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变速传动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997367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20 19: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变速传动结构,包括变速箱体以及设置在所述变速箱体内的惰轮轴,所述惰轮轴上套设有两个相对布置的可承受轴向力的第一轴承,两个所述第一轴承之间形成有间隙,且两个所述第一轴承上套设有同一个惰轮。通过设置两个相对布置的第一轴承,以代替惰轮承受轴向力作用,从根本上消除轴向力对惰轮的作用,进而消除惰轮轴向力对变速箱体的磨损,使用寿命相对较高,且由于第一轴承并不需要定期更换,使用较为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变速传动结构
本技术涉及一种车辆动力系统的局部结构,尤其是一种变速传动结构。
技术介绍
车辆动力系统通常包括变速箱和传动箱,其中变速箱需要通常包括变速箱体、设置在变速箱体内的惰轮轴以及套设在惰轮轴上的惰轮,以实现车辆倒挡功能。传统的变速箱中,惰轮和惰轮轴之间仅设置有轴套,然而在使用过程中,惰轮因轴向力作用而与变速箱体产生端面接触,进而产生磨损,影响使用寿命,对于家用轿车,由于倒挡使用的频率相对较低,惰轮和变速箱体磨损产生的影响相对不明显,但是对于挖掘机等倒挡使用频率相对较高的工程车辆,惰轮和变速箱体磨损会导致车辆的正常工作。公告号为CN205978386U的中国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倒挡惰轮,其通过在惰轮侧面设置减磨垫片来避免惰轮因轴向力作用而与变速箱体产生端面接触,然而这并不能消除轴向力对惰轮的作用,需要定期更换减磨垫片,使用较不方便。有鉴于此,本申请人对变速传动结构进行了深入的研究,遂有本案产生。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使用寿命相对较高且使用较为方便的变速传动结构。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变速传动结构,包括变速箱体以及设置在所述变速箱体内的惰轮轴,所述惰轮轴上套设有两个相对布置的可承受轴向力的第一轴承,两个所述第一轴承之间形成有间隙,且两个所述第一轴承上套设有同一个惰轮。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改进,所述第一轴承为圆锥滚子轴承,其中一个所述第一轴承远离另一个所述第一轴承的一侧上设置有第一调整垫片。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改进,所述变速箱体内还设置有二轴,所述二轴上套设有与所述惰轮啮合的倒挡齿轮。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改进,还包括与所述变速箱体直接连接的传动箱体、位于所述传动箱体内的输出轴以及相互啮合的输出齿轮和输入齿轮,所述输出齿轮套设或一体连接在所述输出轴上,所述输入齿轮套设在所述二轴上,所述变速箱体与所述传动箱体连接的一侧开设有用于供所述二轴穿入所述传动箱体的变速端口,所述变速端口内设置有用于支撑所述二轴的支撑座,且所述变速端口在位于所述支撑座下方的位置形成有储油腔,所述储油腔的底部开设有与外部连通的泄油孔,所述泄油孔上连接有堵头,所述堵头为磁性堵头或者所述堵头朝向所述储油腔的一端设置有磁铁。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改进,所述输入齿轮和/或所述输出齿轮上一体连接有套设在对应的轴上的齿轮轴,所述齿轮轴和对应的箱体之间设置有支撑轴承。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改进,所述支撑座上开设有用于供所述二轴穿过的穿孔,所述二轴上套设有与所述二轴传动连接的花键套,所述输入齿轮套设在所述花键套上且与所述花键套传动连接,所述输入齿轮上一体连接有套设在所述花键套上的齿轮轴,所述齿轮轴和所述穿孔的内壁之间设置有支撑轴承,所述穿孔的侧壁上设置有定位环,所述支撑轴承有两个,两个所述支撑轴承分别为内轴承和位于所述内轴承远离所述输入齿轮一侧的外轴承,所述内轴承和所述外轴承分别位于所述定位环的两侧且分别抵顶在所述定位环上,所述齿轮轴上还螺旋连接有抵顶在所述外轴承上的预紧螺母。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改进,所述输出轴的一端套设有第二圆锥滚子轴承,且所述输出轴设置有所述第二圆锥滚子轴承的这一端与所述传动箱体的内侧壁之间设置有抵顶在所述第二圆锥滚子轴承上的第二调整垫片,所述传动箱体上螺旋连接有抵顶在所述第二调整垫片远离所述第二圆锥滚子轴承一侧上的调节螺栓,所述调节螺栓远离所述第二调整垫片的一端位于所述传动箱体的外部。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改进,还包括与所述变速箱体固定连接的传动箱体和位于所述传动箱体内的输入齿轮,所述传动箱体朝向所述变速箱的一侧具有开口,所述二轴经所述开口穿入所述传动箱体并与所述输入齿轮传动连接,且所述二轴和所述变速箱体之间设置有双列圆锥滚子轴承。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改进,还包括与所述变速箱体固定连接的副箱体、从所述副箱体穿出的传动轴、与所述副箱体固定连接的传动箱体和位于所述传动箱体内的输入齿轮,所述传动箱体朝向所述副箱体的一侧具有开口,所述二轴穿入所述副箱体并与所述传动轴传动连接,所述传动轴经所述开口穿入所述传动箱体并与所述输入齿轮传动连接,且所述传动轴和所述副箱体之间设置有双列圆锥滚子轴承。