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梯机房布置结构及电梯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5867452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09 21: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电梯领域,公开了一种电梯机房布置结构及电梯系统,曳引机及对重反绳轮均设置于搁机梁的上端面,布置结构紧凑,节约了对重反绳轮单独布置所占用的竖向空间,对重导向轮与搁机梁连接且位于曳引机的下方,对重导向轮的中心轴与对重反绳轮的中心轴垂直布设,从而使得绕绳方式紧凑,钢丝绳绕设于曳引机、对重导向轮及对重反绳轮,上述布置方式也能够避免钢丝绳绕绳时的干涉。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电梯系统,采用上述的电梯机房布置结构,布置结构紧凑,能够减少机房占据井道深度方向的空间,可适用于不同深度尺寸的机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梯机房布置结构及电梯系统
本技术涉及电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梯机房布置结构及电梯系统。
技术介绍
依据驱动主机的安装位置可将电梯分为有机房电梯和无机房电梯。传统的有机房电梯的电梯机房一般布置于电梯运行空间即井道的上方,为放置主机等占据空间的主要设备提供集中的空间,电梯机房的布置结构影响了顶层建筑空间的大小。现有的电梯机房布置结构中,多种设备如曳引机、对重反绳轮、对重导向轮之间的间隔比较大,导致机房的布置结构较为分散,占据了井道深度方向的空间较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梯机房布置结构及电梯系统,可以解决电梯机房占据较大井道空间的问题,从而使得电梯机房布置结构紧凑,便于现场的安装作业,节省电梯机房空间。为了达此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电梯机房布置结构,包括:搁机梁;曳引机,设置于所述搁机梁的上端面;对重牵引机构,包括对重导向轮和对重反绳轮,所述对重反绳轮设置于所述搁机梁的上端面,所述对重导向轮与所述搁机梁连接且位于所述曳引机的下方,所述对重导向轮与所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梯机房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n搁机梁(5);/n曳引机(1),设置于所述搁机梁(5)的上端面;/n对重牵引机构,包括对重导向轮(21)和对重反绳轮(24),所述对重反绳轮(24)设置于所述搁机梁(5)的上端面,所述对重导向轮(21)与所述搁机梁(5)连接且位于所述曳引机(1)的下方,所述对重导向轮(21)与所述对重反绳轮(24)的中心轴垂直布设;/n钢丝绳,绕设于所述曳引机(1)、所述对重导向轮(21)及所述对重反绳轮(24)。/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梯机房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搁机梁(5);
曳引机(1),设置于所述搁机梁(5)的上端面;
对重牵引机构,包括对重导向轮(21)和对重反绳轮(24),所述对重反绳轮(24)设置于所述搁机梁(5)的上端面,所述对重导向轮(21)与所述搁机梁(5)连接且位于所述曳引机(1)的下方,所述对重导向轮(21)与所述对重反绳轮(24)的中心轴垂直布设;
钢丝绳,绕设于所述曳引机(1)、所述对重导向轮(21)及所述对重反绳轮(2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机房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所述搁机梁(5)相交的对重绳头梁(6),所述对重绳头梁(6)上设置有对重绳头板(25)。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梯机房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轿厢牵引机构,所述轿厢牵引机构包括轿厢反绳轮(41)和轿厢绳头板(42),所述轿厢反绳轮(41)和所述轿厢绳头板(42)均设置于所述搁机梁(5)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梯机房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钢丝绳绕设于所述曳引机(1)且于所述曳引机(1)的两侧分为第一连接端与第二连接端,所述第一连接端绕过所述对重牵引机构固定连接于所述对重绳头板(25),所述第二连接端绕过所述轿厢牵引机构固定连接于所述轿厢绳头板(4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斌朱政政李印张莉
申请(专利权)人:巨立电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