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减水剂复配化料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008094 阅读:4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23 19: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减水剂复配化料装置,它包括罐体(1)、动力单元、辅料输送装置、分别焊接于罐体(1)左右侧的左轴承座(2)和右轴承座(3),所述左轴承座(2)和右轴承座(3)之间旋转安装有转轴(4),转轴(4)的左右端分别延伸于两个轴承座的外部,转轴(4)的左端部内沿其轴向开设有延伸于罐体(1)内的盲孔(5),转轴(4)的顶表面上且沿其长度方向焊接有多根位于罐体(1)内的支管(6),每根支管(6)均与盲孔(5)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结构紧凑、极大提高减水剂复配效率、操作简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减水剂复配化料装置
本技术涉及减水剂复配的
,特别是一种减水剂复配化料装置。
技术介绍
减水剂是一种维持混凝土坍落度不变条件下,能减少拌合用水量的混凝土外加剂。大多数属于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加入混凝土拌合物后对水泥颗粒有分散作用,能改善其工作性,减少单位用水量,改善混凝土拌合物的流动性;或减少单位水泥用量,节约水泥。减水剂是以木质素磺酸盐为代表的第一代普通减水剂,和萘系、氨基磺酸系和密胺系减水剂为代表的第二代高效减水剂之后,于20世纪80年代得到研发成功并快速发展起来的第三代高性能减水剂产品。聚羧酸类减水剂与萘系、三聚氰胺系、氨基磺酸盐等高效减水剂相比,具有掺量低、减水率高、新拌混凝土流动性及保坍性好、收缩率低、环境友好、与水泥和掺合料及其它外加剂的相容性好等特点,聚羧酸类减水剂已成为近年来及今后发展与应用的主要方向。减水剂的复配是指先将减水剂酸母液稀释,再向母液稀释液中添加一定量的缓凝剂、增稠剂、空气调节剂等辅料,然后通过搅拌装置混匀成终端客户直接使用的成品减水剂的过程。其中,搅拌装置包括罐体、设置于罐体顶部的电机,电机的输出轴伸入于罐体内,且延伸端上经联轴器连接有转轴,转轴上安装有位于罐体内的叶片,罐体的顶部设置有进液口。工作时,先经进液口通入一定量的母液稀释液,当母液稀释液的液位淹没叶片时停止通入母液稀释液,工人再打开电机,电机带动转轴转动,转轴带动叶片转动,在搅拌状态下,经进液口向罐体内通入一定量的辅料,通入的辅料向下沉降进入叶片的搅拌区域,叶片将辅料和母液稀释液搅拌混合,最终复配得到成品减水剂。然而,这种搅拌装置中的叶片一般安装于转轴的下端部,且辅料从母液稀释液的液面处加入的,造成加入的辅料需要很长时间才能运动到叶片的搅拌区域而参与复配,从而极大的降低了成品减水剂的复配效率。因此亟需一种提高减水剂复配效率的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结构紧凑、极大提高减水剂复配效率、操作简单的减水剂复配化料装置。本技术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减水剂复配化料装置,它包括罐体、动力单元、辅料输送装置、分别焊接于罐体左右侧的左轴承座和右轴承座,所述左轴承座和右轴承座之间旋转安装有转轴,转轴的左右端分别延伸于两个轴承座的外部,转轴的左端部内沿其轴向开设有延伸于罐体内的盲孔,转轴的顶表面上且沿其长度方向焊接有多根位于罐体内的支管,每根支管均与盲孔连通,每根支管的末端均连接有单向阀,转轴的前后侧均焊接有位于罐体的搅动板,搅动板沿转轴轴向设置,搅动板的外边缘距转轴的间距大于单向阀的出口端距转轴的间距,所述辅料输送装置包括储槽和泵,泵的吸水口伸入于储槽内,泵的出水口与转轴的左延伸端之间连接有旋转接头,所述动力单元的输出轴与转轴的右延伸端连接。所述罐体的侧壁上设置有阀门。所述转轴的上下表面上均设置有一排支管。所述罐体的顶部开设有进液口和观察窗。所述泵的出水口与旋转接头之间连接有软管。所述动力单元包括电机和减速器,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与减速器的输入轴经联轴器连接,减速器的输出轴与转轴的右延伸端经联轴器连接。所述储槽、泵、罐体、电机和减速器均支撑于地面上。所述转轴与罐体之间设置有动密封件。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本技术结构紧凑、极大提高减水剂复配效率、操作简单。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A向视图;图中,1-罐体,2-左轴承座,3-右轴承座,4-转轴,5-盲孔,6-支管,7-单向阀,8-搅动板,9-储槽,10-泵,11-旋转接头,12-阀门,13-进液口,14-观察窗,15-软管,16-电机,17-减速器,18-动密封件。