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改进,所述二轴和所述传动轴呈直线依次布置,所述二轴朝向所述传动轴的一侧传动连接有相互同轴布置的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所述传动轴朝向所述二轴的一侧一体连接或传动连接有传动齿轮,且所述传动轴上转动连接有相互同轴布置的第三齿轮和第四齿轮,所述第三齿轮和所述第四齿轮相互固定连接或一体连接,所述传动齿轮、所述第二齿轮和所述第三齿轮的齿数和公称直径都相同,且所述第二齿轮和所述第三齿轮分别位于所述传动齿轮的两侧,所述副箱体内转动连接有分别与所述第一齿轮和所述第四齿轮啮合的双联齿轮,所述传动齿轮上滑动连接有与所述传动齿轮啮合的齿套,所述副箱体上还设置有用于驱动所述齿套滑动的控制组件。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通过设置两个相对布置的第一轴承,以代替惰轮承受轴向力作用,从根本上消除轴向力对惰轮的作用,进而消除惰轮轴向力对变速箱体的磨损,使用寿命相对较高,且由于第一轴承并不需要定期更换,使用较为方便。2、通过将变速箱体和传动箱体直接连接,组装时将变速箱和传动箱作为一个组件预先组装后在组装到挖掘机上,装配效率相对较高,同时由于磁性堵头或者磁铁的存在,使用过程中因磨合产生的铁芯随润滑油流入储油腔后会被磁性堵头或者磁铁所吸附,有效避免铁屑损坏轴承等零件,使用寿命相对较高。3、通过设置预紧螺母,可在不将二轴穿入支撑座的情况下预先将输入齿轮和齿轮轴预安装在支撑座上,装配效率相对较高,且维修养护时拆卸也较为方便。4、通过设置双列圆锥滚子轴承将二轴或输入轴支撑在对应箱体上,仅需一个轴承即可实现现有技术中需要三个轴承才能够实现的功能,有效减小了二轴或输入轴的长度需求,便于在二轴或者输入轴上加装各类传动控制装置,有利于工程车辆的性能提升。附图说明图1为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实施例三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实施例四的结构示意图。图中对应标示如下:10-变速箱体;11-惰轮轴;12-第一轴承;13-间隙;14-惰轮;15-第一调整垫片;16-内凸环;17-二轴;18-倒挡齿轮;19-变速端口;20-传动箱体;21-输出轴;22-输出齿轮;23-输入齿轮;24-第二圆锥滚子轴承;26-第二调整垫片;27-调节螺栓;28-齿轮轴;30-支撑座;31-储油腔;32-泄油孔;33-堵头;34-通油孔;35-花键套;36-锁紧螺母;37-定位环;38-内轴承;39-外轴承;40-预锁螺母;41-隔套;42-双列圆锥滚子轴承;43-输油管;50-分动箱体;51-第一齿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变速传动结构,包括变速箱体以及设置在所述变速箱体内的惰轮轴,其特征在于,所述惰轮轴上套设有两个相对布置的可承受轴向力的第一轴承,两个所述第一轴承之间形成有间隙,且两个所述第一轴承上套设有同一个惰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变速传动结构,包括变速箱体以及设置在所述变速箱体内的惰轮轴,其特征在于,所述惰轮轴上套设有两个相对布置的可承受轴向力的第一轴承,两个所述第一轴承之间形成有间隙,且两个所述第一轴承上套设有同一个惰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速传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轴承为圆锥滚子轴承,其中一个所述第一轴承远离另一个所述第一轴承的一侧上设置有第一调整垫片。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变速传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变速箱体内还设置有二轴,所述二轴上套设有与所述惰轮啮合的倒挡齿轮。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变速传动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所述变速箱体直接连接的传动箱体、位于所述传动箱体内的输出轴以及相互啮合的输出齿轮和输入齿轮,所述输出齿轮套设或一体连接在所述输出轴上,所述输入齿轮套设在所述二轴上,所述变速箱体与所述传动箱体连接的一侧开设有用于供所述二轴穿入所述传动箱体的变速端口,所述变速端口内设置有用于支撑所述二轴的支撑座,且所述变速端口在位于所述支撑座下方的位置形成有储油腔,所述储油腔的底部开设有与外部连通的泄油孔,所述泄油孔上连接有堵头,所述堵头为磁性堵头或者所述堵头朝向所述储油腔的一端设置有磁铁。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变速传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入齿轮和/或所述输出齿轮上一体连接有套设在对应的轴上的齿轮轴,所述齿轮轴和对应的箱体之间设置有支撑轴承。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变速传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座上开设有用于供所述二轴穿过的穿孔,所述二轴上套设有与所述二轴传动连接的花键套,所述输入齿轮套设在所述花键套上且与所述花键套传动连接,所述输入齿轮上一体连接有套设在所述花键套上的齿轮轴,所述齿轮轴和所述穿孔的内壁之间设置有支撑轴承,所述穿孔的侧壁上设置有定位环,所述支撑轴承有两个,两个所述支撑轴承分别为内轴承和位于所述内轴承远离所述输入齿轮一侧的外轴承,所述内轴承和所述外轴承分别位于所述定位环的两侧且分别抵顶在所述定位环上,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文科王宽镖王伟鹏王伟达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省晋江市科华汽配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