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利用生态桑修复消落带的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环境修复技术,具体涉及一种利用生态桑修复消落带的方法。
技术介绍
流域消落带是陆地生态系统和水生生态系统之间的过渡带,水位周期性涨落、人为控制性较强,是一类特殊的季节性湿地生态系统。流域的库岸山地和边坡地带是消落带的外延,是一种特殊的自然地域资源,不仅为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地域空间和资源,而且是维系流域生态服务功能并保护库区环境安全的“生态屏障”。然而,消落带也呈现出一定的脆弱性、边缘性与过渡性,面临一系列的生态环境问题。例如,长期水淹造成消落带地表植被退化,生态屏障功能受到影响;对此现有技术中出现了采用在消落带种植耐水淹的植物,以改善消落带的生态环境;虽然采用种植耐水淹植物能够一定程度地改善生态环境,但是:①在消落带出露时,地面同时也会生长大量杂草,水位再次上涨时,不耐水淹的杂草在水中会缺氧死亡腐烂,污染水体;②用于生态修复的植物水淹后,伴随着水淹时间的延长,叶片也会出现一定程度的枯萎、脱落,造成水体“二次污染”。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上述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利用生态桑修复消落带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nS1、获取流域处消落带在过去连续设定年中每年被水淹没的时间,计算平均得到每年平均淹没时长,并判断平均淹没时长是否大于设定阈值,若是,进入步骤S2,否则进入步骤S3;/nS2、在消落带种植等间距地种植生态桑,并对生态桑实行草本化种植与管理,定期对生态桑进行修剪和疏芽,并控制生态桑的株高不超过1m,枝干3~4层;/nS3、获取流域水位最高时和最低时的水位线,并根据两个水位线计算出消落带的最大宽度和最大面积;/nS4、根据消落带的最大面积及植被种植框面积和相邻植被种植框的间隔距离,计算得到在消落带上需要布置的植被种植框数量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利用生态桑修复消落带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S1、获取流域处消落带在过去连续设定年中每年被水淹没的时间,计算平均得到每年平均淹没时长,并判断平均淹没时长是否大于设定阈值,若是,进入步骤S2,否则进入步骤S3;
S2、在消落带种植等间距地种植生态桑,并对生态桑实行草本化种植与管理,定期对生态桑进行修剪和疏芽,并控制生态桑的株高不超过1m,枝干3~4层;
S3、获取流域水位最高时和最低时的水位线,并根据两个水位线计算出消落带的最大宽度和最大面积;
S4、根据消落带的最大面积及植被种植框面积和相邻植被种植框的间隔距离,计算得到在消落带上需要布置的植被种植框数量;
S5、根据统计资料,获取流域水位最高时的最大流速;获取每个植被种植框最大承重量,并基于最大流速和最大承重量,计算阻碍植被种植框移动的拉力;
S6、计算阻碍所有植被种植框移动的总拉力,并获取单根支撑柱所承载的最大桩拉力,并基于最大桩拉力和总拉力,确定出支撑柱的总数量;
S7、根据消落带的最大宽度,确定支撑柱的排数和每排支撑柱的安装数量;并在流域水位降至最低水位时,在消落带内安装上支撑柱;
S8、在消落带上铺上采用塑料制成的植被种植框,并在每个植被种植框的四周通过柔性连接绳连接上浮筒,相邻植被种植框的间隔距离大于浮筒的宽度;
S9、将相邻的植被种植框通过柔性连接绳连接,及将临近支撑柱的植被种植框通过柔性连接绳与支撑柱连接;
S10、在远离流域的1/3区域植被种植框的种植槽内交替种植上观赏植物和观赏花卉,在余下植被种植框的种植槽内种植上生态桑;
S11、根据城市规划,定期更换观赏植物和观赏花卉,对生态桑实行草本化种植与管理,定期对生态桑进行修剪和疏芽,并控制生态桑的株高不超过1m,枝干3~4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生态桑修复消落带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植被种植框包括多根隔板和多根横杆,所述隔板上等间距地开设有若干供所述横杆穿过的安装孔,所有横杆和隔板组装在一起后形成多个正方形框;
在每个正方形框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海英,刘晓志,王鲁海,卢佳,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