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四川大学专利>正文

山药易翻转玻璃钢槽栽培法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999 阅读:29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山药易翻转玻璃钢槽栽培法,包括易翻转玻璃钢槽的制作、槽体固定、槽中栽培基质的调配、山药种与红薯种苗的植入、常规管理及收获6个环节组成,其特征是:槽体宽35-50cm,槽深40-45cm,槽长1.2-1.5m,槽壁厚3-4mm,槽的断面成蜗壳状,槽底两端各开设1个直径2cm的通孔,槽底部的曲率半径为30cm,两侧的曲率半径分别为50cm和20cm,三段曲面成光滑过渡,槽体底部两外侧用石块或砖头支垫固定,槽底通孔与地面的距离不小于5cm,槽中底部先铺一层粒度小于30目的细沙,再依次将桔杆、底肥、泥土装入槽内,槽中细沙、桔杆、底肥及泥土的厚度百分率分别为15%、40%、20%、25%,槽的每端分别栽芦头3-4头,并沿槽的口沿栽10-15棵红薯苗,待山药苗出土后在槽中或槽外侧插杆牵绳,保持槽土壤的润湿,待秋季山药叶片开始泛黄时即可采收,采收时先拆去架杆,割去山药和红薯藤后,去掉槽底侧的石块或砖头,将槽体向蜗壳线曲率半径较小的一侧翻转,让槽体倒扣于地面,揭开玻璃钢槽后先收取山药再收取红薯。(*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中药材种植
,是一种通过将山药种植在易翻转的玻璃钢槽内,以解决山药采收难的山药易翻转玻璃钢槽栽培法。在山药的栽培中,最令人头痛的是山药采收这个环节既费工又费时,而且操作难度大。原因在于山药地下茎的入土深度可深达一米以上,因此山药的收获工作成了一项浩大的土方工程,每挖一行,都相当于挖一个战壕,甚至比挖战壕的难度更大,因为挖战壕可以大刀阔斧地干,而山药的地下茎既嫩又脆,稍不小心就会挖烂或碰断。因此在实际操作中只能在地下茎的周围一点点地掏,简直如同考古发掘。所以凡是种过山药的种植户,都有一种深深的感慨山药种植容易收获难。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山药易翻转玻璃钢槽栽培法,以彻底解决山药的采收难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先按说明书附图所示的形状制作玻璃钢槽,玻璃钢槽的构成材料为玻璃纤维织物与树脂胶的复合体,并使槽宽35-50cm,槽深40-45cm,槽长1.2-1.5m,槽厚3-4mm,槽的横断面成蜗壳状,其底部的曲率半径为30cm,两侧的曲率半径分别为50cm和20cm,三段曲面成平滑过渡,槽底两端各开设一个直径2厘米的通孔,将玻璃钢槽摆放在预定位置后,在槽底外侧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山药易翻转玻璃钢槽栽培法,包括易翻转玻璃钢槽的制作、槽体固定、槽中栽培基质的调配、山药种与红薯种苗的植入、常规管理及收获6个环节组成,其特征是槽体宽35-50cm,槽深40-45cm,槽长1.2-1.5m,槽壁厚3-4mm,槽的断面成蜗壳状,槽底两端各开设1个直径2cm的通孔,槽底部的曲率半径为30cm,两侧的曲率半径分别为50cm和20cm,三段曲面成光滑过渡,槽体底部两外侧用石块或砖头支垫固定,槽底通孔与地面的距离不小于5cm,槽中底部先铺一层粒度小于30目的细沙,再依次将桔杆、底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德富张明宪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