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滑索游乐设施的滑车专用放行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948258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17 03: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滑索游乐设施的滑车专用放行装置,所述滑车后端设置有一固定杆,所述滑车专用放行装置包括中空的气缸壳体,所述气缸壳体内从左至右依次设置有一气缸活塞和一限位块,所述气缸活塞上设置有一活塞杆,所述活塞杆顶部穿过所述限位块并露出所述气缸壳体,所述活塞杆上套设有一复位弹簧,且复位弹簧位于所述气缸活塞和限位块之间,所述气缸壳体的尾部连接有一进气管,所述气缸壳体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分别铰接设置有第一夹持臂、第二夹持臂,所述活塞杆的顶部活动连接有上前拉连接杆和下前拉连接杆,所述上前拉连接杆与所述第一夹持臂铰接连接,所述下前拉连接杆与所述第二夹持臂铰接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高了滑车放行的安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滑索游乐设施的滑车专用放行装置
本技术涉及特种设备
,特别是一种滑索游乐设施的滑车专用放行装置。
技术介绍
滑索是属于无动力类大型游乐设施,其承载索分别固定在上下站的立柱上,乘客通过座袋与滑车连接,凭借上下站高低落差,利用乘客及滑车的重量沿承载索向下站运行的游乐设施。乘客坐上座袋后,需要将座袋与滑车手工连接,在连接好,并系好安全带及确认下站各项准备工作就绪后方能将滑车放行,否则任何一项准备工作未完成而滑车已滑下站,就可能导致事故的发生,因此,滑车放行的装置一定是滑索设备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早期的滑索未配放行装置,放行是靠乘客的脚抬起后,乘客及滑车靠重力自行下滑,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目前国内采用的滑车放行装置大多是简易弹簧复位的小板钩锁定在上站,要放行滑车则抬起小板钩,不放行时就放下就小板钩,其弊端在于放行小板钩头做得太长太弯,则不容易释放,做得太短太直,则可能未完全完成准备工作就意外滑出,导致事故的发生,也有较大的安全隐患,并非有效可靠的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为克服上述问题,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滑索游乐设施的滑车专用放行装置,不仅能有效地替代原有的简易放行小板钩,且克服了小板钩所有包括不安全、不可靠等缺点。本技术采用以下方案实现:一种滑索游乐设施的滑车专用放行装置,所述滑车后端设置有一固定杆,所述滑车专用放行装置包括中空的气缸壳体,所述气缸壳体内从左至右依次设置有一气缸活塞和一限位块,所述气缸活塞上设置有一活塞杆,所述活塞杆顶部穿过所述限位块并露出所述气缸壳体,所述活塞杆上套设有一复位弹簧,且复位弹簧位于所述气缸活塞和限位块之间,所述气缸壳体的尾部连接有一进气管,所述气缸壳体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分别铰接设置有第一夹持臂、第二夹持臂,所述活塞杆的顶部活动连接有上前拉连接杆和下前拉连接杆,所述上前拉连接杆与所述第一夹持臂铰接连接,所述下前拉连接杆与所述第二夹持臂铰接连接,所述活塞杆前后移动能带动上前拉连接杆和下前拉连接杆进行张开和收紧操作,从而上前拉连接杆和下前拉连接杆能带动第一夹持臂、第二夹持臂对固定杆进行夹紧和松开操作。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夹持臂和第二夹持臂结构相同,第一夹持臂包括后拉杆和前拉杆,所述后拉杆一端通过第一铰接部与所述气缸壳体的表面连接,所述后拉杆另一端与所述前拉杆铰接连接,所述上前拉连接杆通过第二铰接部与所述前拉杆连接,所述前拉杆的端部夹持在所述固定杆上。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夹持臂的前拉杆端部和第二夹持臂的前拉杆端部之间设置有一保险销。进一步的,所述滑车专用放行装置包括二位三通常闭式换向阀和空压机,所述空压机连接有一气管,所述气管上设置有第一铜球阀、第二铜球阀、所述二位三通常闭式换向阀,所述气管和所述进气管连接。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的装置不仅能有效地替代原有的简易放行小板钩,克服了现有小板钩所有包括不安全、不可靠等缺点,作为一套完整的滑车放行装置,实现设备使用时的便捷、安全,对操作人员人性化设计的同时有效提高设备的使用效率,也能间接大幅提高经济效益。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说明。