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滑模筒仓用模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104919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31 23: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滑模筒仓用模板,其包括主体板及过渡板,所述过渡板卡接于一对主体板之间;所述过渡板的两侧为柔性部,所述柔性部可变形以密封一对主体板非平行设置时两者之间的间隙。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滑模筒仓用模板,其结构合理,通过设置具有柔性的过渡板,解决了问题;拼接圆形模板时相邻主体板之间的密封;同时,在主体板的操作面设置应变模块及温湿度模块,提高施工过程中模板的状态监控,有利于滑模施工的顺利开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滑模筒仓用模板
本技术属于建筑工程
,涉及一种滑模筒仓用模板。
技术介绍
建筑工程中,大直径浅圆筒仓滑模在施工结构中的运用近几年比较普遍,滑模所采用的传统内操作平台大体分两种:一是采用中心环辐射衍架整体连接组成操作平台;另一种是采用大吨位千斤顶和钢管连接组成操作平台。传统的内操作平台形式笨重,浪费材料,组装及拆卸困难,直接影响工程进度,越来越不能适应滑模施工技术的发展,尤其是在大直径浅圆筒仓滑模施工中存在结构密封不良的问题;同时,在滑模施工过程中,对模板的应变变化及施工环境中温湿度变化缺少监控,无法全面指导滑模的施工。因此,亟需设计一种滑模筒仓用模板,解决存在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至少一定程度上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部分技术问题,提供的一种滑模筒仓用模板,其结构合理,通过设置具有柔性的过渡板,解决了问题;拼接圆形模板时相邻主体板之间的密封;同时,在主体板的操作面设置应变模块及温湿度模块,提高施工过程中模板的状态监控,有利于滑模施工的顺利开展,具有良好的推广价值。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滑模筒仓用模板,其包括主体板及过渡板,所述过渡板卡接于一对主体板之间;所述过渡板的两侧为柔性部,所述柔性部可变形以密封一对主体板非平行设置时两者之间的间隙。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过渡板还包括基板,所述基板上设置有纹理结构,所述柔性部粘接于基板的两侧。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基板上设置有凹槽,所述柔性部的两侧设置有凸起,所述凸起与所述凹槽匹配设置,所述柔性部粘接于基板的两侧。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主体板的两侧设置有第一卡槽及第二卡槽,所述过渡板卡接于主体板的第一卡槽及相邻主体板的第二卡槽。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过渡板还包括基板,所述基板上设置有纹理结构,所述柔性部注塑于基板。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基板上设置有多个微孔,柔性部结合于基板的两侧。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柔性部为具有弹性的聚合物。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柔性部为橡胶。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主体板上设置有加强筋,所述加强筋的外侧垂直焊接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上设置有多个长条孔。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滑模筒仓用模板包括应变模块及温湿度模块,其设置于主体板的操作侧。本技术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滑模筒仓用模板,其结构合理,通过设置具有柔性的过渡板,解决了问题;拼接圆形模板时相邻主体板之间的密封;同时,在主体板的操作面设置应变模块及温湿度模块,提高施工过程中模板的状态监控,有利于滑模施工的顺利开展,具有良好的推广价值。附图说明通过结合以下附图所作的详细描述,本技术的上述优点将变得更清楚和更容易理解,这些附图只是示意性的,并不限制本技术,其中:图1是本技术所述一种滑模筒仓用模板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所述滑模筒仓用模板的部件拆解图;图3是本技术之主体板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之过渡板的部件拆解图。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如下:10.主体板;11.第一卡槽;12.第二卡槽;13.加强筋;14.连接板;20.过渡板;21.柔性部;211.凸起;22.基板;221.凹槽;30.应变模块;40.温湿度模块。