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梯底坑人员意外坠落保护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267635 阅读:3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11 09:23
本技术属于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梯底坑人员意外坠落保护结构,包括丝线安全网以及设置在丝线安全网边缘的边框a,边框a的上表面倾斜安装有多个红外传感器,红外传感器的出射光束均射在电梯井的上壁,边框a上设置有与红外传感器连接的控制器,边框a的下表面设置有升降机构,边框a的下方设置有与升降机构连接的金属安全网,金属安全网的内部设置有触发件;触发件包括安装在金属安全网中部的安全气囊总成,金属安全网的孔中均安装有海绵柱,海绵柱的两端分别延伸出金属安全网的孔。本技术可以随人员坠落高度的增加来减小两层安全网的间距,且两层安全网留出足够的间距,防止丝线安全网卡住坠落人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建筑施工,具体涉及一种电梯底坑人员意外坠落保护结构


技术介绍

1、随着高层楼的建设,电梯在各个城市逐渐普及,人们安全使用电梯的意识需要加强,尤其是儿童,在楼道玩耍时偶尔拔开电梯门,极易跌入电梯井造成事故发生,在电梯井施工时,加装防坠网是必要的。

2、现有电梯井加装防坠网时,一般用金属边框支撑防坠网的边缘,通过穿墙钉将金属边框固定在电梯井的下部,并在一定高度悬空,留出受压形变的安全空间。

3、防坠网防坠过程中,为了提高防护性能,一般加设第二层防坠网,而双层防坠网的间距不方便调节,该间距过大,容易阻碍电梯运行,该间距过小,上面的防坠网受压容易局部破裂,破裂处卡住坠落人员肢体引起血液循环不畅,为此我们提出一种电梯底坑人员意外坠落保护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梯底坑人员意外坠落保护结构,可以随人员坠落高度的增加来减小两层安全网的间距,且两层安全网留出足够的间距,防止丝线安全网卡住坠落人员。

2、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具体如下:

3、一种电梯底坑人员意外坠落保护结构,包括丝线安全网以及设置在丝线安全网边缘的边框a,所述边框a的上表面倾斜安装有多个红外传感器,所述红外传感器的出射光束均射在电梯井的上壁,所述边框a上设置有与红外传感器连接的控制器,所述边框a的下表面设置有升降机构,所述边框a的下方设置有与升降机构连接的金属安全网,所述金属安全网的内部设置有触发件;

4、所述触发件包括安装在金属安全网中部的安全气囊总成,所述金属安全网的孔中均安装有海绵柱,所述海绵柱的两端分别延伸出金属安全网的孔,工作时,由多个红外传感器检测到人员坠落信号,人员从二层楼坠落,会击破丝线安全网落在金属安全网上,用海绵柱进行缓冲,而从三层楼以上坠落时,升降机构抬升金属安全网,金属安全网抬升的高度随人员坠落的高度增大,可以随人员坠落高度的增加来减小两层安全网的间距,且两层安全网留出足够的间距,防止丝线安全网卡住坠落人员,丝线安全网和金属安全网均靠近电梯井坑底,不会阻碍电梯的运行,并且坠落人员触发安全气囊总成,利用膨胀的安全气囊总成再次缓冲,对坠落人员进一步保护。

5、所述升降机构包括固定安装在边框a下表面的多个电动伸缩杆,所述电动伸缩杆的输出端均竖直朝下延伸且之间固定安装有边框b,所述边框b和边框a均呈凹形结构且开口方向相同,所述边框b的内侧固定连接于金属安全网的边缘,电动伸缩杆的输出端伸长,可以降下边框b和金属安全网,反之,电动伸缩杆的输出端缩短,可以抬升边框b和金属安全网。

6、所述安全气囊总成的外侧粘接有同轴的法兰环,所述法兰环的外侧嵌入安装在金属安全网的中部且上边缘向外翻折,在安全气囊总成的外部进行防护,避免金属安全网受坠落人员下压时割裂安全气囊总成。

