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多种煤料配方混合的分布式多级精准配煤混合煤仓组成比例

技术编号:34459828 阅读:7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06 17:1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基于多种煤料配方混合的分布式多级精准配煤混合煤仓,涉及配煤储存相关技术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在对各分布式储存腔内的煤粉进行精准切换依次自动化上料、混合的基础上,通过对煤粉进行等待式主动输送煤粉混合,从而保证煤粉的快速上料后混合,在增强设备的运作效率同时,还防止底部的煤粉相互粘着,增强设备运作的流畅性,保证设备的智能化运作,还通过对相关数据的整合处理,从而实现控制性填料和混合,实现阶段性混煤的工作,保证设备的有序化运作,提高设备的智能性。提高设备的智能性。提高设备的智能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多种煤料配方混合的分布式多级精准配煤混合煤仓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配煤储存相关
,尤其涉及基于多种煤料配方混合的分布式多级精准配煤混合煤仓。

技术介绍

[0002]煤作为一种燃烧原料广泛应用于煤料配比系统中,而煤仓作为一个存放煤的重要设备,当需要对煤料进行配比时,需要从各煤仓内得到各种煤粉,在煤粉下料过程中,煤粉之间容易相互粘着,无法实现精准输料配料,造成设备效率较低,且无法对目标煤料进行有序性规划,无法实现煤料中各煤粉的均匀可控性混合添加,导致传统设备智能化程度较低的问题;
[0003]针对上述的技术缺陷,现提出一种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本专利技术在对各分布式储存腔内的煤粉进行精准切换依次自动化上料、混合的基础上,通过对煤粉进行等待式主动输送煤粉混合,从而保证煤粉的快速上料后混合,在增强设备的运作效率同时,还防止底部的煤粉相互粘着,增强设备运作的流畅性,保证设备的智能化运作,还通过对相关数据的整合处理,从而实现控制性填料和混合,实现阶段性混煤的工作,保证设备的有序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基于多种煤料配方混合的分布式多级精准配煤混合煤仓,包括外环煤壳(1),所述外环煤壳(1)的外端设有控制面板(101),所述控制面板(101)电性连接有启动按钮(102)和输入显示面板(103),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环煤壳(1)的底部向内收缩呈v形,且外环煤壳(1)内设有内环煤壳(2),所述内环煤壳(2)与外环煤壳(1)之间设有分区隔板(3),且内环煤壳(2)的底端与外环煤壳(1)的底内壁固定连接,所述分区隔板(3)的两侧分别与内环煤壳(2)的外壁和外环煤壳(1)的内壁固定连接,且分区隔板(3)设有多个,所述分区隔板(3)以内环煤壳(2)的环心为圆心并按环形阵列分布,两个所述分区隔板(3)间隙设置构成分布式储煤腔,所述分布式储煤腔内适配有煤料导流组件(6),煤料导流组件(6)与分布式储煤腔一一对应设置;所述内环煤壳(2)的底部开设有多个流煤口(4),所述流煤口(4)与分布式储煤腔呈一一对应贯通设置,所述流煤口(4)处抵接有煤料定量环(5),所述煤料定量环(5)转动设于内环煤壳(2)内,且煤料定量环(5)的外端与内环煤壳(2)的内壁抵接,所述煤料定量环(5)开设有定量流孔(501),一个所述定量流孔(501)的一端与多个流煤口(4)活动贯通连接,所述外环煤壳(1)的底端贯通连接有混煤组件(7),所述混煤组件(7)的底端贯通连接有出料管(9),所述出料管(9)上安装有出料电磁阀(10),所述煤料定量环(5)、煤料导流组件(6)和混煤组件(7)适配有协同切换组件(8)。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多种煤料配方混合的分布式多级精准配煤混合煤仓,其特征在于,所述煤料导流组件(6)包括第一锥齿轮(601)和待输送组件,所述第一锥齿轮(601)设于内环煤壳(2)内,所述待输送组件与第一锥齿轮(601)传动连接,且待输送组件设有多个,且待输送组件以第一锥齿轮(601)的圆心为中心并按环形阵列分布,所述待输送组件设于分布式储煤腔内。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多种煤料配方混合的分布式多级精准配煤混合煤仓,其特征在于,所述待输送组件包括第二锥齿轮(602),所述第二锥齿轮(602)与第一锥齿轮(601)啮合连接,所述第二锥齿轮(602)固定套设有第一转杆(603),所述第一转杆(603)远离第二锥齿轮(602)的一端转动贯穿内环煤壳(2)的内壁延伸到分布式储煤腔内并固定套设有第三锥齿轮(604),所述第三锥齿轮(604)设于内环煤壳(2)的中轴线上,所述第三锥齿轮(604)啮合连接有第四锥齿轮(605),所述第四锥齿轮(605)啮合连接有第二转杆(606),所述第二转杆(606)与第一转杆(603)垂直设置,且第二转杆(606)的外端中心处固定套设有第一固定套筒(607),所述第一固定套筒(607)的外端套设有第一导流螺纹叶(608),所述第二转杆(606)转动设于分布式储煤腔内,且第二转杆(606)的底端固定套设有第五锥齿轮(609),所述第五锥齿轮(609)啮合连接有第六锥齿轮(610),所述第六锥齿轮(610)固定套设有第三转杆(611),且第三转杆(611)与第二转杆(606)呈夹角设置;所述第三转杆(611)的外端固定套设有第二固定套筒(612),所述第二固定套筒(612)的外端套设有第三导流螺纹叶(613),所述第三导流螺纹叶(613)的一端正设于流煤口(4)处,所述第二转杆(606)的两端部通过轴承转动套设有第一固定杆(614)和第二固定杆(615),所述第一固定杆(614)和第二固定杆(615)固定设于分布式储煤腔内,且第一固定杆(614)设于第二固定杆(615)的上方,所述第三转杆(611)的一端与第二固定杆(615)转动连接,且第三转杆(611)的另一端与内环煤壳(2)的外壁固定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多种煤料配方混合的分布式多级精准配煤混合煤仓,其
特征在于,所述混煤组件(7)包括混煤壳体(701),所述混煤壳体(701)固定设于外环煤壳(1)底端,所述混煤壳体(701)内转动设有转动内套(702),所述转动内套(702)内设有中空管(703),所述中空管(703)与转动内套(702)之间设有混合扇叶(704),所述混合扇叶(704)设有多个,且混合扇叶(704)以中空管(703)的中轴线为圆心并按环形阵列分布,所述转动内套(702)的两端开设有通料口(705),所述通料口(705)分别与定量流孔(501)和出料管(9)贯通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多种煤料配方混合的分布式多级精准配煤混合煤仓,其特征在于,所述协同切换组件(8)包括切换电机(801),所述切换电机(801)固定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姚军峰王勇方宜石松林姚华利张全胜莫积冲陈旭东
申请(专利权)人:淮北工业建筑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