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效塑封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949667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17 03: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效塑封机,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塑封机加工书本需要人工收集与堆叠的问题,其技术要点是:一种高效塑封机,包括塑封机以及设置在塑封机两侧的传送带,传送带传送方向的尾端设置有用于收集包装后书本的收集部,收集部包括安装架以及升降设置在安装架的承接板,承接板下方设置有用于驱动承接板进行升降的驱动组件,安装架顶部设置有与驱动组件控制连接且检测光线水平的第一红外检测器,第一红外检测器与传送带的传送面高度一致。通过上述方案,实现了对塑封机加工送出的书本进行承接堆叠,降低人工劳动强度与人力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效塑封机
本技术涉及书本加工包装设备的
,尤其是涉及一种高效塑封机。
技术介绍
在流通过程中为了保护书本,方便储运,促进销售,需要为书本进行包装,现有技术中的自动包装过程通常为:首先用一种收缩膜包裹在书本的外边,通过塑封机进行热封、裁剪,最后送入到热烘箱内进行加热,使收缩膜收缩至裹紧书本,便于充分显示书本的外观,提高书本的展销性,增加美观及价值。授权公告号为CN207698200U的中国专利,提出了一种全自动中封塑封机,包括送膜装置、送盒装置、第一切边装置、第二切边装置、切角装置、移载装置;送盒装置用于将包装盒送至送膜装置包膜,第一切边装置布置于送盒装置上料异端;第一切边装置用于切割包装盒第一侧面的塑封膜,并将送膜装置及包装盒中被切割的塑封膜缝合;移载装置架设于第二切边装置和切角装置的上方,分别用于将包装盒从送盒装置中移送至第二切边装置、从第二切边装置移送至切角装置、从切角装置移送至下一工位;所述第二切边装置用于切割包装盒第二侧面的塑封膜,切角装置用于切割包装盒棱边角的塑封膜。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精装书包裹完成后,通常需要由工人在尾端进行人工收集与堆叠,然后在通过人工的形式进行转运,降低了生产效率的同时耗费人力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操作人员便于收集转移书本的高效塑封机。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高效塑封机,包括塑封机以及设置在塑封机两侧的传送带,所述传送带传送方向的尾端设置有用于收集包装后书本的收集部,所述收集部包括安装架以及升降设置在所述安装架的承接板,所述承接板设置有用于驱动所述承接板进行升降的驱动组件,所述安装架顶部设置有与所述驱动组件控制连接且检测光线水平的第一红外检测器,所述第一红外检测器与所述传送带的传送面高度一致,当所述第一红外检测器检测光线被书本遮挡时,所述第一红外检测器控制所述驱动组件下降所述承接板至书本未遮挡所述第一红外检测器。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包装后的书本在通过传送带送出后移动至承接板上,此时书本将遮挡安装架上的第一红外检测光线,从而第一红外检测光线控制驱动组件启动使承接板下降直至承接板上的书本未遮挡第一红外检测器,即书本连同承接板下降至传送带的下方并对传送带送出的下一书本进行承接,最终实现对塑封机所送出的若干书本进行承接堆叠,避免人工在塑封机尾部持续进行堆叠,后续仅需操作人员将承接板上的书本进行转移即可,提高书本加工效率。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承接板下方设有检测光线竖直穿过所述承接板并与所述驱动组件控制连接的第二红外检测器,当所述第二红外检测器检测光线未被遮挡时,所述第二红外检测器控制所述驱动组件上升所述承接板至所述承接板板面与所述传送带共面。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第二红外检测器实现在承接板上的书本被拿走时可触发驱动组件进行上升复位,实现对后续书本进行承接堆叠,使用快捷高效,有效提高书本加工效率。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驱动组件包括驱动电机、设置在所述承接板下方供承接板放置的水平升降板以及竖直设置在所述升降板两侧的驱动丝杆与滑杆,所述驱动丝杆底端与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所述升降板两侧设置有安装块,两组所述安装块上分别开设有供所述驱动丝杆穿过并螺纹配合的螺纹孔以及供所述滑杆滑动穿过的滑孔,两组所述安装块处于所述承接板的两侧,所述升降板与所述承接板之间设置有用于定位所述承接板的定位结构,所述第二红外检测器安装在所述升降板上,所述承接板上贯穿开设有供所述第二检测器的检测光线穿过的检测孔。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升降板通过螺纹孔与驱动丝杆螺纹连接的同时,另一侧借助滑孔与滑杆滑动连接,进而在驱动电机控制驱动丝杆转动时将驱动升降板在竖直方向上进行升降,同时承接板放置在升降板上并通过定位结构进行稳定放置,最终实现承接板在竖直方向由驱动组件带动进行升降,且由于承接板活动放置在升降板上可在需要时将承接板同书本一同转移,使操作人员转移时更加方便快捷。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定位结构包括开设在所述升降板上的定位槽以及设置在所述承接板底面的对接块。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定位槽与对接块的配合使得承接板可稳定放置在升降板上,进而可对书本进行稳定承接。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定位槽在所述升降板远离所述传送带的一侧呈敞口设置,所述定位槽在所述升降板远离传送带一侧的敞口上设置有用于遮挡的锁定杆,所述锁定杆一端与所述升降板转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升降板之间设置有固定件,所述对接块大小与所述定位槽一致。