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超临界水氧化反应产物的应用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5953849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17 03: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超临界水氧化反应产物的应用系统,包括:高压水力旋流器,包括进料入口、底部排料口和溢流口,进料入口用于高温高压的输入超临界水氧化反应产物,底部排料口用于排放包含无机盐的固体颗粒,溢流口用于导出高温高压流体;储热装置,储热装置包括热流入口、热流出口、冷水入口和热水出口,热流入口与溢流口连通;背压阀,设置在热流出口处。解决了现有技术超临界水氧化反应产物余热有效利用率较低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超临界水氧化反应产物的应用系统
本技术属于余热余压回收
,具体涉及一种超临界水氧化反应产物的应用系统。
技术介绍
超临界水氧化是一种使用氧气或空气作为氧化剂,在高于水的临界点(374.15℃和22.12MPa)的温度和压力下将水中有机物氧化的过程,有机物被氧化成CO2、H2O、N2等无毒无害产物,由于该技术的高效性、清洁性,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超临界水氧化技术通常用来处理高浓度难降解的有机物,有机物中COD一般在20000mg/L至400000mg/L,单位COD的热值约为14.8kJ/g,超临界水氧化反应释放大量热能,反应产物温度在400℃以上,导致反应产物具有较高的能量,实现能量回收可降低系统能耗。在超临界水氧化系统中,通常在反应器出口处连接冷却器,将高温产物冷却至常温,升温后的冷却水供外界使用。但由于有机物中的Cl、P、S等元素被氧化成无机盐,超临界水中大多数无机盐的溶解度较低易析出,无机盐的析出会影响冷却器中流体间传热;当析出量较多时会堵塞冷却器热流入口等,造成系统压力波动,导致停机。此外,由于用热端和供热端往往在数量上和时间上不一致,当用热需求量较小时,少部分热水即可满足用热需求,剩余的热量只能白白浪费,从而导致经冷却器升温的供应热水有效利用率较低,造成能源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超临界水氧化反应产物的应用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超临界水氧化反应产物余热有效利用率较低的问题。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超临界水氧化反应产物的应用系统,包括:一高压水力旋流器,包括进料入口、底部排料口和溢流口,进料入口用于高温高压的输入超临界水氧化反应产物,底部排料口用于排放包含无机盐的固体颗粒,溢流口用于导出高温高压流体;一储热装置,储热装置包括热流入口、热流出口、冷水入口和热水出口,热流入口与溢流口连通;一背压阀,设置在热流出口处。进一步的,还包括一换热器,换热器包括热流入口I、热流出口I、冷水入口I和热水出口I,热流入口I与溢流口连通。进一步的,热流出口与热流出口I连通,冷水入口I与冷水入口连通,热水出口I和热水出口连通。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在超临界水氧化反应器出口与换热器之间添加高压水力旋流器,以便除去超临界水中析出的无机盐颗粒,防止后续换热器的堵塞,提高传热效率;利用储热装置储存部分或全部反应产物中的热量,以解决供热侧和用热侧能量不匹配的问题;将储热装置与换热器相结合,可保证在超临界水氧化系统停机期间,系统仍不间断地向外界提供热水;储热装置热流入口和冷水入口处均设置有流量调节阀,通过调节流量可实现储/释热速率、储/释热功率和总储/释热量的调节。【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种超临界水氧化反应产物的应用系统的系统原理图。其中,1.背压阀,2.储热装置,7.高压水力旋流器,8.换热器,21.热流入口,22.热流出口,23.冷水入口,24.热水出口,71.进料入口,72.顶部溢流口,73.底部排料口,81.热流入口I,82.热流出口I,83.冷水入口I,84.热水出口I。【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本技术公开了一种超临界水氧化反应产物的应用系统,如图1所示,包括高压水力旋流器7、储热装置2和背压阀1。高压水力旋流器7包括进料入口71、底部排料口73和溢流口72,所述进料入口71用于高温高压的输入超临界水氧化反应产物,所述底部排料口73用于排放包含无机盐的固体颗粒,所述溢流口72用于导出高温高压流体。