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安装面板的井道框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952964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17 03: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便于安装面板的井道框架,包括立柱、连接相邻所述立柱的横梁、嵌入所述立柱及横梁之间的面板以及固定所述面板的固定件;所述横梁包括横梁本体和位于所述横梁本体上的固定件安装位,所述固定件嵌入所述固定件安装位内部,所述面板嵌入所述固定件与所述本体之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便于安装面板的井道框架,无须通过螺钉实现立柱、横梁及面板之间的固定安装,也无须通过玻璃胶固定安装面板,拆装方便快捷,节约安装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于安装面板的井道框架
本技术涉及电梯设备
,具体地,涉及一种便于安装面板的井道框架。
技术介绍
电梯一般均设置框架和面板,一般均是将安装好框架之后,再将面板嵌入框架之间,最后通过玻璃胶等将面板固定于框架上,这种安装方式,需要对面板的正反两面均采用玻璃胶固定,安装过程繁琐,安装效率低下,且拆卸过程极为复杂,需要将面板两面的玻璃胶全部切断,才能拆卸,且拆卸下来的面板和框架上,残留有较多的玻璃胶,需要进行清除,才能够再次使用,费时费力,浪费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便于安装面板的井道框架,便于安装面板,拆装方便快捷。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便于安装面板的井道框架,包括立柱、连接相邻所述立柱的横梁、嵌入所述立柱及横梁之间的面板以及固定所述面板的固定件;所述横梁包括横梁本体和位于所述横梁本体上的固定件安装位,所述固定件嵌入所述固定件安装位内部,所述面板嵌入所述固定件与所述横梁本体之间。优选地,所述立柱包括立柱本体、所述立柱本体燕尾连接的连接件、位于所述连接件两端的横梁安装槽以及用于安装所述面板的面板安装槽。优选地,所述立柱本体由若干立柱单元构成,所述立柱单元的端部设有连接槽,通过连接柱伸入所述连接槽内部,实现相邻所述立柱单元之间的连接。优选地,所述横梁安装槽位于所述连接件的两端;所述横梁本体与所述固定件相互连接后伸入所述横梁安装槽内部。优选地,所述面板安装槽分布于所述连接件的长度方向上,其宽度大于所述面板的厚度。优选地,所述固定件安装位的两侧壁上分别设有第一凸起和第二凸起,所述第一凸起靠近所述面板设置,所述第二凸起与所述第一凸起相对设置。优选地,所述第一凸起分布于所述横梁的整个长度方向上;所述第一凸起与所述固定件安装位的底部相互平行,在所述第一凸起底部与所述固定件安装位的底部之间形成第一限位槽。优选地,所述固定件上设有第一嵌入件,所述第一嵌入件嵌入所述第一限位槽内部,且所述第一嵌入件与所述第一限位槽的形状、大小及位置相匹配。优选地,所述第二凸起分布于所述横梁的整个长度方向上;所述第二凸起的底部与所述固定件安装位的底部之间构成一个锐角,在所述第二凸起底部与所述固定件安装位的底部之间形成第二限位槽。优选地,述固定件上设有第二嵌入件;所述第二嵌入件嵌入所述第二限位槽内部,且所述第二嵌入件与所述第二限位槽的形状、大小及位置相匹配。实施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的便于安装面板的井道框架,无须通过螺钉实现立柱、横梁及面板之间的固定安装,也无须通过玻璃胶固定安装面板,拆装方便快捷,节约安装成本。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便于安装面板的井道框架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便于安装面板的井道框架的局部分解放大图;图3是本技术的便于安装面板的井道框架的横梁及固定件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仅此声明,本技术在文中出现或即将出现的上、下、左、右、前、后、内、外等方位用词,仅以本技术的附图为基准,其并不是对本技术的具体限定。如图1至图3所示,本技术的一种便于安装面板的井道框架,包括立柱1、连接相邻所述立柱1的横梁2、嵌入所述立柱1及横梁2之间的面板3以及固定所述面板3的固定件4;所述横梁2包括横梁本体21和位于所述横梁本体上21的固定件安装位22,所述固定件4嵌入所述固定件安装位22内部,所述面板3嵌入所述固定件4与所述横梁本体21之间。所述立柱1的数量为四个,通过与所述横梁2相互连接,构成井道框架的主体结构,其包括立柱本体11、所述立柱本体11燕尾连接的连接件12、位于所述连接件12两端的横梁安装槽13以及用于安装所述面板3的面板安装槽14,所述立柱本体11为所述井道框架的承重部件,由若干立柱单元构成,相邻所述立柱单元之间榫卯连接,具体的,所述立柱单元的端部设有连接槽,通过连接柱伸入所述连接槽内部,实现相邻所述立柱单元之间的连接。