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近海河岸营造红树林的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红树林种植
中的一种近海河岸营造红树林的方法。
技术介绍
红树林是生长在热带、亚热带海岸潮间带上部,受周期性潮水侵淹,以红树植物为主体的常绿灌木或乔木组成的潮滩湿地木本生物群落,在护堤固滩、防风浪冲击、保护农田及降低盐害侵袭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由于人为干扰、海水污染等原因,我国的红树林分布面积已大幅度减少,林分质量下降,严重威胁沿海城市的生态安全。现有的人工营造红树林的技术,都是在海边滩涂或近海河流的滩涂上进行改造,再种植红树植物以营造红树林,严重限制了人工营造红树林的范围,难以广泛地营造红树林。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提供一种近海河岸营造红树林的方法,其能拓宽红树林营造的应用范围。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实施例,提供一种近海河岸营造红树林的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S10.在近海河岸的边缘建立临时围堰,对近海河岸的土方进行开挖,降低近海河岸的高程以形成种植坡,根据第一最高潮位线将种植坡的坡面从下往上依次划分为红树预种植区及半红树预种植区;S20.对红树预种植区的土壤进行改良,对半红树预种植区的土壤进行改良或置换;S30.在种植坡的坡面上铺设防冲刷毯;S40.拆除临时围堰,测量得到第二最高潮位线,根据第二最高潮位线将种植坡的坡面从下往上依次划分为红树种植区和半红树种植区;S50.在红树种植区内种植红树植物,在半红树种植区内种植半红树植物。 >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实施例,进一步地,所述种植坡的坡度为10~45°之间,种植坡的坡高高于第一最高潮位线的高度。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实施例,进一步地,在实施步骤S30前,在种植坡下设置人工潮沟,所述人工潮沟的标高与第一最低潮位线标高相同。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实施例,进一步地,在步骤S20中,若半红树预种植区的原土壤为重黏土,则通过替代土壤以置换半红树预种植区的原土壤;若半红树预种植区的原土壤为一般性黄壤或沙壤,则使用第一土壤改良剂铺盖在半红树预种植区的原土壤上,进行改良。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实施例,进一步地,所述替代土壤包括有机堆肥、泥炭土、过磷酸钙、硫酸钙及磷酸亚铁,有机堆肥、泥炭土、过磷酸钙、硫酸钙和磷酸亚铁的体积或质量比例为1000:2000:20:2:1。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实施例,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土壤改良剂包括有机堆肥、过磷酸钙及硫酸钾,有机堆肥、过磷酸钙和硫酸钾的体积或质量比例为2500:25:3。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实施例,进一步地,在步骤S20中,使用第二土壤改良剂铺盖在红树预种植区的原土壤上进行改良,所述第二土壤改良剂包括海沙和沙滩黏土,海沙和沙滩黏土的体积或质量比例为3:7,所述沙滩黏土包括海沙、有机肥和熟土,海沙、有机肥和熟土的体积或质量比例为1:2:7。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实施例,进一步地,在实施步骤S50前的10~12天对红树种植区及半红树种植区进行消毒,然后用薄膜覆盖红树种植区及半红树种植区,再在实施步骤S50前7天揭开薄膜。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实施例,进一步地,在实施步骤S50的至少三个月前,实施步骤S40中的拆除临时围堰,使海水自然浸泡种植坡坡面至少三个月,并每天记录种植坡坡面的最高潮位点及最低潮位点,从而确定第二最高潮位线和第二最低潮位线,半红树种植区位于第二最高潮位线的上方,红树种植区位于第二最高潮位线的下方。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实施例,进一步地,在步骤S50中,在种植坡的坡面上开挖种植穴,将苗木土球放入种植穴中回填海泥并压实,使红树种植区的红树植物每天自然浸泡海水1~2次,并每天对半红树种植区的半红树植物喷淋淡水1~2次。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通过降低近海河岸的高程形成种植坡,并改良或置换种植坡上的土壤,使其适应于红树林植物及半红树林植物的生长。本方法不仅针对滩涂改造,应用范围广,能有效增加红树林的分布面积,提高林分质量,提高近海河道的生态价值和景观价值。具体实施方式本部分将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例,使人能够直观地、形象地理解本专利技术的每个技术特征和整体技术方案,但其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制。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涉及到方位描述,例如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若干的含义是一个或者多个,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大于、小于、超过等理解为不包括本数,以上、以下、以内等理解为包括本数。如果有描述到第一、第二只是用于区分技术特征为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先后关系。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设置、安装、连接等词语应做广义理解,所属