储热装置2包括热流入口21、热流出口22、冷水入口23和热水出口24,所述热流入口21与所述溢流口72连通。背压阀1,设置在所述热流出口22处,用于释放高压气体。还包括一换热器8,所述换热器8包括热流入口I81、热流出口I82、冷水入口I83和热水出口I84,所述热流入口I81与所述溢流口72连通。其中,热流出口22与所述热流出口I82连通,所述冷水入口I83与所述冷水入口23连通,所述热水出口I84和所述热水出口24连通。所述冷水入口I83与所述冷水入口23的冷水输入端设置有冷水增压泵。其中,所述储热装置可为固体储热装置或相变储热装置,可以为双螺旋盘管换热器结构,在储热装置内壳与传流流体管道和冷水管道之间填充储热材料。如果为相变储热装置,则储热材料的相变温度应在50-80℃,可选用石蜡或Ba(OH)2·8H2O。本技术一种超临界水氧化反应产物的应用系统的工作过程为:待处理的有机废液经过超临界水氧化反应后,被氧化剂氧化成CO2、H2O和无机盐,其中无机盐在超临界水中的溶解度较低易析出,而后在高压水的持续冲刷下从反应器底部出口带出。高温高压超临界水氧化反应产物进入高压水力旋流器7中,无机盐等较大颗粒等从旋流器7底部出口排出,高压水及气体从水力旋流器7顶部出口排出。换热器8和储热装置2并联于水力旋流器7顶部出口,从水力旋流器7顶部出口排出的高温产物分两股,一股进入换热器8中,加热从冷水增压泵排出的冷水,另一股热流作为传热流体从储热装置2的热流入口21流入,在储热装置2内将热量传递给储热材料进行储存,换热降温后的热流经储热装置2的热流出口22流出。从冷水增压泵排出的冷水分支路流入储热装置2的冷水入口23,在储热装置2内储热材料将热量传递给冷水,升温后的冷水从储热装置2热水出口24排出。在换热器8中加热冷却水;一部分高温流体进入储热装置2中进行热量存储。降温后的两股反应产物汇合,而后再经过背压阀1泄压排放。在超临界水氧化系统正常运行期间,连接冷水增压泵和储热装置2冷水入口23之间的管道上的阀门处于关闭状态,与高压水力旋流器7顶部的出口连接的换热器8和储热装置2热流入口21之间的两支路管道上的阀门均处于开启状态,在此期间,储热装置2处于蓄热状态。当超临界水氧化系统停运时,连接换热器8和冷水增压泵之间的管道阀门关闭,连接冷水增压泵和储热装置2冷水入口23之间的管道阀门开启,在此阶段,储热装置2处于放热状态,从而保证系统不间断的向外界提供热水。储热装置2的热流入口21和冷水入口23处均设置有流量调节阀,通过调节流量可实现储/释热速率、储/释热功率和总储/释热量的调节。本技术的一种超临界水氧化反应产物的应用系统,在超临界水氧化反应器出口与换热器之间添加高压水力旋流器,以便除去超临界水中析出的无机盐颗粒,防止后续换热器的堵塞,提高传热效率;利用储热装置储存部分或全部反应产物中的热量,以解决供热侧和用热侧能量不匹配的问题;将储热装置与换热器相结合,可保证在超临界水氧化系统停机期间,系统仍不间断地向外界提供热水;储热装置热流入口和冷水入口处均设置有流量调节阀,通过调节流量可实现储/释热速率、储/释热功率和总储/释热量的调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超临界水氧化反应产物的应用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n一高压水力旋流器(7),包括进料入口(71)、底部排料口(73)和溢流口(72),所述进料入口(71)用于高温高压的输入超临界水氧化反应产物,所述底部排料口(73)用于排放包含无机盐的固体颗粒,所述溢流口(72)用于导出高温高压流体;/n一储热装置(2),储热装置(2)包括热流入口(21)、热流出口(22)、冷水入口(23)和热水出口(24),所述热流入口(21)与所述溢流口(72)连通;/n一背压阀(1),设置在所述热流出口(22)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超临界水氧化反应产物的应用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高压水力旋流器(7),包括进料入口(71)、底部排料口(73)和溢流口(72),所述进料入口(71)用于高温高压的输入超临界水氧化反应产物,所述底部排料口(73)用于排放包含无机盐的固体颗粒,所述溢流口(72)用于导出高温高压流体;
一储热装置(2),储热装置(2)包括热流入口(21)、热流出口(22)、冷水入口(23)和热水出口(24),所述热流入口(21)与所述溢流口(72)连通;
一背压阀(1),设置在所述热流出口(2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久林段洋倪瑞涛王志雄王丽刘刚
申请(专利权)人:思安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