所述连接件12与所述立柱本体11燕尾连接,用于实现所述立柱本体11与所述横梁2及面板3之间的固定安装。所述横梁安装槽13位于所述连接件12的两端,所述横梁2伸入所述横梁连接槽13内部,实现所述立柱1与所述横梁2之间的固定连接。所述面板安装槽14分布于所述连接件12的长度方向上,其宽度大于所述面板3的厚度,故所述面板3嵌入所述面板安装槽14内部,实现所述面板3的固定安装。所述横梁2位于相邻所述立柱1之间,并与所述立柱相1连接,其包括横梁本体21和位于所述横梁本体21上的固定件安装位22,所述横梁本体21与所述固定件4相互连接后伸入所述横梁安装槽13内部,实现所述横梁2与所述立柱1之间的固定连接。所述固定件安装位22位于所述横梁本体21上,用于固定安装所述固定件4,其两侧壁上分别设有第一凸起23和第二凸起24,所述第一凸起23靠近所述面板3设置,其分布于所述横梁2的整个长度方向上,且所述第一凸起23与所述固定件安装位22的底部相互平行,在所述第一凸起23底部与所述固定件安装位22的底部之间形成第一限位槽25,所述固定件4的一侧嵌入第一限位槽25内部,实现所述固定件4一侧的固定。所述第二凸起24与所述第一凸起23相对设置,其分布于所述横梁2的整个长度方向上,且所述第二凸起24的底部与所述固定件安装位22的底部之间构成一个锐角,在所述第二凸起24底部与所述固定件安装位22的底部之间形成第二限位槽26,所述固定件4的另一侧嵌入所述第二限位槽26内部。此处,将所述第二凸起24的底部与所述固定件安装位22的底部之间的夹角设置为锐角,便于所述固定件2的另一侧的拆装,方便快捷。需要说明的是,此处,将第二凸起24与所述第二限位槽26之间设置为斜面,便于将固定件4挤压进入所述第二限位槽26内部,另一方面,未安装面板时,直接将固定件4往靠近横梁2的方向推送,即可拆卸,便于整体运输,且便于拆装,节约成本。所述面板3嵌入所述面板安装槽14内,位于所述固定件4与所述横梁2之间,用于实现所述面板3的固定安装,为了便于安装,所述面板3的厚度小于所述面板安装槽14的宽度,且小于所述固定件4与所述横梁2之间的最小间距。所述固定件4嵌入所述固定件安装位22内部,其上设有第一嵌入件41和第二嵌入件42,所述第一嵌入件41嵌入所述第一限位槽25内部,且所述第一嵌入件41与所述第一限位槽25的形状、大小及位置相匹配,实现所述固定件4与所述横梁2之间的紧固。所述第二嵌入件42嵌入所述第二限位槽26内部,且所述第二嵌入件42与所述第二限位槽26的形状、大小及位置相匹配,实现所述面板3的安装。本技术提供的便于安装面板的井道框架,安装时,首先装配好立柱1和横梁2,然后将面板3嵌入横梁2与立柱1之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便于安装面板的井道框架,其特征在于,包括立柱、连接相邻所述立柱的横梁、嵌入所述立柱及横梁之间的面板以及固定所述面板的固定件;/n所述横梁包括横梁本体和位于所述横梁本体上的固定件安装位,所述固定件嵌入所述固定件安装位内部,所述面板嵌入所述固定件与所述横梁本体之间。/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于安装面板的井道框架,其特征在于,包括立柱、连接相邻所述立柱的横梁、嵌入所述立柱及横梁之间的面板以及固定所述面板的固定件;
所述横梁包括横梁本体和位于所述横梁本体上的固定件安装位,所述固定件嵌入所述固定件安装位内部,所述面板嵌入所述固定件与所述横梁本体之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于安装面板的井道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柱包括立柱本体、所述立柱本体燕尾连接的连接件、位于所述连接件两端的横梁安装槽以及用于安装所述面板的面板安装槽。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便于安装面板的井道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柱本体由若干立柱单元构成,所述立柱单元的端部设有连接槽,通过连接柱伸入所述连接槽内部,实现相邻所述立柱单元之间的连接。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便于安装面板的井道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梁安装槽位于所述连接件的两端;
所述横梁本体与所述固定件相互连接后伸入所述横梁安装槽内部。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便于安装面板的井道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面板安装槽分布于所述连接件的长度方向上,其宽度大于所述面板的厚度。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于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建伟胡鹏赖铨奇
申请(专利权)人:中山天达电梯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