技术人员可以结合技术方案的具体内容合理确定上述词语在本专利技术中的具体含义。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近海河岸营造红树林的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一、前期调研。先调查近海河岸附近的水温情况、气温状况、红树林分布和红树植物种类的情况,通过查阅资料或实地测量等方式确定施工场区,亦即待人工营造红树林区域的第一最高潮位线及第一最低潮位线。二、地形测量。选用城市坐标点及水准坐标点用RTK对整个施工场区进行控制测量。方格网控制点定位10m×10m的间距,各施工区域再采用局部设临时加密控制桩,加密控制桩间距为5m×5m。使用经纬仪、小平板对施工场区进行放样定位,再用水准仪进行高程控制,水准点设在方格网控制桩的顶部,作为地形改造的引测点。根据设计高程和测设标高,计算出挖土深度,以及地形标筑高度,并定期用水准仪或全站仪对土方标高进行复测,以达到设计高程。三、改造地形,种植红树植物、半红树植物。S10.在近海河岸的边缘,利用沙袋密实堆砌于河岸边缘,以建立临时围堰,保证在对地形进行改造时,潮水不会对施工进程产生影响。临时围堰的高度在第一最高潮位线的1m以上。根据放线定位和高程测量结果,采用挖土机作业,对近海河岸的土方进行开挖,降低近海河岸的高程以形成种植坡。种植坡的坡度为10~45°之间,种植坡的坡高高于第一最高潮位线的高度,优选地,坡高位于第一高潮位线的2m~2.5m上方。在种植坡粗整形完成后,人工细做覆盖面层,保持表面土质疏松,并清理杂物,使整个地形坡面平整和顺、排水通畅。然后根据第一最高潮位线将种植坡的坡面从下往上依次划分为红树预种植区及半红树预种植区,第一最低潮位线与第一最高潮位线之间的区域划分为红树预种植区,第一最高潮位线上方的区域划分为半红树预种植区。在种植坡下设置人工潮沟,方便海水进退。人工潮沟的标高与第一最低潮位线标高相同,且宽度为1.5m~2.5m之间。S20.对红树预种植区的土壤进行改良,对半红树预种植区的土壤进行改良或置换。...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近海河岸营造红树林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nS10.在近海河岸的边缘建立临时围堰,对近海河岸的土方进行开挖,降低近海河岸的高程以形成种植坡,根据第一最高潮位线将种植坡的坡面从下往上依次划分为红树预种植区及半红树预种植区;/nS20.对红树预种植区的土壤进行改良,对半红树预种植区的土壤进行改良或置换;/nS30.在种植坡的坡面上铺设防冲刷毯;/nS40.拆除临时围堰,测量得到第二最高潮位线,根据第二最高潮位线将种植坡的坡面从下往上依次划分为红树种植区和半红树种植区;/nS50.在红树种植区内种植红树植物,在半红树种植区内种植半红树植物。/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近海河岸营造红树林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0.在近海河岸的边缘建立临时围堰,对近海河岸的土方进行开挖,降低近海河岸的高程以形成种植坡,根据第一最高潮位线将种植坡的坡面从下往上依次划分为红树预种植区及半红树预种植区;
S20.对红树预种植区的土壤进行改良,对半红树预种植区的土壤进行改良或置换;
S30.在种植坡的坡面上铺设防冲刷毯;
S40.拆除临时围堰,测量得到第二最高潮位线,根据第二最高潮位线将种植坡的坡面从下往上依次划分为红树种植区和半红树种植区;
S50.在红树种植区内种植红树植物,在半红树种植区内种植半红树植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近海河岸营造红树林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种植坡的坡度为10~45°之间,种植坡的坡高高于第一最高潮位线的高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近海河岸营造红树林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实施步骤S30前,在种植坡下设置人工潮沟,所述人工潮沟的标高与第一最低潮位线标高相同。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近海河岸营造红树林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20中,若半红树预种植区的原土壤为重黏土,则通过替代土壤以置换半红树预种植区的原土壤;若半红树预种植区的原土壤为一般性黄壤或沙壤,则使用第一土壤改良剂铺盖在半红树预种植区的原土壤上,进行改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近海河岸营造红树林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替代土壤包括有机堆肥、泥炭土、过磷酸钙、硫酸钙及磷酸亚铁,有机堆肥、泥炭土、过磷酸钙、硫酸钙和磷酸亚铁的体积或质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银,邓鹏,关开朗,刘晓洲,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普邦园林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