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煤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959657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17 03: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煤炭仓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煤仓,包括煤仓本体,煤仓本体由煤仓腔室至煤仓外侧壁依次包括内钢筋网层、混凝土填充层和外钢筋网层,煤仓本体的上部形成有圆锥台体的进煤腔,进煤腔的较大端与煤仓本体中部的储煤仓相连通;煤仓本体下部的出煤腔呈鸭嘴状,且煤仓本体由下部自由端的中部开有V型口,V型口的较大端朝下设置,V型口处设置有五面体的分煤器,煤仓本体的下部由分煤器将出煤腔分割出两个出煤口;煤仓本体的下部自由端还设有钢筋混凝土连接构件。本申请进煤腔的圆锥台体设计有效提高煤仓的空间利用率,另外填充的的橡胶混凝土可有效增加煤仓的抗动载影响,提高煤仓稳定性延长煤仓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煤仓
本技术属于煤炭仓储
,具体涉及一种新型煤仓。
技术介绍
煤仓作为一种在煤矿井下暂时储存煤炭的硐室,是煤矿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在煤矿的地下开采的过程中,随着采掘深度的不断提高,地应力也随之升高,由此带来的煤仓变形问题也日益突出。煤仓变形不仅给煤仓的支护、维修以及其内的设施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对煤仓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也产生了很大的安全隐患。此外,由于煤仓在使用过程中,反复受到落煤冲击和顶部运煤机循环荷载影响其抗动载性能也是值得关注的焦点。目前,对于煤仓的设计一般采用竖直圆筒设计,底部收口作为卸煤口,为解决落煤对煤仓壁的影响,中国专利(专利号:201410812765.5)公开了一种煤仓,采用弹簧和缓冲板阻止落煤直接冲击煤仓壁,但设备复杂易损坏,同时占用了大量的煤仓空间,容器卡住落煤,难以维修。又如中国专利(专利号:201810128615.0)公开了一种煤仓,在煤仓外壁添加了振打器,对落煤进行破碎,但容易对煤仓本身稳定性造成负担,一旦形成共振,会造成煤仓坍塌。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本技术提供一种新型煤仓,来提高煤仓空间利用度,提高其抗动载的性能。本技术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新型煤仓,包括煤仓本体,煤仓本体由煤仓腔室至煤仓外侧壁依次包括内钢筋网层、混凝土填充层和外钢筋网层,煤仓本体的上部形成有圆锥台体的进煤腔,进煤腔的较大端与煤仓本体中部的储煤仓相连通;煤仓本体下部的出煤腔呈鸭嘴状,且煤仓本体由下部自由端的中部开有V型口,V型口的较大端朝下设置,V型口处设置有五面体的分煤器,煤仓本体的下部由分煤器将出煤腔分割出两个出煤口;煤仓本体的下部自由端还设有钢筋混凝土连接构件;所述的混凝土填充层采用橡胶混凝土进行填充。进一步地,所述的分煤器是由混凝土填充而成的五面体,分煤器包括矩形底面、两个等腰梯形面以及两个等腰三角形面,两个所述的等腰梯形面由矩形底面的宽朝分煤器的中部方向斜朝上延伸直至两个所述的等腰梯形面的下底相交,两个所述的等腰三角形面由矩形底面的长朝远离分煤器的中部方向斜朝上延伸直至等腰三角形面的顶角与两个所述的等腰梯形面的下底顶点相交;所述的分煤器的两个等腰三角形面与所述的进煤腔内侧的渐变面相接触。进一步地,所述的分煤器的两个等腰梯形面以及两个等腰三角形面均设有斑箸砂抹面;煤仓本体下部进煤腔的内侧设有斑箸砂抹面。进一步地,所述鸭嘴状的出煤腔由储煤仓的下侧自由端朝下延伸渐变内塌陷而成。进一步地,所述的煤仓本体下部外侧的渐变面与钢筋混凝土连接构件间设有底部固定器。进一步地,所述的进煤腔的圆锥台体的母线与水平线的夹角为0~90°。进一步地,所述的橡胶混凝土是由水泥、粉煤灰、河砂、碎石、水、减水剂和橡胶颗粒进行混合后制备而成。进一步地,按质量配比为水泥310份,粉煤灰50份,河砂494-593份,碎石1150份,水150份,减水剂3.4份,橡胶颗粒36-54份。进一步地,所述的水泥为普通硅酸盐水泥;所述的碎石粒径在5~20mm;所述的橡胶粒径在0.85~1mm。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申请进煤腔的圆锥台体设计有效提高煤仓的空间利用率,分煤器用于减弱落煤的冲击力,避免直接下落对给煤机硐室中的运煤设备造成损坏,另外填充的的橡胶混凝土可有效增加煤仓的抗动载影响,提高煤仓稳定性延长煤仓的使用寿命。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主视剖视图;图2为图1的左视剖视图;图3为图2的A-A剖视图;图4为本技术分煤器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1、外钢筋网层,12、混凝土填充层,13、内钢筋网层,14、斑箸砂抹面Ⅰ,15、底部固定器,16、进煤腔,17、储煤仓,18、出煤腔,181、出煤口,19、钢筋混凝土连接构件,2、分煤器,21、矩形底面,22、等腰梯形面,23、等腰三角形面,24、斑箸砂抹面Ⅱ。