具体实施方式图1至图4是本申请所述一种滑模筒仓用模板的相关示意图,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在此记载的实施例为本技术的特定的具体实施方式,用于说明本技术的构思,均是解释性和示例性的,不应解释为对本技术实施方式及本技术范围的限制。除在此记载的实施例外,本领域技术人员还能够基于本申请权利要求书和说明书所公开的内容采用显而易见的其它技术方案,这些技术方案包括采用对在此记载的实施例的做出任何显而易见的替换和修改的技术方案。本说明书的附图为示意图,辅助说明本技术的构思,示意性地表示各部分的形状及其相互关系。请注意,为了便于清楚地表现出本技术实施例的各部件的结构,各附图之间并未按照相同的比例绘制。相同的参考标记用于表示相同的部分。本申请所述一种滑模筒仓用模板的相关示意图,如图1及图2所示,所述滑模筒仓用模板包括主体板10及过渡板20,所述过渡板20卡接于一对主体板10之间;所述过渡板20的两侧为柔性部21,所述柔性部21可变形以密封一对主体板10非平行设置时两者之间的间隙。本技术中,在机械能滑模筒仓模板拼接时,需要相邻的主体板10之间形成一定夹角,以形成整体为圆形的结构;而当相邻的主体板10之间存在夹角时,会出现相邻主体板10之间的密封性不良的问题;本申请在相邻主体板10之间设置柔性部21,所述柔性部21具有一定自适应性,能够自由变形填充相邻主体板10之间可能产生的间隙,实现良好的密封。作为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过渡板20还包括基板22,如图4所示,所述基板22上设置有纹理结构,所述柔性部21粘接于基板22的两侧。所述基板22上设置有凹槽221,所述柔性部21的两侧设置有凸起211,所述凸起211与所述凹槽221匹配设置,所述柔性部21粘接于基板22的两侧。在图4所示的实施例中,所述主体板10的两侧设置有第一卡槽11及第二卡槽12,所述过渡板20卡接于主体板10的第一卡槽11及相邻主体板10的第二卡槽12。所述第一卡槽11为长条形,其也可以为其他形状,只要相互配合的柔性部21设置对应的凸起211即可。可以理解的是,所述过渡板20与基板22之间设置有粘接层,已将位于基板22两侧的过渡板20粘接为一体。作为本技术的另一个实施例,所述过渡板20还包括基板22,所述基板22上设置有纹理结构,所述柔性部21注塑于基板2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基板22上设置有微孔,所述柔性部21结合于基板22的两侧。优选的,所述基板22上的微孔可以为纳米级微孔,这样注塑成型时,熔融状态的柔性部21填充至纳米级微孔,这样可以增强柔性部21与基板22之间的结合度,防止两者之间发生脱落。采用注塑直接成型的方式,避免粘接工序,过渡板20成型更加便捷。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柔性部21为具有弹性的聚合物,优选地,所述柔性部21为橡胶。可理解的是,所述柔性部21也可为其他具有弹性的聚合物,只要成型的过渡板20的两侧具有弹性,能够适应性变形,实现相邻主体板10之间的密封即可。图3是本技术之主体板的结构示意图,所述主体板10上设置有加强筋13,所述加强筋13的外侧垂直焊接有连接板14,所述连接板14上设置有多个长条孔。加强筋13的设置能够增强主体板10的强度,满足滑模施工的工艺要求;连接板14上长条孔的设置能够实现相邻主体板10的连接以及主体板10与滑模施工中其他部件的连接,有效提高了施工的便捷性。作为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滑模筒仓用模板包括应变模块30及温湿度模块40,其设置于主体板10的操作侧,如图1所示,应变模块30的设置能够实时监控模板的应力变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滑模筒仓用模板,其特征在于,包括主体板及过渡板,所述过渡板卡接于一对主体板之间;所述过渡板的两侧为柔性部,所述柔性部可变形以密封一对主体板非平行设置时两者之间的间隙。/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滑模筒仓用模板,其特征在于,包括主体板及过渡板,所述过渡板卡接于一对主体板之间;所述过渡板的两侧为柔性部,所述柔性部可变形以密封一对主体板非平行设置时两者之间的间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滑模筒仓用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渡板还包括基板,所述基板上设置有纹理结构,所述柔性部粘接于基板的两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滑模筒仓用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板上设置有凹槽,所述柔性部的两侧设置有凸起,所述凸起与所述凹槽匹配设置,所述柔性部粘接于基板的两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滑模筒仓用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板的两侧设置有第一卡槽及第二卡槽,所述过渡板卡接于主体板的第一卡槽及相邻主体板的第二卡槽。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滑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泮义安雄宝李慧李军黄志红王春艳么志建姜清国陈峰代麒
申请(专利权)人:中建二局第三建筑工程有限公司中国建筑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