请参阅图1所示,本技术的第一实施例一种滑索游乐设施的滑车专用放行装置,所述滑车(未图示)后端设置有一固定杆100,所述滑车专用放行装置包括中空的气缸壳体1,所述气缸壳体1内从左至右依次设置有一气缸活塞2和一限位块3,所述气缸活塞2上设置有一活塞杆4,所述活塞杆4顶部穿过所述限位块3并露出所述气缸壳体1,所述活塞杆4上套设有一复位弹簧5,且复位弹簧5位于所述气缸活塞2和限位块3之间,复位弹簧5能对气缸活塞2进行复位操作,所述气缸壳体1的尾部连接有一进气管10,所述气缸壳体1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分别铰接设置有第一夹持臂6、第二夹持臂7,所述活塞杆4的顶部活动连接有上前拉连接杆41和下前拉连接杆42,所述上前拉连接杆41与所述第一夹持臂6铰接连接,所述下前拉连接杆42与所述第二夹持臂7铰接连接,所述活塞杆4前后移动能带动上前拉连接杆41和下前拉连接杆42进行张开和收紧操作,从而上前拉连接杆41和下前拉连接杆42能带动第一夹持臂6、第二夹持臂7对固定杆100进行夹紧和松开操作,这样第一夹持臂6、第二夹持臂7对固定杆100进行夹紧时,就能确保滑车不会滑行,第一夹持臂6、第二夹持臂7对固定杆100进行松开时,此时由于乘客和滑车自身的重力即可安全滑出。在本技术中,所述第一夹持臂6和第二夹持臂7结构相同,第一夹持臂6包括后拉杆61和前拉杆62,所述后拉杆61一端通过第一铰接部63与所述气缸壳体1的表面连接,所述后拉杆61另一端与所述前拉杆62铰接连接,所述上前拉连接杆41通过第二铰接部64与所述前拉杆62连接,所述前拉杆的端部夹持在所述固定杆上。同样的,第二夹持臂7包括后拉杆和前拉杆,第二夹持臂的后拉杆一端通过第三铰接部与所述气缸壳体的表面连接,第二夹持臂的后拉杆另一端与第二夹持臂的前拉杆铰接连接,所述下前拉连接杆42通过第四铰接部与第二夹持臂的前拉杆连接,所述第二夹持臂的前拉杆的端部夹持在所述固定杆上。这样活塞杆4前后移动能带动上前拉连接杆41和下前拉连接杆42进行张开和收紧操作,从而上前拉连接杆41和下前拉连接杆42能带动两个前拉杆对固定杆100进行夹紧和松开操作。在本技术中,所述第一夹持臂6的前拉杆端部和第二夹持臂7的前拉杆端部之间设置有一保险销8,该保险销能进一步防止两个前拉杆意外开启;保证了滑车放行的安全性。请参阅图2所示,是本技术的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该第二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的区别在于:所述滑车专用放行装置包括二位三通常闭式换向阀9和空压机11,所述空压机11连接有一气管12,所述气管12上设置有第一铜球阀13、第二铜球阀14、所述二位三通常闭式换向阀9,所述气管12和所述进气管10连接。该二位三通常闭式换向阀9能阻断或者导通空压机往进气管10输送压缩空气。本技术的工作原理为:当乘客坐上固定在滑车上座袋并系好安全带后,当释放滑车时,需将滑车专用放行装置打开,滑车才能在乘客和滑车自身的重力下滑出,此时首先将保险销8取下,按压二位三通常闭式换向阀9(简称“换向阀”)上手动按钮,换向阀得电后管路接通,空压机16将压缩空气通过进气管通入气缸壳体的左腔,在压缩空气作用下,克服复位弹簧的作用力将气缸活塞2向右推移,将活塞杆4右推,推动上前拉连接杆和下前拉连接杆右移进行张开,撑开第一夹持臂6、第二夹持臂7的前拉杆,使前拉杆张开,此时由于乘客和滑车自身的重力即可安全滑出;当滑车回到上站的本装置中,需要锁定时,只需松开换向阀手动按钮,此时换向阀失电后阻断了管路的接通,压缩空气无法通过进气管到达气缸壳体左腔,此时在复位弹簧的作用下,将气缸活塞和活塞杆左推,上前拉连接杆和下前拉连接杆左移,将两根前拉杆往左下方拉直至闭合,第一夹持臂6、第二夹持臂7对固定杆100进行夹紧;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滑索游乐设施的滑车专用放行装置,所述滑车后端设置有一固定杆,其特征在于:所述滑车专用放行装置包括中空的气缸壳体,所述气缸壳体内从左至右依次设置有一气缸活塞和一限位块,所述气缸活塞上设置有一活塞杆,所述活塞杆顶部穿过所述限位块并露出所述气缸壳体,所述活塞杆上套设有一复位弹簧,且复位弹簧位于所述气缸活塞和限位块之间,所述气缸壳体的尾部连接有一进气管,所述气缸壳体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分别铰接设置有第一夹持臂、第二夹持臂,所述活塞杆的顶部活动连接有上前拉连接杆和下前拉连接杆,所述上前拉连接杆与所述第一夹持臂铰接连接,所述下前拉连接杆与所述第二夹持臂铰接连接,所述活塞杆前后移动能带动上前拉连接杆和下前拉连接杆进行张开和收紧操作,从而上前拉连接杆和下前拉连接杆能带动第一夹持臂、第二夹持臂对固定杆进行夹紧和松开操作。/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滑索游乐设施的滑车专用放行装置,所述滑车后端设置有一固定杆,其特征在于:所述滑车专用放行装置包括中空的气缸壳体,所述气缸壳体内从左至右依次设置有一气缸活塞和一限位块,所述气缸活塞上设置有一活塞杆,所述活塞杆顶部穿过所述限位块并露出所述气缸壳体,所述活塞杆上套设有一复位弹簧,且复位弹簧位于所述气缸活塞和限位块之间,所述气缸壳体的尾部连接有一进气管,所述气缸壳体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分别铰接设置有第一夹持臂、第二夹持臂,所述活塞杆的顶部活动连接有上前拉连接杆和下前拉连接杆,所述上前拉连接杆与所述第一夹持臂铰接连接,所述下前拉连接杆与所述第二夹持臂铰接连接,所述活塞杆前后移动能带动上前拉连接杆和下前拉连接杆进行张开和收紧操作,从而上前拉连接杆和下前拉连接杆能带动第一夹持臂、第二夹持臂对固定杆进行夹紧和松开操作。


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美强许竞邓志华颜朝友陈伟斌吴晓梅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省特种设备检验研究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