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能在低温时降低油液压力波动的二级可变量叶片泵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961427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17 03:54
一种能在低温时降低油液压力波动的二级可变量叶片泵,涉及叶片泵技术领域,其包括泵体、设置在泵体上的进油口和出油口,泵体设有内腔,内腔中设有变量滑块和变量弹簧,变量滑块内设有转子,转子上沿其外周面间隔设置有多个叶片,变量弹簧的两端分别抵接于变量滑块与泵体,内腔的底部设有连通进油口的吸油孔和连通出油口的压油孔,内腔的内壁上设有一个限位块,当油液压力增大使得变量滑块移动并压缩变量弹簧时,变量滑块的外壁可抵住限位块从而使吸油密封腔达到最小限制容积量。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限制吸油密封腔的最小容积量来限制泵的最小排量,避免变量叶片泵出现机油反吸的情况,降低变量滑块回位的幅度大小,从而在低温时降低油液压力波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能在低温时降低油液压力波动的二级可变量叶片泵
本技术涉及
,尤其指一种能在低温时降低油液压力波动的二级可变量叶片泵。
技术介绍
随着发动机润滑系统叶片泵变排量技术的日益发展和普及,变量叶片泵获得了广泛应用。在变量叶片泵中,变量滑块内壁、转子、叶片以及泵体泵盖底面之间可形成吸油密封腔,随着变量叶片泵的泵轴转动,带动转子及叶片运动,变量叶片泵的进油口会产生负压,油液被吸入变量叶片泵,然后经过吸油密封腔排到出油口,吸油密封腔的大小决定了变量叶片泵的排量大小。通过变量滑块的位置变化来改变变量滑块和转子间的偏心量,即可改变吸油密封腔的容积量大小,进而也就能够改变泵的排量。发动机在常温或-40℃及之间的温度区间时,机油的粘度大,此时变量叶片泵只需要供应很少的流量就能使发动机达到所需油液压力,再由于变量叶片泵的先导阀结构会让变量叶片泵稳定在一定的压力点,使此时机油泵的排量处于很小的状态,且当变量叶片泵进行高低压模式切换时,需要一定的时间反应才能使压力逐渐稳定下来,而机油粘度越高时所需的反应时间也越长。在这段反应时间内,机油压力会超过设定压力后再回到设定压力。具体来说,在低温时,若遇到瞬间高油压的推动,会出现变量滑块与转子之间的偏心小于零的情况,从而导致机油反吸,进而使机油压力下降,一旦机油压力下降,变量弹簧便会推动变量滑块往最大排量位置复位,然后再使机油压力升高。由于低温油液粘度低导致变量叶片泵的变量反应会出现延迟,因此在上述过程中,变量滑块会来回不停地震荡,从而导致变量叶片泵的油液压力波动较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二级可变量叶片泵,通过限制吸油密封腔的最小容积量来限制泵的最小排量,避免变量叶片泵出现机油反吸的情况,降低变量滑块回位的幅度大小,从而在低温时降低油液压力波动。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能在低温时降低油液压力波动的二级可变量叶片泵,包括泵体、设置在泵体上的进油口和出油口,所述泵体设有内腔,所述内腔中设有变量滑块和变量弹簧,所述变量滑块内设有转子,所述转子上沿其外周面间隔设置有多个可抵住变量滑块内壁的叶片,所述变量弹簧的两端分别抵接于变量滑块与泵体,所述内腔的底部设有连通进油口的吸油孔和连通出油口的压油孔,所述内腔的内壁上设有一个限位块,当油液压力增大使得所述变量滑块移动并压缩变量弹簧时,所述变量滑块的外壁可抵住限位块从而使吸油密封腔达到最小限制容积量。。优选地,当所述变量滑块的外壁面抵住限位块时,所述吸油密封腔达到的最小限制容积量不超过其最大容积量的15%。更优选地,所述吸油密封腔达到的最小限制容积量为其最大容积量的5%-10%。更优选地,所述限位块呈条形状。更优选地,所述限位块的外端设有用于抵住变量滑块外壁并与变量滑块外壁面相配合的弧形面,限位块通过对变量滑块的运动起到限制作用来避免变量滑块过度位移。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在泵体内腔的内壁上设置限位块,使得油液压力增大时变量滑块受到先导阀的作用而移动之后可抵住限位块,从而限制吸油密封腔的最小容积量,避免吸油密封腔的容积量过小,达到控制泵的最小排量的目的,进而可防止变量滑块过度位移而造成变量叶片泵出现机油反吸的情况,同时这也使得机油压力不会下降得比设定点小太多,因此可降低变量滑块回位的幅度大小,从而在低温时有效降低油液压力波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实施例中变量滑块抵住限位块时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实施例中泵体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为:1——泵体1a——内腔1b——吸油孔1c——压油孔2——变量滑块3——变量弹簧4——转子5——叶片6——限位块7——吸油密封腔。