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湿热地区降温导风型植物群落及其构建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6008092 阅读:7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23 19:5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湿热地区降温导风型植物群落及其构建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植物株高、冠型、冠幅、枝下高、叶片反射率、透光率等相关生长及生理指标,筛选出适宜在湿热地区种植的植物种类;通过群落的竖向结构、水平结构分类,构建出和合理科学的湿热地区降温导风型植物群落。本发明专利技术中的植物群落具有遮阴、降温、通风、降湿的作用,为人居活动提供适宜的园林微环境,并达到微气候舒适性与观赏性的统一。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湿热地区降温导风型植物群落及其构建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园林景观设计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湿热地区降温导风型植物群落及其构建方法。
技术介绍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和经济的发展,城市热岛现象越来越受到人们关注,据相关气象资料显示,我国湿热地区在2016年7-9月的地表温度比1980同期平均增温约2℃。在这样城市气候问题背景下,户外景观空间的设计不应再仅仅考虑人们的视觉审美需要,也需要广泛关注和了解其微气候环境条件对人们基本生理需求的影响。目前,景观植物群落构建多数追求更高的三维绿量、更大的竖向密度以及更丰富群落层次,以期实现净化空气、杀菌抑菌、降温增湿、释氧固碳和提高群落观赏性的目的,但在我国华南地区湿热地区,其气候相对特殊。在这样的气候条件下,现有技术中,过高密度的植物群落和不够科学的布局方式不利于小区域内空气的流通,容易造成湿度过大,环境闷热,并且容易滋生蚊虫等问题。总结来说,现有的湿热地区城市植物群落构建方式的主要不足有三点:1、在夏季高温高湿的气候特点下,植物群落构建在满足其生态性与艺术性同时,对人体舒适性考虑还不够深入。2、植物设计由于难以衡量植物群落对微气候各项指标的具体影响,植物选择和群落构建时参考依据不明确。3、植物群落在经过长时间的生长后,由于管理养护不到位或方式不正确,造成植物死亡或生长杂乱繁密,难以保持构建初的形态。因此,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亟需对湿热地区植物群落构建办法进行优化,从植物选择、结构构建、管理养护三个方面提供一种用于降温导风型植物群落的构建办法,以在迎合现代人舒朗简约的园林审美趋向的同时,满足较高园林人居舒适度。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湿热地区降温导风型植物群落;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上述植物群落的构建方法;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上述植物群落在湿热地区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本专利技术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一个方面,提供:一种湿热地区降温导风型植物群落,包括三层植物分布,分别为乔木、草灌和地被;上述植物分布呈垂直分布,高度由高到低依次为:乔木、草灌、地被。进一步地,上述乔木冠幅小于等于10m,枝下高大于等于6m,叶面积指数为1.5-2.5;上述草灌冠高小于等于0.8m,冠幅小于等于1m,枝下高小于等于0.8m叶面积指数为1.0-3.5;上述地被冠高小于等于0.4m,叶面积指数为1.0-5.0。进一步地,上述乔木包括桃花心木、小叶榄仁。更进一步地,上述乔木还包括凤凰木、刺桐、糖胶树、非洲楝,小叶榄仁、狐尾椰、吊瓜树、白千层、尖叶杜英、水石榕、羊蹄甲、腊肠树、黄槐、高山榕、芒果、昆士兰伞木、鸡蛋花、菜豆树、假槟榔、加拿列海枣、银海枣、大王椰子、霸王棕、黄花风铃木、木棉、南洋杉、龙柏、罗汉松、荷花玉兰、白兰、阴香、大叶紫薇、红千层、苹婆、铁刀木、垂叶榕、细叶榕、橡胶榕、鱼尾葵、蒲葵中的至少一种。本专利技术发现,凤凰木、刺桐、桃花心木、糖胶树、非洲楝,小叶榄仁、狐尾椰具有强降温导风性能。本专利技术发现,吊瓜树、白千层、尖叶杜英、水石榕、羊蹄甲、腊肠树、黄槐、高山榕、芒果、昆士兰伞木、鸡蛋花、菜豆树、假槟榔、加拿列海枣、银海枣、大王椰子、霸王棕、黄花风铃木、木棉具有中等的降温导风性能。本专利技术发现,南洋杉、龙柏、罗汉松、荷花玉兰、白兰、阴香、大叶紫薇、红千层、苹婆、铁刀木、垂叶榕、细叶榕、橡胶榕、鱼尾葵、蒲葵具有弱降温导风性能。