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辆装配线及装配方法组成比例

技术编号:25978400 阅读:4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20 18:4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车辆装配线及装配方法,车辆装配线包括导轨、以及沿导轨依次布置的内饰装配工位、底盘装配工位及车架装配工位,内饰装配工位中设有内饰装配小车,内饰装配小车上设有分别对非承载式车身和承载式车身进行支撑定位的第一支撑组件和第二支撑组件,底盘装配工位中车身吊具、驱动车身吊具升降的升降驱动机构以及驱动升降驱动机构沿导轨方向移动的水平驱动机构,车架装配工位中设有车架装配小车以及车架翻转机构,车架装配小车上设有分别在车架翻转前后进行支撑的第三支撑组件和第四支撑组件。本发明专利技术在同一装配线上完成了非承载式车型和承载式车型的装配生产,降低建设成本及运维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车辆装配线及装配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车辆装配
,特别涉及一种车辆装配线及装配方法。
技术介绍
汽车车型一般分为承载式车型和非承载式车型两种,非承载式车身有专门的车架,该车架作为底盘受力结构,用来安装悬挂、发动机、传动等底盘件,非承载式车身与其车架为两个整体。而承载式车身没有单独的底盘受力结构,悬挂、发动机、传动等底盘件直接安装于承载式车身上。由于非承载式车身具有刚性车架而承载式车身车型没有,因此两种车型的生产装配工艺是截然不同的。在现有的汽车试制生产中,通常该两种车型各有一条装配线分别独立装配生产,建设成本及运维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车辆装配线及装配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当中车身装配成本高的技术问题。一种车辆装配线,包括导轨、以及沿所述导轨依次布置的内饰装配工位、底盘装配工位及车架装配工位,所述内饰装配工位中设有可在所述导轨上移动的内饰装配小车,所述内饰装配小车上设有分别对非承载式车身和承载式车身进行支撑定位的第一支撑组件和第二支撑组件,所述底盘装配工位中设有位于所述导轨上方的车身吊具、用于驱动所述车身吊具升降运动的升降驱动机构、以及用于驱动所述升降驱动机构沿所述导轨方向移动的水平驱动机构,所述车架装配工位中设有可在所述导轨上移动的车架装配小车、以及设置于所述导轨上方的车架翻转机构,所述车架装配小车上设有分别在非承载式车身的车架被所述车架翻转机构翻转前和翻转后进行支撑的第三支撑组件和第四支撑组件。进一步地,所述底盘装配工位还包括对称设于所述车身吊具两侧的两个机架,所述机架上设有沿所述导轨方向依次布置的多组保护组件,所述保护组件包括位于不同高度且沿所述导轨方向依次布置的多个保护轨,所述车身吊具上设有用于抵靠所述保护轨的平衡轨。进一步地,所述多个保护轨的布置高度朝靠近所述车架装配工位的方向依次降低。进一步地,相邻两个所述保护轨之间设有断口。进一步地,所述车身吊具包括顶板、多个立柱及多个托臂,所述多个立柱均匀设置于所述顶板底部,每一所述立柱的底部设置一个所述托臂。进一步地,所述托臂与所述立柱转动连接,所述托臂上设有用于限制所述托臂转动的定位元件。进一步地,所述托臂上设有与车身底部的定位孔插接配合的定位柱。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支撑组件包括分别位于所述内饰装配小车前端和后端的第一支撑柱和第二支撑柱,所述第二支撑组件包括分别位于所述内饰装配小车前端和后端的第三支撑柱和第四支撑柱,所述第三支撑组件包括分别位于所述车架装配小车前端和后端的第五支撑柱和第六支撑柱,所述第四支撑组件包括分别位于所述车架装配小车前端和后端的第七支撑柱和第八支撑柱。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支撑柱、所述第二支撑柱、所述第三支撑柱和所述第四支撑柱分别与所述内饰装配小车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五支撑柱、所述第六支撑柱、所述第七支撑柱和所述第八支撑柱分别与所述车架装配小车可拆卸连接。本专利技术另一方面还提出一种车辆装配方法,采用上述的车辆装配线,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分别将非承载式车身和承载式车身放置于不同的内饰装配小车上,并在内饰装配工位中将所需内饰件装配到非承载式车身和承载式车身上;将装配完内饰的车身随小车一同移动到底盘装配工位,并在所述底盘装配工位中将所需底盘件装配到装配完内饰的承载式车身上;将非承载式车身的车架放置于车架装配小车上,使车架底面朝上,将所需的底面底盘件装配到车架上,采用车架翻转机构对装配完底面底盘件的车架进行翻转,翻转后的车架放置于所述车架装配小车上,并将所需的顶面底盘件装配到翻转后的车架上;将装配完底盘件的车架随小车一同移动到所述底盘装配工位,并在所述底盘装配工位中将装配完底盘件的车架和装配完内饰件的非承载式车身进行组装。与现有技术相比:通过沿导轨依次布置内饰装配工位、底盘装配工位及车架装配工位,并在内饰装配工位上设置能够分别对非承载式车身和承载式车身进行支撑定位的内饰装配小车,使得非承载式车身和承载式车身可放置于内饰装配小车上并在同一内饰装配工位中进行内饰装配,承载式车身装配完内饰后直接进入底盘装配工位进行底盘装配,于此同时,可在车架装配工位上将所需底盘件装配到非承载式车身的车架上,装配后底盘件的车架直接进入底盘装配工位与装配完内饰的非承载式车身进行组装,从而在同一装配线上完成非承载式车型和承载式车型的装配生产,降低建设成本及运维成本。