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计算机控制的智能小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948784 阅读:4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17 03:40
一种基于计算机控制的智能小车,包括车底板,车底板的底面左右两侧分别安装一组第一电动伸缩杆,每组第一电动伸缩杆包括两根活动端朝下的沿车底板水平中心线对称的第一电动伸缩杆,每组第一电动伸缩杆的活动端内侧之间均设有前后方向的第一辊体,第一辊体转轴的前端均贯穿对应的第一电动伸缩杆且位于对应的第一电动伸缩杆前侧。本设计采用第一电动伸缩杆与对应的第二电动伸缩杆协同配合的方式,逐步的实现将第一辊体与对应的第二辊体爬上台阶,不会造成车底板上方的物品摇晃或是倾斜,整个移动过程平稳能够确保物品的完整,同时全自动化操作,无需人工进行移动,省时省力,工作效率高,能够有效的降低人工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计算机控制的智能小车
本技术属于智能运输设备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基于计算机控制的智能小车。
技术介绍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科技的进步,智能化设备逐渐涉及到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尤其是运输设备的智能化程度越来越高;但是现在很多商店与超市对于货物的转移和搬运大多还是采用人工进行搬运或是人工推小车的方式进行搬运,费时费力,且工作效率较低,尤其采用手推小车搬运易碎物品,如果遇到台阶容易造成小车剧烈摇晃震动,从而造成物品破碎,造成经济损失。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基于计算机控制的智能小车,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基于计算机控制的智能小车,包括车底板,车底板的底面左右两侧分别安装一组第一电动伸缩杆,每组第一电动伸缩杆包括两根活动端朝下的沿车底板水平中心线对称的第一电动伸缩杆,每组第一电动伸缩杆的活动端内侧之间均设有前后方向的第一辊体,第一辊体转轴的后端均轴承连接对应的第一电动伸缩杆的对应侧,第一辊体转轴的前端均贯穿对应的第一电动伸缩杆且位于对应的第一电动伸缩杆前侧,第一电动伸缩杆的一侧均铰接连接第二电动伸缩杆,前后对应的两电动伸缩杆的活动端内侧轴承安装前后方向的第二辊体,位于车底板一侧的第一辊体、第二辊体之间通过皮带连接,第一辊体转轴的前部、第二辊体转轴的前部均轴承套装圆环,第一辊体与对应的第二辊体的圆环之间固定安装连杆,每组第一电动伸缩杆均设有驱动对应的第一辊体转动的动力装置,车底板的前面固定安装控制器,车底板的顶面固定安装电源,车底板对应第二辊体的一侧中部固定安装摄像头,摄像头、动力装置、控制器分别与电源连接,动力装置与控制器连接。如上所述的一种基于计算机控制的智能小车,所述的动力装置包括伸缩杆、电机,每组第一电动伸缩杆中位于前侧的第一电动伸缩杆的前面均固定安装活动端朝下的伸缩杆,伸缩杆的活动端均固定安装电机,电机的输出轴分别固定连接对应的第一辊体转轴的前端,电机分别与控制器、电源连接。如上所述的一种基于计算机控制的智能小车,所述的电源为蓄电池。如上所述的一种基于计算机控制的智能小车,所述的车底板的底面左右两侧分别轴承安装转盘,转盘的底面前后两侧均固定安装活动端朝下的第一电动伸缩杆;转盘的下部均固定套装第一齿轮,车底板底面对应每个转盘开设竖向的凹槽,凹槽内均固定安装输出轴朝下的第二电机,第二电机的输出轴均固定安装第二齿轮,第二齿轮与对应的第一齿轮啮合配合,第二电机均分别与控制器、电源连接。本技术的优点是:本技术在平地进行移动时,初始状态如图1所示,车底板的左侧为前进方向,在控制器的控制下,连杆处于水平状态,每组第一辊体与对应的第二辊体的中心线处于同一平面,在动力装置的驱动下每组第一辊体均转动,第一辊体的转动带动对应的皮带向前进方向移动,从而使得整个装置移动;当摄像头拍摄到前方的台阶时,在控制器的控制下,如图3所示,左侧的第二电动伸缩杆同时收缩,由于第一电动伸缩杆固定连接车底板底面,且两圆环之间通过连杆固定连接,第二电动伸缩杆铰接连接对应的第一电动伸缩杆,使得左侧的第二电动伸缩杆与对应的第一电动伸缩杆之间的夹角增大,左侧的连杆倾斜,左侧的第二辊体的中心线高于对应的第一辊体的中心线,当左侧的第二辊体位于台阶上方时,左侧的皮带底面与台阶的顶面接触,两动力装置同时驱动对应组的第一辊体转动,使得每组第一辊体和第二辊体均向前移动,从而使得左侧的皮带与台阶顶面的接触面积逐渐增大,同时左侧的第一电动伸缩杆逐渐收缩,且左侧的第二电动伸缩杆逐渐伸长,从而左侧的第一辊体位置逐渐提升,当左侧的第一辊体底面的皮带与台阶接触时,车底板左侧的第一辊体、第二辊体均位于台阶上方,连杆恢复水平,同理,当右侧的第二辊体移动至考级台阶时,也以上述方式爬上台阶;本技术构思巧妙,采用第一电动伸缩杆与对应的第二电动伸缩杆协同配合的方式,逐步的实现将第一辊体与对应的第二辊体爬上台阶,且整个爬上台阶的过程中,车底板始终保持水平状态,不会造成车底板上方的物品摇晃或是倾斜,整个移动过程平稳能够确保物品的完整,同时本技术采用全自动化的操作,无需人工进行移动,省时省力,工作效率高,能够有效的降低人工成本。