7、所述海绵柱的上表面之间粘接有皮革套,所述皮革套的中间开设有圆孔且该圆孔被安全气囊总成的上端穿过,加强海绵柱之间的联系,且在海绵柱的间隙进行防护,隔开坠落人员和金属安全网,避免坠落人员接触金属安全网。

8、所述丝线安全网的中间开设有空洞,便于电梯轿厢底部安全钳穿过,且丝线安全网与电梯轿厢底部之间留有100-200mm的安全距离。

9、所述空洞的边缘粘接有橡皮筋,所述橡皮筋呈环状结构,对丝线安全网位于空洞边缘的位置进行加强,缓解丝线安全网的表面张力,防止被电梯下降带来的气流击破。

10、本技术取得的技术效果为:

11、本技术的一种电梯底坑人员意外坠落保护结构,工作时,由多个红外传感器检测到人员坠落信号,人员从二层楼坠落,会击破丝线安全网落在金属安全网上,用海绵柱进行缓冲,而从三层楼以上坠落时,升降机构抬升金属安全网,金属安全网抬升的高度随人员坠落的高度增大,可以随人员坠落高度的增加来减小两层安全网的间距,且两层安全网留出足够的间距,防止丝线安全网卡住坠落人员,丝线安全网和金属安全网均靠近电梯井坑底,不会阻碍电梯的运行,并且坠落人员触发安全气囊总成,利用膨胀的安全气囊总成再次缓冲,对坠落人员进一步保护。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梯底坑人员意外坠落保护结构,包括丝线安全网(1)以及设置在丝线安全网(1)边缘的边框a(2),其特征在于:所述边框a(2)的上表面倾斜安装有多个红外传感器(3),所述红外传感器(3)的出射光束均射在电梯井的上壁,所述边框a(2)上设置有与红外传感器(3)连接的控制器(4),所述边框a(2)的下表面设置有升降机构,所述边框a(2)的下方设置有与升降机构连接的金属安全网(5),所述金属安全网(5)的内部设置有触发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梯底坑人员意外坠落保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机构包括固定安装在边框a(2)下表面的多个电动伸缩杆(8),所述电动伸缩杆(8)的输出端均竖直朝下延伸且之间固定安装有边框b(9),所述边框b(9)和边框a(2)均呈凹形结构且开口方向相同,所述边框b(9)的内侧固定连接于金属安全网(5)的边缘。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梯底坑人员意外坠落保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全气囊总成(6)的外侧粘接有同轴的法兰环(10),所述法兰环(10)的外侧嵌入安装在金属安全网(5)的中部且上边缘向外翻折。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梯底坑人员意外坠落保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海绵柱(7)的上表面之间粘接有皮革套(11),所述皮革套(11)的中间开设有圆孔且该圆孔被安全气囊总成(6)的上端穿过。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梯底坑人员意外坠落保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丝线安全网(1)的中间开设有空洞(12)。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电梯底坑人员意外坠落保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洞(12)的边缘粘接有橡皮筋(13),所述橡皮筋(13)呈环状结构。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梯底坑人员意外坠落保护结构,包括丝线安全网(1)以及设置在丝线安全网(1)边缘的边框a(2),其特征在于:所述边框a(2)的上表面倾斜安装有多个红外传感器(3),所述红外传感器(3)的出射光束均射在电梯井的上壁,所述边框a(2)上设置有与红外传感器(3)连接的控制器(4),所述边框a(2)的下表面设置有升降机构,所述边框a(2)的下方设置有与升降机构连接的金属安全网(5),所述金属安全网(5)的内部设置有触发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梯底坑人员意外坠落保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机构包括固定安装在边框a(2)下表面的多个电动伸缩杆(8),所述电动伸缩杆(8)的输出端均竖直朝下延伸且之间固定安装有边框b(9),所述边框b(9)和边框a(2)均呈凹形结构且开口方向相同,所述边框b(9)的内侧固定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曾钦达曾耀传颜朝友刘爱国罗立辉许竞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省特种设备检验研究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