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中的车辆装配线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中的内饰装配小车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中的内饰装配小车装载非承载式车身时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中的内饰装配小车装载承载式车身时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中的车身吊具与其驱动机构的装配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中的车身吊具的使用状态示意图;图7为图6当中I处的放大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中的车身吊具处于高工位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中的车身吊具处于中工位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图10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中的车身吊具处于低工位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图11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中的底盘装配工位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12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中的车架翻转机构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13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中的车架翻转组件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图14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中的车架装配小车装载翻转前车架的结构示意图;图15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中的车架装配小车装载翻转后车架的结构示意图。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便于理解本专利技术,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专利技术的若干实施例。但是,本专利技术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专利技术的公开内容更加透彻全面。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设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专利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专利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实施例一请参阅图1,所示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中的车辆装配线,包括导轨10、以及沿导轨10依次布置的内饰装配工位20、底盘装配工位30及车架装配工位40,其中:如图1所示,内饰装配工位20中设有可在导轨10上移动的内饰装配小车21,请参阅图2-图4,内饰装配小车21上设有分别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车辆装配线,其特征在于,包括导轨、以及沿所述导轨依次布置的内饰装配工位、底盘装配工位及车架装配工位,所述内饰装配工位中设有可在所述导轨上移动的内饰装配小车,所述内饰装配小车上设有分别对非承载式车身和承载式车身进行支撑定位的第一支撑组件和第二支撑组件,所述底盘装配工位中设有位于所述导轨上方的车身吊具、用于驱动所述车身吊具升降运动的升降驱动机构、以及用于驱动所述升降驱动机构沿所述导轨方向移动的水平驱动机构,所述车架装配工位中设有可在所述导轨上移动的车架装配小车、以及设置于所述导轨上方的车架翻转机构,所述车架装配小车上设有分别在非承载式车身的车架被所述车架翻转机构翻转前和翻转后进行支撑的第三支撑组件和第四支撑组件。/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辆装配线,其特征在于,包括导轨、以及沿所述导轨依次布置的内饰装配工位、底盘装配工位及车架装配工位,所述内饰装配工位中设有可在所述导轨上移动的内饰装配小车,所述内饰装配小车上设有分别对非承载式车身和承载式车身进行支撑定位的第一支撑组件和第二支撑组件,所述底盘装配工位中设有位于所述导轨上方的车身吊具、用于驱动所述车身吊具升降运动的升降驱动机构、以及用于驱动所述升降驱动机构沿所述导轨方向移动的水平驱动机构,所述车架装配工位中设有可在所述导轨上移动的车架装配小车、以及设置于所述导轨上方的车架翻转机构,所述车架装配小车上设有分别在非承载式车身的车架被所述车架翻转机构翻转前和翻转后进行支撑的第三支撑组件和第四支撑组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装配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盘装配工位还包括对称设于所述车身吊具两侧的两个机架,所述机架上设有沿所述导轨方向依次布置的多组保护组件,所述保护组件包括位于不同高度且沿所述导轨方向依次布置的多个保护轨,所述车身吊具上设有用于抵靠所述保护轨的平衡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装配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保护轨的布置高度朝靠近所述车架装配工位的方向依次降低。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车辆装配线,其特征在于,相邻两个所述保护轨之间设有断口。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装配线,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身吊具包括顶板、多个立柱及多个托臂,所述多个立柱均匀设置于所述顶板底部,每一所述立柱的底部设置一个所述托臂。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辆装配线,其特征在于,所述托臂与所述立柱转动连接,所述托臂上设有用于限制所述托臂转动的定位元件。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钲陈林肖怡铨晏少龙邝地发张斌舒会霞谢双文潘显聪
申请(专利权)人:江铃控股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西;3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