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单色双面印刷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952420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17 03: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单色双面印刷机,包括机架和水平架设于机架上的收卷辊,机架包括竖直设置的一对侧板、和固设在两块侧板之间的固定板、斜台以及用于支撑收卷辊升降的两组支撑机构,收卷辊呈阶梯轴设置,收卷辊包括收卷杆、同轴套设于收卷杆周侧的固定杆、固定穿设在收卷杆周侧的转动盘以及转动嵌设于固定杆周侧的一对限位圈,且限位圈周侧滑动嵌设于机架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转动转盘便可将收卷辊自机架上卸下,实现了快拆,达到了提高收卷辊的更换效率,并提高产量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单色双面印刷机
本技术涉及印刷机的
,尤其是涉及一种单色双面印刷机。
技术介绍
印刷机一般由装版、涂墨、压印、输纸(包括折叠)等机构组成,它的工作原理是先将要印刷的文字和图像制成印辊,装在印刷机上,然后由上墨辊将墨涂敷于印辊周侧有文字和图像的地方,再直接或间接地转印到纸或其他承印物上,从而复制出与印辊凸起处相同的印刷品,印刷过后的纸张需要进行收卷作业。现检索到一篇公告号为CN208166153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模压印刷机用收卷装置,包括印刷机本体,印刷机本体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连接壳体,连接壳体底部的左侧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架,印刷机本体的右侧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架,第一连接架和第二连接架的内腔均通过转轴活动连接有支撑滚筒。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印刷完成后的纸张,伴随收卷辊收卷成卷后,需将带有印刷字样的纸张连同收卷辊拆卸下来,运送至裁切机进行后续的裁切作业,收卷辊的安拆需多人一同操作才能完成,且运输时还需借助其他运输工具,导致运输过程极其不便,安拆费时效率低下,因此上述方案有待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单色双面印刷机,具有方便运输和快拆的优点。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单色双面印刷机,包括机架和水平架设于所述机架上的收卷辊,所述机架包括竖直设置的一对侧板、和固设在两块所述侧板之间的固定板、斜台以及用于支撑所述收卷辊升降的两组支撑机构。所述收卷辊呈阶梯轴设置,所述收卷辊包括收卷杆、同轴套设于所述收卷杆周侧的固定杆、固定穿设在所述收卷杆周侧的转动盘以及转动嵌设于所述固定杆周侧的一对限位圈,且所述限位圈周侧滑动嵌设于所述机架内。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收卷杆上的纸张收卷完毕后,下降支撑机构使其上端面与固定板和斜台处于同一水平线上,且纸张盘绕的厚度小于转动盘的直径,操作人员转动转动盘便可将收卷辊自机架上卸下,随即滚动至裁切处,拆卸快捷且运输便捷,相对于传统的多人搬动收卷辊或利用叉车搬运的方式更加省时省力,提高了更换效率并提高了产量。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两块所述侧板的顶面外延上均水平固设有滑道,所述滑道上端面垂直向内开设有供所述限位圈滑移的滑槽。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两块限位圈分别滑动嵌设在滑道内,使收卷辊距离印刷机的位置可滑动微调,以确保收卷辊能够与侧板保持垂直,避免偏移,从而使纸张收卷整齐。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两块所述侧板的两相对应面均垂直转动嵌设有一根转杆,所述转杆远离所述侧板的一端垂直固定穿设有一块限位板,所述限位板顶面开设有与所述固定杆直径适配的U型槽,且所述收卷杆和所述固定杆的杆部位于所述U型槽内且台阶面活动抵接在所述限位板的侧壁上。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安装收卷辊时,操作人员转动限位板,使固定杆的周侧对应滑入U型槽内,摆动限位板至竖直状态,随后按压转杆整体嵌入机架内,从而将限位板的转动限定,使收卷辊的安装位置得以固定,操作方便且定位精准,安装偏差小。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固定杆的一端套设有一根限位筒,所述限位筒的内壁上沿其轴线固定连接有限位条,所述限位筒内插接有输出轴与所述固定杆端面抵接的伺服电机,所述伺服电机输出轴和所述固定杆的周侧均开设有与所述限位条插接适配的限位槽。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伺服电机底座可移动,当收卷辊架好后,将限位筒套设于固定杆周侧,同时将伺服电机输出轴的端部插入限位筒的另一端,并使限位条与限位槽相互插接,从而启动伺服电机便可带动收卷辊转动,并完成收卷作业,衔接稳固安拆便捷。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支撑机构包括底板、与所述底板平行设置的升降板、铰接于所述升降板底端的一对第一活动杆和铰接于所述底板顶端的一对第二活动杆,每对所述第一活动杆和所述第二活动杆同侧设置且均水平穿设有同一根阶梯杆,所述阶梯杆的周侧上设置有驱动所述升降板升降的驱动件。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升降板和底板上铰接的一对第一活动杆和一对第二活动杆之间角度的变化,使两侧的升降板同时抬升,从而抬升的过程无需人工操作,一人便可完成收卷辊的更换作业,实用性高。