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用ECU控制器外壳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972061 阅读:9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17 04: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汽车电子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车用ECU控制器外壳。包括上壳体、下壳体、密封胶和减振垫;所述上壳体与下壳体相连接,通过密封胶进行密封涂装,周边采用紧固件固定;所述减振垫设置于四个上壳体固定安装孔处;还包括压力平衡部件、电连接器、接地铜带;上壳体与下壳体均采用金属铝铸造加工方式;上壳体采用内凹设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密封性、抗振动冲击、散热性以及抗电磁干扰性能相比现有控制器外壳均有提高,其工作温度为‑41℃~+85℃,电磁兼容性符合GJB151B要求,具有较好的可靠性,可广泛应用于多种越野车型的发动机、变速箱ECU控制器外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车用ECU控制器外壳
本技术属于汽车电子
,具体涉及一种车用ECU控制器外壳。
技术介绍
随着汽车电子技术的不断发展,车载控制系统数量也在不断增加。控制器作为控制系统的核心部件,其外壳防护装置的设计至关重要。尤其对于越野车ECU(电子控制单元)控制器而言,试验及工作环境更加恶劣。提高控制器外壳的可靠性,抗冲击振动以及抗电磁干扰性能是本
急需解决的问题。现有的控制器外壳设计仅侧重于散热性能的改进,主要考虑适用于良好路况下的民用车辆;针对越野车而言,其试验及工作的环境条件及道路工况更为复杂多样,此类控制器的可靠性难以满足使用要求,电连接器也无法达到电气性能要求。专利文献1(CN202335160U)中公开了一种整车控制器外壳,未对盒体和盒盖进行密封处理,无法对内部控制器PCB板进行良好的防尘、防水保护,内部控制器存在产生故障风险,降低控制器的使用寿命。专利文献2(CN204560084U)中公开了一种整车控制器外壳,下盖未增加减振结构直接与整车固定连接,无法承受复杂道路工况下的高强度振动冲击,极易造成控制器的物理损伤。专利文献3(CN206433288U)公开了一种车身控制器外壳结构,侧重于提升控制器装配和拆解的便利性,但结构复杂,设计成本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车用ECU控制器外壳,尤其适用于发动机、变速器等关键动力总成电控系统。旨在提升壳体密封性、抗振动冲击、散热性以及抗电磁干扰性能,延长控制器的使用寿命。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结合附图说明如下:本技术控制器壳体侧面布置压力平衡部件,壳体内、外空气可通过透气过滤膜进行流通,从而降低壳体内、外压差,将密封疲劳和壳体压力降至最低,而雨水和灰尘不能通过压力平衡部件,从而提高了控制器可靠性并延长了控制器的使用寿命;电连接器采用符合GJB2889的高可靠圆形金属连接器;控制器外壳通过接地设计,提高了抗电磁干扰性能。一种车用ECU控制器外壳,包括上壳体1、下壳体2、密封胶3和减振垫4;所述上壳体1与下壳体2相连接,通过密封胶3进行密封涂装,周边采用紧固件固定;所述减振垫4设置于四个上壳体固定安装孔11处。所述减振垫4包括钢制套管41、上减振垫42和下减振垫43,所述钢制套管41与所述上减振垫42、所述下减振垫43均通过过盈配合连接,所述下减振垫43与固定安装孔11也通过过盈配合连接。所述的一种车用ECU控制器外壳,还包括压力平衡部件5;所述压力平衡部件5布置于控制器壳体的侧面。所述压力平衡部件5包括透气过滤膜51和保护盖板52,所述透气过滤膜51与透气孔12粘接,所述保护盖板52与上壳体1通过紧固件连接。所述的一种车用ECU控制器外壳,还包括电连接器6;所述电连接器6内嵌于控制器上壳体上。所述的一种车用ECU控制器外壳,还包括接地铜带7;所述接地铜带7用于控制器外壳与车身地连接。技术方案中所述上壳体1与下壳体2均采用金属铝铸造加工方式。技术方案中所述上壳体1采用内凹设计。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一种车用ECU控制器外壳,上壳体与下壳体均采用铸造加工方式,通过密封胶进行密封涂装,并采用紧固件固定,起到了良好地密封作用;减振垫设置于上壳体的4个上壳体固定安装孔处,有效缓解车辆在复杂交变频率下对控制器的振动冲击;压力平衡部件布置于壳体侧面,壳体内、外空气可通过透气过滤膜进行流通,从而降低壳体内、外压差,将密封疲劳和壳体压力降至最低,而雨水和灰尘不能通过压力平衡部件,从而提高了控制器可靠性并延长了控制器的使用寿命;电连接器均采用符合GJB2889的高可靠圆形金属连接器;内嵌电连接器的壳体采用内凹设计,提高了壳体的美观性,并增加了壳体的有效散热面积。