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定位槽在升降板的一侧呈敞口设置使得承接板可直接从升降板的该侧拖出,进而在需要转移承接板与其上书本时方便快捷,同时该处敞口上的锁定杆则可在承接板进行书本承接时后借助固定件封闭该处敞口,进而保证承接板在升降板上得以稳定放置。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锁定杆远离其转动轴向的一端上贯穿开设有固定孔,所述升降板上开设有固定槽,所述固定件为穿过所述固定孔插入所述固定槽内的插接杆。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固定槽与插接杆的插接配合使得锁定杆无法转动,进而对定位槽在升降板的该侧敞口进行遮挡封闭,操作快捷简单,易于使用。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安装架底部设置有用于转移所述承接板以及其上书本的转移板,所述转移板底面设置有转移轮,所述对接块底面向上开设有转移槽,所述转移板上设置有用于插入所述转移槽内的插接凸起,所述转移板远离所述传送带的一侧连接有便于转移推动所述转移板的推手。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借助底面设置有转移轮的转移板使在需要拖出承接板时,通过转移板上的插接凸起与承接板底面对接块的转移槽插接配合,使转移板在向外移动的同时可带出承接板,使得承接板转移更加快捷方便,后续更可直接利用转移板推动转移,无需人工搬运。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升降板两侧的所述安装架上分别开设有供所述驱动丝杆以及所述滑杆放置的安装槽,所述转移板的两侧分别与所述安装架的两侧内壁贴触,所述安装架靠近所述传送带的一侧底部设置有用于抵挡定位所述转移板靠近所述传送带一侧的抵挡板。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保证转移板可快速放置在承接板的下方实现定位,使转移板上的插接凸起可直接处于承接板对接块上的转移槽的正下方,进而后续可直接对准插接进行转移。综上所述,本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为:(1)书本在收集部内实现自动收集堆叠,使员工可在堆叠一定数量后方便快捷的进行整体转移;(2)通过转移板可快速便捷的将承接板转移,人工强度较低,节省人力。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收集部整体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收集部未安装承接板状态下的收集部示意图。附图标记:1、塑封机;101、传送带;2、安装架;3、承接板;4、驱动电机;5、驱动丝杆;6、滑杆;7、安装槽;8、安装块;9、定位槽;10、对接块;11、锁定杆;12、固定孔;13、固定槽;14、插接杆;15、第一红外检测器;16、第二红外检测器;18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效塑封机,包括塑封机(1)以及设置在塑封机(1)两侧的传送带(101),其特征在于:所述传送带(101)传送方向的尾端设置有用于收集包装后书本的收集部,所述收集部包括安装架(2)以及升降设置在所述安装架(2)的承接板(3),所述承接板(3)下方设置有用于驱动所述承接板(3)进行升降的驱动组件,所述安装架(2)顶部设置有与所述驱动组件控制连接且检测光线水平的第一红外检测器(15),所述第一红外检测器(15)与所述传送带(101)的传送面高度一致,当所述第一红外检测器(15)检测光线被书本遮挡时,所述第一红外检测器(15)控制所述驱动组件下降所述承接板(3)至书本未遮挡所述第一红外检测器(15)。/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效塑封机,包括塑封机(1)以及设置在塑封机(1)两侧的传送带(101),其特征在于:所述传送带(101)传送方向的尾端设置有用于收集包装后书本的收集部,所述收集部包括安装架(2)以及升降设置在所述安装架(2)的承接板(3),所述承接板(3)下方设置有用于驱动所述承接板(3)进行升降的驱动组件,所述安装架(2)顶部设置有与所述驱动组件控制连接且检测光线水平的第一红外检测器(15),所述第一红外检测器(15)与所述传送带(101)的传送面高度一致,当所述第一红外检测器(15)检测光线被书本遮挡时,所述第一红外检测器(15)控制所述驱动组件下降所述承接板(3)至书本未遮挡所述第一红外检测器(1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塑封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承接板(3)下方设有检测光线竖直穿过所述承接板(3)并与所述驱动组件控制连接的第二红外检测器(16),当所述第二红外检测器(16)检测光线未被遮挡时,所述第二红外检测器(16)控制所述驱动组件上升所述承接板(3)至所述承接板(3)板面与所述传送带(101)共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高效塑封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包括驱动电机(4)、设置在所述承接板(3)下方供承接板(3)放置的水平升降板(23)以及竖直设置在所述升降板(23)两侧的驱动丝杆(5)与滑杆(6),所述驱动丝杆(5)底端与所述驱动电机(4)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所述升降板(23)两侧设置有安装块(8),两组所述安装块(8)上分别开设有供所述驱动丝杆(5)穿过并螺纹配合的螺纹孔以及供所述滑杆(6)滑动穿过的滑孔,两组所述安装块(8)处于所述承接板(3)的两侧,所述升降板(23)与所述承接板(3)之间设置有用于定位所述承接板(3)的定位结构,所述第二红外检测器(16)安装在所述升降板(23)上,所述承接板(3)上贯穿开设有供所述第二红外检测器(16)的检测光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左仁德施玉超彭泉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科源印刷设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