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4比1对重侧中置无机房电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904844 阅读:6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13 10:2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4比1对重侧中置无机房电梯,包括设置在井道内的轿厢、对重和与所述轿厢、对重连接的曳引系统,对重设置于轿厢的正侧方;曳引系统包括曳引轮、对重反绳轮、轿底反绳轮、轿厢侧顶部反绳轮和对重侧顶部反绳轮;对重反绳轮设置在对重的顶部,对重反绳轮的轴心与井道侧壁线成锐角夹角;轿底反绳轮设置有多个并分别位于轿厢底部的前后两端;所述轿底反绳轮的轴心与井道侧壁平行;所述对重侧顶部反绳轮和所述轿厢侧顶部反绳轮分别设置于所述轿厢的左右两侧;所述对重侧顶部反绳轮的轴心和所述轿厢侧顶部反绳轮的轴心均与井道侧壁垂直;本发明专利技术提高了电梯井道利用率、减小电梯对井道平面尺寸的要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4比1对重侧中置无机房电梯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梯
,特别地是一种4比1对重侧中置无机房电梯。
技术介绍
如图3所示,一种曳引比为4比1的无机房电梯公开的技术方案,具体包括曳引轮1、对重反绳轮2、轿底反绳轮3、轿厢4、曳引绳5、对重侧顶部反绳轮601、轿厢侧顶部反绳轮602、井道7、对重8、对重侧绳头板901、轿厢侧绳头板902,轿底轮3位于轿厢4底部靠近轿厢中心位置,对重反绳轮2轴心与井道7侧壁垂直,对重侧绳头板901位于曳引轮1侧方,轿厢侧绳头板902位于曳引轮1前方。此种技术方案为实现4比1吊挂比,将对重反绳轮2、对重侧顶部反绳轮601并排布置,这就要求对重宽度必须大于2个对重反绳轮2的直径与1个对重侧顶部反绳轮601直径之和,因此对井道横截面深度要求较高。此外,曳引轮1以垂直于对重反绳轮2的方式布置,这就要求井道横截面宽度方向必须有能够容纳曳引机的宽度的空间,因此对井道宽度要求也较高,这显然会增加井道土地使用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提高电梯井道利用率、减小电梯对井道平面尺寸的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4比1对重侧中置无机房电梯,包括设置在井道内的轿厢、对重和与所述轿厢、对重连接的曳引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对重设置于所述轿厢的正侧方;所述曳引系统包括曳引轮、对重反绳轮、轿底反绳轮、轿厢侧顶部反绳轮和对重侧顶部反绳轮;所述对重反绳轮设置在所述对重的顶部,所述对重反绳轮的轴心与井道侧壁线成锐角夹角;所述轿底反绳轮设置有多个并分别位于所述轿厢底部的前后两端;所述轿底反绳轮的轴心与井道侧壁平行;所述对重侧顶部反绳轮和所述轿厢侧顶部反绳轮分别设置于所述轿厢的左右两侧;所述对重侧顶部反绳轮的轴心和所述轿厢侧顶部反绳轮的轴心均与井道侧壁垂直。/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4比1对重侧中置无机房电梯,包括设置在井道内的轿厢、对重和与所述轿厢、对重连接的曳引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对重设置于所述轿厢的正侧方;所述曳引系统包括曳引轮、对重反绳轮、轿底反绳轮、轿厢侧顶部反绳轮和对重侧顶部反绳轮;所述对重反绳轮设置在所述对重的顶部,所述对重反绳轮的轴心与井道侧壁线成锐角夹角;所述轿底反绳轮设置有多个并分别位于所述轿厢底部的前后两端;所述轿底反绳轮的轴心与井道侧壁平行;所述对重侧顶部反绳轮和所述轿厢侧顶部反绳轮分别设置于所述轿厢的左右两侧;所述对重侧顶部反绳轮的轴心和所述轿厢侧顶部反绳轮的轴心均与井道侧壁垂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4比1对重侧中置无机房电梯,其特征在于:所述曳引系统还包括主机安装梁、绳头板和曳引绳;所述主机安装梁设置于井道的顶部;所述绳头板包括对重绳头板和轿厢绳头板;所述曳引轮、对重侧顶部反绳轮、对重绳头板和轿厢绳头板均安装于所述主机安装梁上;所述曳引轮的轴心与井道侧壁垂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4比1对重侧中置无机房电梯,其特征在于:所述对重反绳轮包括第一对重反绳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勇郑春宁张琛
申请(专利权)人:日立电梯中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