搅拌6分钟;第二次搅拌,往混合物料中边加水边搅拌,时长为27分钟。总体生产时间为:制作试管18天,摇瓶26天,制作大罐15天,打包,接种、培养入库,培养三个月个月出库。实施例3一种红托竹荪的生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制作菌包,按质量份以粗新木屑90、麸皮7、豆粕2.5、轻质碳酸钙1、醋酸0.8和适量的水为原料,混合搅拌后得到含水量为58-59%的培养料,并将培养料按单包重量1.25kg、料面高度20cm规格装袋;在120℃条件下保持3小时对菌包进行灭菌处理;灭菌后pH值为5.0-5.5;接种、菌丝培养入库;培养一定时间后出库,培养条件为:温度23-25℃,湿度60-65%,二氧化碳浓度3000ppm以下,无光照。其中:所述的混合搅拌过程为:第一次搅拌,除水外的原料混合搅拌5分钟;第二次搅拌,往混合物料中边加水边搅拌,时长为30分钟。总体生产时间为:制作试管22天,摇瓶26天,制作大罐16天,打包,接种、培养入库,培养三个月个月出库。以上实施例中,接种菌种为液体菌种。在前述三个实施例的基础上,将制作菌包的原料去除醋酸,得到三个对比例。实施例和对比例的产出比较如下表所示。从上表可以看出,采用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接种后菌丝满袋时间少于三个月,对比例1和对比例2中接种后菌丝满袋时间多于三个月,对比例3因菌包杂菌感染,无菌丝满袋前景。据测算,本专利技术中制作菌包的方法可以将杂菌感染率由常规1%减低到0.3%,提高了出产的稳定性。同时还减少了培养时间,缩短了生产周期,加速了生产厂家的资金回笼,提高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的描述,并非对本专利技术构思和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设计思想的前提下,本领域中工程技术人员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做出的各种变型和改进,均应落入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本专利技术请求保护的
技术实现思路
,已经全部记载在权利要求书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红托竹荪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n制作菌包,以粗新木屑、麸皮、豆粕、轻质碳酸钙、醋酸和适量的水为原料,混合搅拌后得到含水量为58-59%的培养料,并将培养料按规格装袋;/n对菌包进行灭菌处理;/n接种、菌丝培养入库;/n培养一定时间后出库。/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红托竹荪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制作菌包,以粗新木屑、麸皮、豆粕、轻质碳酸钙、醋酸和适量的水为原料,混合搅拌后得到含水量为58-59%的培养料,并将培养料按规格装袋;
对菌包进行灭菌处理;
接种、菌丝培养入库;
培养一定时间后出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红托竹荪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原料中各组分按质量份为:粗新木屑85-90、麸皮7-9、豆粕1-2.5、轻质碳酸钙0.5-1.2和醋酸0.5-1.3,余量为水,最终含水量包含各原料中的水分。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红托竹荪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原料中各组分按质量份为:粗新木屑88、麸皮8、豆粕2、轻质碳酸钙1和醋酸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红托竹荪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装袋规格为:单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钟波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和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