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底板顶面的两相对外侧分别垂直固设有上端面与所述升降板的底面活动搭接的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所述驱动件包括滑动设置在所述第一挡板侧壁上的气缸,所述气缸的端部水平贯穿所述阶梯杆并延伸至所述第二挡板的外侧。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第二挡板上竖直开设有与所述阶梯杆输出端适配的通槽,所述阶梯杆远离其输出轴的一端一体固设有滑板,所述第二挡板槽的侧壁上开设有与所述滑板滑移适配的导向槽。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气缸的伸缩带动阶梯轴移动,气缸的延伸端位于第二挡板上开设的通槽内上下滑动,使得第一活动杆和第二活动杆的运动轨迹具有导向性,升降过程更为稳定;滑板和导向槽的滑移配合使气缸在伸缩的同时,伴随阶梯杆的位移而升降,确保升降板可顺利抬升。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第一活动杆和所述第二活动杆的活动夹角设置在30°~120°之间。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两根杆的最大及最小转动角度,以便于当两根活动杆处于最大位置时,升降板抬升至最高位置且恰好可使限位圈位于滑道内,便于工作人员安装固定;处于最小位置时,升降板与固定板和斜板处于同一位置,以便于转动盘的滚入或滚出。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升降板的顶面开设有与所述转动盘周侧抵接适配的弧面。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弧面的设置可使转动盘的周侧与弧面紧密贴合,使转动盘能够较为稳定的搁置在升降板上。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有益技术效果:1.通过气缸推动阶梯杆移动,从而带动第一活动杆和第二活动杆之间的角度位置发生变化,以推动升降板完成升降,当升降板与固定板和斜台处于同一水平线时,操作人员转动转盘便可将收卷辊自机架上卸下,实现了快拆,提高了收卷辊的更换效率并提高了产量;2.固定杆周侧固定套设的限位圈滑动嵌设在滑道内,可避免收卷辊在安装时发生偏移,且固定杆的周侧对应设置在U型槽内,将限位板插接至机架内后,便将限位板的转动角度限定,使收卷辊的安装位置得以固定,操作方便且定位精准,安装偏差较小。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沿图1的A-A线的剖面图;图3是图2中B处放大图;图4上图2中C处放大图。附图标记:1、机架;101、侧板;102、固定板;103、斜台;104、支撑机构;2、收卷辊;201、收卷杆;202、固定杆;203、转动盘;204、限位圈;3、滑道;4、滑槽;5、转杆;6、限位板;7、U型槽;8、限位筒;9、限位条;10、伺服电机;11、限位槽;12、底板;13、升降板;14、第一活动杆;15、第二活动杆;16、阶梯杆;17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单色双面印刷机,包括:机架(1)和水平架设于所述机架(1)上的收卷辊(2),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1)包括竖直设置的一对侧板(101)、和固设在两块所述侧板(101)之间的固定板(102)、斜台(103)以及用于支撑所述收卷辊(2)升降的两组支撑机构(104);/n所述收卷辊(2)呈阶梯轴设置,所述收卷辊(2)包括收卷杆(201)、同轴套设于所述收卷杆(201)周侧的固定杆(202)、固定穿设在所述收卷杆(201)周侧的转动盘(203)以及转动嵌设于所述固定杆(202)周侧的一对限位圈(204),且所述限位圈(204)周侧滑动嵌设于所述机架(1)内。/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单色双面印刷机,包括:机架(1)和水平架设于所述机架(1)上的收卷辊(2),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1)包括竖直设置的一对侧板(101)、和固设在两块所述侧板(101)之间的固定板(102)、斜台(103)以及用于支撑所述收卷辊(2)升降的两组支撑机构(104);
所述收卷辊(2)呈阶梯轴设置,所述收卷辊(2)包括收卷杆(201)、同轴套设于所述收卷杆(201)周侧的固定杆(202)、固定穿设在所述收卷杆(201)周侧的转动盘(203)以及转动嵌设于所述固定杆(202)周侧的一对限位圈(204),且所述限位圈(204)周侧滑动嵌设于所述机架(1)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色双面印刷机,其特征在于,两块所述侧板(101)的顶面外延上均水平固设有滑道(3),所述滑道(3)上端面垂直向内开设有供所述限位圈(204)滑移的滑槽(4)。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单色双面印刷机,其特征在于,两块所述侧板(101)的两相对应面均垂直转动嵌设有一根转杆(5),所述转杆(5)远离所述侧板(101)的一端垂直固定穿设有一块限位板(6),所述限位板(6)顶面开设有与所述固定杆(202)直径适配的U型槽(7),且所述收卷杆(201)和所述固定杆(202)的杆部位于所述U型槽(7)内且台阶面活动抵接在所述限位板(6)的侧壁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单色双面印刷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杆(202)的一端套设有一根限位筒(8),所述限位筒(8)的内壁上沿其轴线固定连接有限位条(9),所述限位筒(8)内插接有输出轴与所述固定杆(202)端面抵接的伺服电机(10),所述伺服电机(10)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方亮刘红涛邹春林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科源印刷设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