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下面结合实施例与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实施方式提及的内容并非对本技术的限定。需要提前说明的是,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此外,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术语“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如图1-3所示,一种能在低温时降低油液压力波动的二级可变量叶片泵,包括泵体1、设置在泵体1上的进油口和出油口,泵体1设有内腔1a,内腔1a中设有变量滑块2和变量弹簧3,变量滑块2内设有转子4,转子4上沿其外周面间隔设置有多个可抵住变量滑块2内壁的叶片5,变量弹簧3的两端分别抵接于变量滑块2与泵体1,内腔1a的底部设有连通进油口的吸油孔1b和连通出油口的压油孔1c,内腔1a的内壁上设有一个限位块6,当油液压力增大使得变量滑块2移动并压缩变量弹簧3时,变量滑块2的外壁可抵住限位块6从而使吸油密封腔7达到最小限制容积量。上述实施方式提供的能在低温时降低油液压力波动的二级可变量叶片泵,通过在泵体1内腔1a的内壁上设置限位块6,使得油液压力增大时变量滑块2受到先导阀的作用而移动之后可抵住限位块6,从而限制吸油密封腔7的最小容积量,避免吸油密封腔7的容积量过小,达到控制泵的最小排量的目的,进而可防止变量滑块2过度位移而造成变量叶片泵出现机油反吸的情况,同时这也使得机油压力不会下降得比设定点小太多,因此可降低变量滑块2回位的幅度大小,从而在低温时有效降低油液压力波动。需要说明的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知道,上述先导阀的工作原理是,当主油道的机油压力高于先导阀的设定压力时,主油道的机油压力可推动先导阀内部阀芯运动,进而使先导阀开启并连通主油道和泵体1的内腔1a,使得油液可进入到内腔中1a并作用于变量滑块2,此时变量滑块2克服变量弹簧3的弹力进行移动,使变量叶片泵的偏心减少,泵的输出流量相应减小,发动机的油压随之逐步下降,而在低温状态下,遇到瞬间高油压的推动作用时,变量滑块2会在一定程度上出现过量的移动,因此本实施例中通过增加限位块6来限制变量滑块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能在低温时降低油液压力波动的二级可变量叶片泵,包括泵体(1)、设置在泵体(1)上的进油口和出油口,所述泵体(1)设有内腔(1a),所述内腔(1a)中设有变量滑块(2)和变量弹簧(3),所述变量滑块(2)内设有转子(4),所述转子(4)上沿其外周面间隔设置有多个可抵住变量滑块(2)内壁的叶片(5),所述变量弹簧(3)的两端分别抵接于变量滑块(2)与泵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腔(1a)的底部设有连通进油口的吸油孔(1b)和连通出油口的压油孔(1c),所述内腔(1a)的内壁上设有一个限位块(6),当油液压力增大使得所述变量滑块(2)移动并压缩变量弹簧(3)时,所述变量滑块(2)的外壁可抵住限位块(6)从而使吸油密封腔(7)达到最小限制容积量。/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能在低温时降低油液压力波动的二级可变量叶片泵,包括泵体(1)、设置在泵体(1)上的进油口和出油口,所述泵体(1)设有内腔(1a),所述内腔(1a)中设有变量滑块(2)和变量弹簧(3),所述变量滑块(2)内设有转子(4),所述转子(4)上沿其外周面间隔设置有多个可抵住变量滑块(2)内壁的叶片(5),所述变量弹簧(3)的两端分别抵接于变量滑块(2)与泵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腔(1a)的底部设有连通进油口的吸油孔(1b)和连通出油口的压油孔(1c),所述内腔(1a)的内壁上设有一个限位块(6),当油液压力增大使得所述变量滑块(2)移动并压缩变量弹簧(3)时,所述变量滑块(2)的外壁可抵住限位块(6)从而使吸油密封腔(7)达到最小限制容积量。


2.根据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文许仲秋刘光明佘笑梅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机油泵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