进一步地,上述草灌包括紫薇。更进一步地,上述草灌还包括苏铁、琴叶珊瑚、龙船花、散尾葵、细叶萼距花、朱槿、变叶木、九里香、杜鹃花、希茉莉、福建茶、马缨丹、黄婵、棕竹、红花檵木、海桐、鹅掌藤、茉莉、桂花、栀子、黄假连翘、桢桐、灰莉、散尾葵中的至少一种。本专利技术发现,紫薇、苏铁、琴叶珊瑚、龙船花、散尾葵具有强降温导风性能。本专利技术发现,细叶萼距花、朱槿、变叶木、九里香、杜鹃花、希茉莉、基及树、马缨丹、黄婵、棕竹、红花檵木具有中等的降温导风性能。本专利技术发现,海桐、鹅掌藤、茉莉、桂花、栀子、黄假连翘、桢桐、灰莉、散尾葵具有弱降温导风性能。进一步地,上述地被包括长春花、沿阶草、细叶结缕草。进一步地,上述地被还包括一串红、三色堇、翠芦莉、大叶油草、狗尾草、鸡冠花、凤仙、黄帝菊、银边麦冬、矮牵牛、合果芋、冷水花、狼尾草、美人蕉、花叶艳山姜、竹芋、春羽、龟背竹中的至少一种。本专利技术发现,一串红、三色堇、长春花、翠芦莉、沿阶草、细叶结缕草、大叶油草、狗尾草、鸡冠花具有强降温导风性能。本专利技术发现,凤仙、黄帝菊、银边麦冬、矮牵牛、合果芋、冷水花、狼尾草具有中等的降温导风性能。本专利技术发现,美人蕉、花叶艳山姜、竹芋、春羽、龟背竹具有弱降温导风性能。本专利技术对华南地区植物的降温导风性能进行测定,并分为强、中、弱三等,植物既有地域适应性,又能达到遮阴,降温、通风、降湿的作用。现有技术主要针对植物群落的降温增湿、防尘降噪、存蓄降水的功能,结合观赏艺术性进行展开,具有良好的生态性,但在现实中植物群落生态性与人居活动舒适性需要同时考虑,现有技术还少有从微气候构建的角度,对华南地区植物种类、群落构建、种植养护方式进行深入研究,本专利技术针对华南地区夏季高温高湿的特点,营造符合地域气候特征的植物群落。本专利技术的第二个方面,提供:上述植物群落的构建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根据上述要求筛选植物;(2)根据植物群落的立面疏透度和冠缘型构建垂直结构,根据植物群落的迎风面宽和树冠距离构建水平结构;(3)建模分析,根据热力交换情况及风场影响筛选并优化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组合得到湿热地区降温导风型植物群落;其中,上述筛选植物的要求包括植物的株高、冠幅、枝下高,植物叶面积指数、叶片短波反射率、叶片短波透光率,植物群落的降温导风能力。其中,建模是以3D非流体静力学模拟的方式构建模型。进一步地,上述构建方法还包括在步骤(3)之后,对构建的植物群落应进行有效的水肥管理,保持其健康的生长状态;定期修剪,清理枯枝乱枝,乔木应注重保持良好的冠型,灌木应修剪控制其株高。本专利技术的植物修剪方式能能使群落的降温导风功能具有良好的持续性,通过抽疏、限高等方式达到微气候舒适性与观赏性的统一。进一步地,上述植物包括乔木、草灌、地被;其中,上述乔木的叶片短波反射率大于等于8%,叶片短波透光率小于等于5%。进一步地,上述垂直结构的特点包括立面疏透率大于等于50%,冠缘类型为迎风坡面。进一步地,上述水平结构的特点包括迎风面宽小于等于80m,树冠间距离为1.5-4.0m。本专利技术的植物群落垂直及水平结构能结合地域气候特征,依据风向、日照角度进行群落结构设计,构建群落合理的立面梳透度范围、冠缘线形态、种植间距及种植间距范围,形成良好的群落风道与遮阴面积、区域,为人居活动提供适宜的园林微环境。本专利技术的第三个方面,提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湿热地区降温导风型植物群落,其特征在于,包括三层植物分布,分别为乔木、草灌和地被;所述植物分布呈垂直分布,高度由高到低依次为:乔木、草灌、地被。/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湿热地区降温导风型植物群落,其特征在于,包括三层植物分布,分别为乔木、草灌和地被;所述植物分布呈垂直分布,高度由高到低依次为:乔木、草灌、地被。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植物群落,其特征在于,所述乔木冠幅小于等于10m,枝下高大于等于6m,叶面积指数为1.5-2.5;
所述草灌冠高小于等于0.8m,冠幅小于等于1m,枝下高小于等于0.8m,叶面积指数为1.0-3.5;
所述地被冠高小于等于0.4m,叶面积指数为1.0-5.0。


3.根据权利要求1-2任一所述的植物群落,其特征在于,所述乔木包括桃花心木、小叶榄仁。


4.根据权利要求1-2任一所述的植物群落,其特征在于,所述草灌包括紫薇。


5.根据权利要求1-2任一所述的植物群落,其特征在于,所述地被包括长春花、沿阶草、细叶结缕草。


6.权利要求1-5任一所述的植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谭广文吴友炉易慧琳曾凤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普邦园林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