具体实施方式下面根据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如图1至图4所示,一种新型煤仓,包括煤仓本体,煤仓本体由煤仓腔室至煤仓外侧壁依次包括内钢筋网层13、混凝土填充层12和外钢筋网层11,煤仓本体的上部形成有圆锥台体的进煤腔16,圆锥台体的进煤腔16可以有效减少落煤对煤仓壁的冲击,进煤腔16的较大端与煤仓本体中部的储煤仓17相连通,进煤腔16的较小端的端部圆柱朝上延伸与煤仓上口皮带大巷连通;煤仓本体下部的出煤腔18呈鸭嘴状,所述鸭嘴状的出煤腔18由储煤仓17的下侧自由端朝下延伸渐变内塌陷而成。煤仓本体由下部自由端的中部开有V型口,V型口的较大端朝下设置,V型口处设置有五面体的分煤器2,煤仓本体的下部由分煤器2将出煤腔18分割出两个出煤口181,出煤口181下部为给煤机硐室;煤仓本体的下部自由端还设有钢筋混凝土连接构件19。如图3和图4所示,所述的分煤器2是由混凝土填充而成的五面体,分煤器2包括矩形底面21、两个等腰梯形面22以及两个等腰三角形面23,两个所述的等腰梯形面22由矩形底面21的宽朝分煤器2的中部方向斜朝上延伸直至两个所述的等腰梯形面22的下底相交,两个所述的等腰三角形面23由矩形底面21的长朝远离分煤器2的中部方向斜朝上延伸直至等腰三角形面23的顶角与两个所述的等腰梯形面22的下底顶点相交;所述的分煤器2的两个等腰三角形面23与所述的进煤腔16内侧的渐变面相接触。优选的,分煤器2两个等腰三角形面23与出煤腔18的内部的渐变面相配合;分煤器2的两个等腰梯形面22则是用于导向分流煤仓中的煤从两个所述的出煤口181流出。进一步地,所述的分煤器2的两个等腰梯形面22以及两个等腰三角形面23均设有斑箸砂抹面Ⅱ24;煤仓本体下部进煤腔16的内侧设有斑箸砂抹面Ⅰ14,提高分煤器2的耐磨性。也可以采用其他的耐磨材质。进一步地,所述的煤仓本体下部外侧的渐变面与钢筋混凝土连接构件19间设有底部固定器15,底部固定器15用于固定支撑煤仓。进一步地,所述的进煤腔16的圆锥台体的母线与水平线的夹角为0~90°。作为本实施例的改进,所述的混凝土填充层12采用橡胶混凝土进行填充。进一步地,所述的橡胶混凝土是由水泥、粉煤灰、河砂、碎石、水、减水剂和橡胶颗粒进行混合后制备而成。按质量配比为水泥310份,粉煤灰50份,河砂494-593份,碎石1150份,水150份,减水剂3.4份,橡胶颗粒36-54份。更进一步地,所述的水泥为普通硅酸盐水泥;所述的碎石粒径在5~20mm;所述的橡胶粒径在0.85~1mm。本技术的煤仓施工步骤如下:一、给煤机硐室帮部支护:刷扩给煤机硐室至设计掘进断面,而后采用锚杆+锚索联合支护→预埋注浆锚杆,喷浆支护,注浆加固松动圈围岩(第一轮注浆)→再次预埋注浆锚杆→浇灌给煤机硐室帮部。二、锚注加固煤仓上口皮带大巷。三、施工反井钻孔:自上而下施工导向孔与给煤机硐室贯通→安装扩孔钻头→自下而上扩孔。四、刷扩煤仓:按照设计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煤仓,其特征在于:包括煤仓本体,煤仓本体由煤仓腔室至煤仓外侧壁依次包括内钢筋网层(13)、混凝土填充层(12)和外钢筋网层(11),煤仓本体的上部形成有圆锥台体的进煤腔(16),进煤腔(16)的较大端与煤仓本体中部的储煤仓(17)相连通;煤仓本体下部的出煤腔(18)呈鸭嘴状,且煤仓本体由下部自由端的中部开有V型口,V型口的较大端朝下设置,V型口处设置有五面体的分煤器(2),煤仓本体的下部由分煤器(2)将出煤腔(18)分割出两个出煤口;煤仓本体的下部自由端还设有钢筋混凝土连接构件(19);所述的混凝土填充层(12)采用橡胶混凝土进行填充。/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煤仓,其特征在于:包括煤仓本体,煤仓本体由煤仓腔室至煤仓外侧壁依次包括内钢筋网层(13)、混凝土填充层(12)和外钢筋网层(11),煤仓本体的上部形成有圆锥台体的进煤腔(16),进煤腔(16)的较大端与煤仓本体中部的储煤仓(17)相连通;煤仓本体下部的出煤腔(18)呈鸭嘴状,且煤仓本体由下部自由端的中部开有V型口,V型口的较大端朝下设置,V型口处设置有五面体的分煤器(2),煤仓本体的下部由分煤器(2)将出煤腔(18)分割出两个出煤口;煤仓本体的下部自由端还设有钢筋混凝土连接构件(19);所述的混凝土填充层(12)采用橡胶混凝土进行填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煤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分煤器(2)是由混凝土填充而成的五面体,分煤器(2)包括矩形底面(21)、两个等腰梯形面(22)以及两个等腰三角形面(23),两个所述的等腰梯形面(22)由矩形底面(21)的宽朝分煤器(2)的中部方向斜朝上延伸直至两个所述的等腰梯形面(22)的下底相交,两个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姚军峰庞建勇王中登龚梦秋张峰段二丑姚韦靖黄鑫陈宇
申请(专利权)人:淮北工业建筑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安徽理工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