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A向视图的放大图;图3是本技术的使用状态图;图4是图1Ⅰ局部的放大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一种基于计算机控制的智能小车,如图所示,包括车底板1,车底板1的底面左右两侧分别安装一组第一电动伸缩杆2,每组第一电动伸缩杆2包括两根活动端朝下的沿车底板1水平中心线对称的第一电动伸缩杆2,每组第一电动伸缩杆2的活动端内侧之间均设有前后方向的第一辊体3,第一辊体3转轴的后端均轴承连接对应的第一电动伸缩杆2的对应侧,第一辊体3转轴的前端均贯穿对应的第一电动伸缩杆2且位于对应的第一电动伸缩杆2前侧,第一电动伸缩杆2的一侧均铰接连接第二电动伸缩杆4,前后对应的两电动伸缩杆4的活动端内侧轴承安装前后方向的第二辊体5,位于车底板1一侧的第一辊体3、第二辊体5之间通过皮带6连接,第一辊体3转轴的前部、第二辊体5转轴的前部均轴承套装圆环7,第一辊体3与对应的第二辊体5的圆环7之间固定安装连杆8,每组第一电动伸缩杆2均设有驱动对应的第一辊体3转动的动力装置,车底板1的前面固定安装控制器9,车底板1的顶面固定安装电源10,车底板1对应第二辊体5的一侧中部固定安装摄像头13,摄像头13、动力装置、控制器9分别与电源连接,动力装置与控制器9连接。本技术在平地进行移动时,初始状态如图1所示,车底板1的左侧为前进方向,在控制器9的控制下,连杆8处于水平状态,每组第一辊体3与对应的第二辊体5的中心线处于同一平面,在动力装置的驱动下每组第一辊体3均转动,第一辊体3的转动带动对应的皮带6向前进方向移动,从而使得整个装置移动;当摄像头13拍摄到前方的台阶时,在控制器9的控制下,如图3所示,左侧的第二电动伸缩杆4同时收缩,由于第一电动伸缩杆2固定连接车底板1底面,且两圆环7之间通过连杆8固定连接,第二电动伸缩杆4铰接连接对应的第一电动伸缩杆2,使得左侧的第二电动伸缩杆4与对应的第一电动伸缩杆2之间的夹角增大,左侧的连杆8倾斜,左侧的第二辊体5的中心线高于对应的第一辊体3的中心线,当左侧的第二辊体5位于台阶上方时,左侧的皮带5底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计算机控制的智能小车,其特征在于:包括车底板(1),车底板(1)的底面左右两侧分别安装一组第一电动伸缩杆(2),每组第一电动伸缩杆(2)包括两根活动端朝下的沿车底板(1)水平中心线对称的第一电动伸缩杆(2),每组第一电动伸缩杆(2)的活动端内侧之间均设有前后方向的第一辊体(3),第一辊体(3)转轴的后端均轴承连接对应的第一电动伸缩杆(2)的对应侧,第一辊体(3)转轴的前端均贯穿对应的第一电动伸缩杆(2)且位于对应的第一电动伸缩杆(2)前侧,第一电动伸缩杆(2)的一侧均铰接连接第二电动伸缩杆(4),前后对应的两电动伸缩杆(4)的活动端内侧轴承安装前后方向的第二辊体(5),位于车底板(1)一侧的第一辊体(3)、第二辊体(5)之间通过皮带(6)连接,第一辊体(3)转轴的前部、第二辊体(5)转轴的前部均轴承套装圆环(7),第一辊体(3)与对应的第二辊体(5)的圆环(7)之间固定安装连杆(8),每组第一电动伸缩杆(2)均设有驱动对应的第一辊体(3)转动的动力装置,车底板(1)的前面固定安装控制器(9),车底板(1)的顶面固定安装电源(10),车底板(1)对应第二辊体(5)的一侧中部固定安装摄像头(13),摄像头(13)、动力装置、控制器(9)分别与电源连接,动力装置与控制器(9)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计算机控制的智能小车,其特征在于:包括车底板(1),车底板(1)的底面左右两侧分别安装一组第一电动伸缩杆(2),每组第一电动伸缩杆(2)包括两根活动端朝下的沿车底板(1)水平中心线对称的第一电动伸缩杆(2),每组第一电动伸缩杆(2)的活动端内侧之间均设有前后方向的第一辊体(3),第一辊体(3)转轴的后端均轴承连接对应的第一电动伸缩杆(2)的对应侧,第一辊体(3)转轴的前端均贯穿对应的第一电动伸缩杆(2)且位于对应的第一电动伸缩杆(2)前侧,第一电动伸缩杆(2)的一侧均铰接连接第二电动伸缩杆(4),前后对应的两电动伸缩杆(4)的活动端内侧轴承安装前后方向的第二辊体(5),位于车底板(1)一侧的第一辊体(3)、第二辊体(5)之间通过皮带(6)连接,第一辊体(3)转轴的前部、第二辊体(5)转轴的前部均轴承套装圆环(7),第一辊体(3)与对应的第二辊体(5)的圆环(7)之间固定安装连杆(8),每组第一电动伸缩杆(2)均设有驱动对应的第一辊体(3)转动的动力装置,车底板(1)的前面固定安装控制器(9),车底板(1)的顶面固定安装电源(10),车底板(1)对应第二辊体(5)的一侧中部固定安装摄像头(13),摄像头(13)、动力装置、控制器(9)分别与电源连接,动力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韦福洋李秋韵胡若琛
申请(专利权)人: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