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描述,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不局限于以下所述:如图1~2所示,一种减水剂复配化料装置,它包括罐体1、动力单元、辅料输送装置、分别焊接于罐体1左右侧的左轴承座2和右轴承座3,所述罐体1的侧壁上设置有阀门12,所述罐体1的顶部开设有进液口13和观察窗14,所述左轴承座2和右轴承座3之间旋转安装有转轴4,转轴4的左右端分别延伸于两个轴承座的外部,转轴4的左端部内沿其轴向开设有延伸于罐体1内的盲孔5,转轴4的顶表面上且沿其长度方向焊接有多根位于罐体1内的支管6,每根支管6均与盲孔5连通,每根支管6的末端均连接有单向阀7,转轴4的前后侧均焊接有位于罐体1的搅动板8,搅动板8沿转轴4轴向设置,搅动板8的外边缘距转轴4的间距大于单向阀7的出口端距转轴4的间距,所述辅料输送装置包括储槽9和泵10,泵10的吸水口伸入于储槽9内,泵10的出水口与转轴4的左延伸端之间连接有旋转接头11,所述泵10的出水口与旋转接头11之间连接有软管15,所述动力单元的输出轴与转轴4的右延伸端连接。所述转轴4的上下表面上均设置有一排支管6。所述动力单元包括电机16和减速器17,所述电机16的输出轴与减速器17的输入轴经联轴器连接,减速器17的输出轴与转轴4的右延伸端经联轴器连接。所述储槽9、泵10、罐体1、电机16和减速器17均支撑于地面上。所述转轴4与罐体1之间设置有动密封件18,动密封件18用于防止液体从转轴4与罐体1之间泄露,起到了很好的保护作用。本技术的工作过程如下:工人将由缓凝剂、增稠剂、空气调节剂组成的辅料加入到储槽9中;经进液口13向罐体1内通入一定量的减水剂母液稀释液,通过观察窗14观察母液稀释液的液位,当液位淹没转轴4上顶排的单向阀7时,停止通入母液稀释液;工人打开电机16,电机16的转矩经减速器17减速后传递给转轴4的右延伸端,转轴4绕着自身轴线转动,转轴4带动支管6和搅动板8转动,搅动板8搅动罐体1内的母液稀释液;随后工人打开泵10,泵10将储槽9内的辅料抽出,辅料在泵压下顺次经泵10、软管15、旋转接头11、盲孔5、支管6最后从单向阀7的出口端喷出,喷出的辅料进入到母液稀释液中,随后转动的搅动板8将喷出的辅料与母液稀释液进行搅拌混合,当辅料加入一定量后,关闭泵10,再经一段时间的混合后,最终复配得到成品减水剂;打开阀门12即可将成品减水剂排放到罐体1外部。由此可知,辅料是从母液稀释液内部加入的,搅动板8的外边缘距转轴4的间距大于单向阀7的出口端距转轴4的间距,因此从单向阀7喷出的辅料直接被后续转动的搅动板8搅拌混合,辅料根本就没有沉降时间而直接进入搅拌区域,因此该复配化料装置相比传统的搅拌装置,缩短了复配时间,从而极大的提高了减水剂复配效率。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理解本技术并非局限于本文所披露的形式,不应看作是对其他实施例的排除,而可用于各种其他组合、修改和环境,并能够在本文所述构想范围内,通过上述教导或相关领域的技术或知识进行改动。而本领域人员所进行的改动和变化不脱离本技术的精神和范围,则都应在本技术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减水剂复配化料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罐体(1)、动力单元、辅料输送装置、分别焊接于罐体(1)左右侧的左轴承座(2)和右轴承座(3),所述左轴承座(2)和右轴承座(3)之间旋转安装有转轴(4),转轴(4)的左右端分别延伸于两个轴承座的外部,转轴(4)的左端部内沿其轴向开设有延伸于罐体(1)内的盲孔(5),转轴(4)的顶表面上且沿其长度方向焊接有多根位于罐体(1)内的支管(6),每根支管(6)均与盲孔(5)连通,每根支管(6)的末端均连接有单向阀(7),转轴(4)的前后侧均焊接有位于罐体(1)的搅动板(8),搅动板(8)沿转轴(4)轴向设置,搅动板(8)的外边缘距转轴(4)的间距大于单向阀(7)的出口端距转轴(4)的间距,所述辅料输送装置包括储槽(9)和泵(10),泵(10)的吸水口伸入于储槽(9)内,泵(10)的出水口与转轴(4)的左延伸端之间连接有旋转接头(11),所述动力单元的输出轴与转轴(4)的右延伸端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减水剂复配化料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罐体(1)、动力单元、辅料输送装置、分别焊接于罐体(1)左右侧的左轴承座(2)和右轴承座(3),所述左轴承座(2)和右轴承座(3)之间旋转安装有转轴(4),转轴(4)的左右端分别延伸于两个轴承座的外部,转轴(4)的左端部内沿其轴向开设有延伸于罐体(1)内的盲孔(5),转轴(4)的顶表面上且沿其长度方向焊接有多根位于罐体(1)内的支管(6),每根支管(6)均与盲孔(5)连通,每根支管(6)的末端均连接有单向阀(7),转轴(4)的前后侧均焊接有位于罐体(1)的搅动板(8),搅动板(8)沿转轴(4)轴向设置,搅动板(8)的外边缘距转轴(4)的间距大于单向阀(7)的出口端距转轴(4)的间距,所述辅料输送装置包括储槽(9)和泵(10),泵(10)的吸水口伸入于储槽(9)内,泵(10)的出水口与转轴(4)的左延伸端之间连接有旋转接头(11),所述动力单元的输出轴与转轴(4)的右延伸端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减水剂复配化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罐体(1)的侧壁上设置有阀门(12)。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钟根芽滕文生贾维龙袁慧莉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恒泽建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