控制器外壳通过接地铜带与车身搭铁,提高了抗电磁干扰性能。该车用ECU控制器外壳在密封性、抗振动冲击、散热性以及抗电磁干扰性能相比现有控制器外壳均有提高,其工作温度为-41℃~+85℃,电磁兼容性符合GJB151B要求,并已在某越野车型上完成了10000km的地区适应性试验、15000km的可靠性试验,试验验证了该车用ECU控制器外壳具有较好的可靠性,可广泛应用于多种越野车型的发动机、变速箱ECU控制器外壳。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图1所示为本技术所述的车用ECU控制器外壳示意图;图2所示为本技术所述的车用ECU控制器侧视图;图3所示为本技术中所述的减振垫及压力平衡部件示意图。图中:1.上壳体2.下壳体3.密封胶4.减振垫5.压力平衡部件6.电连接器7.接地铜带。11.上壳体固定安装孔12.透气孔41.钢制套管42.上减振垫43.下减振垫51.透气过滤膜52.保护盖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详细的描述:一种车用ECU(电子控制单元)控制器外壳,包括:上壳体1、下壳体2、密封胶3、减振垫4、压力平衡部件5、电连接器6、接地铜带7。所述上壳体1、下壳体2均采用金属铝铸造加工方式,用于支撑并封装内部控制器PCB板,控制器外壳的目的为了保护里面的PCB电路板,并起到电磁屏蔽的作用,通过所述密封胶3进行密封涂装,周边采用16个紧固件固定;所述减振垫4设置于壳体的4个上壳体固定安装孔11处;所述压力平衡部件5布置于控制器壳体的侧面;所述电连接器6采用符合GJB2889的高可靠圆形金属连接器,内嵌于控制器壳体上。所述接地铜带7用于控制器外壳与车身地连接。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案作进一步描述,如图1、图2、图3所示,本车用ECU控制器外壳主要由上壳体1、下壳体2、密封胶3、减振垫4、压力平衡部件5、电连接器6、接地铜带7组成。上壳体1与下壳体2采用金属铝铸造加工方式,通过密封胶3进行密封涂装,周边采用16个紧固件固定,起到了良好地密封作用;密封胶填充到下壳体的密封槽内,进行密封。减振垫4设置于壳体的4个上壳体固定安装孔处,由钢制套管41、上减振垫42和下减振垫43组成,钢制套管41与上减振垫42、下减振垫43均通过过盈配合连接,下减振垫43与固定安装孔11也通过过盈配合连接。可有效缓解车辆在复杂交变频率下对控制器的振动冲击;压力平衡部件5布置于壳体侧面,包括透气过滤膜51和保护盖板52组成,透气过滤膜51与透气孔12通过胶体粘接,保护盖板52与上壳体1通过紧固件连接,用于保护透气过滤膜51免受损坏。壳体内、外空气可通过透气过滤膜51进行流通,从而降低壳体内、外压差,将密封疲劳和壳体压力降至最低,而雨水和灰尘不能通过压力平衡部件5,从而提高了控制器可靠性并延长了控制器的使用寿命;电连接器6均采用符合GJB2889的高可靠圆形金属连接器,三个电连接器中两个采用62通道Ф1mm插针,一个采用22通道Ф2.3mm插针。内嵌电连接器6的上壳体1采用内凹设计,提高了壳体的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车用ECU控制器外壳,其特征在于:包括上壳体(1)、下壳体(2)、密封胶(3)和减振垫(4);/n所述上壳体(1)与下壳体(2)相连接,通过密封胶(3)进行密封涂装,周边采用紧固件固定;所述减振垫(4)设置于四个上壳体固定安装孔(11)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用ECU控制器外壳,其特征在于:包括上壳体(1)、下壳体(2)、密封胶(3)和减振垫(4);
所述上壳体(1)与下壳体(2)相连接,通过密封胶(3)进行密封涂装,周边采用紧固件固定;所述减振垫(4)设置于四个上壳体固定安装孔(11)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用ECU控制器外壳,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压力平衡部件(5);所述压力平衡部件(5)包括透气过滤膜(51)和保护盖板(52),所述透气过滤膜(51)与透气孔(12)粘接,所述保护盖板(52)与上壳体(1)通过紧固件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车用ECU控制器外壳,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电连接器(6);所述电连接器(6)内嵌于控制器上壳体上。


4.根据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贾天阳韩彬刘忠臣阎阔王关海张金鹏周智强王巍陈立霆马文聪温东子
申请(专利权)人:一汽解放汽车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吉林;2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