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连续冲压落料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938395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17 03: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连续冲压落料机构,使用时,驱动电机带动主齿轮带动左齿轮和右齿轮转动,左齿轮和右齿轮带动左嵌设箱和右嵌设箱内的左模具和右模具转动,驱动电机也带动驱动杆上端的冲压模具转动,当左嵌设箱和右嵌设箱转动的时候,左嵌设箱和右嵌设箱两端的接触凸块在转动的同时与接触杆接触的时候,接触杆的另一端与接触开关接触进行开关,使得冲压装置对左模具和右模具进行冲压,使得左冲压块和右冲压块分别位于两个加工位的侧方,冲压加工时,通过驱动电机带动冲压装置间歇转动,从而完成不同工位的冲压加工,能够实现连续冲压加工,提高了自动化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连续冲压落料机构
本技术涉及冲压模具几乎领域,具体是一种连续冲压落料机构。
技术介绍
冲压是靠压力机和模具对板材、带材、管材和型材等施加外力,使之产生塑性变形或分离,从而获得所需形状和尺寸的工件(冲压件)的成形加工方法。冲压和锻造同属塑性加工(或称压力加工),合称锻压。冲压的坯料主要是热轧和冷轧的钢板和钢带。全世界的钢材中,有60~70%是板材,其中大部分经过冲压制成成品。汽车的车身、底盘、油箱、散热器片,锅炉的汽包,容器的壳体,电机、电器的铁芯硅钢片等都是冲压加工的。仪器仪表、家用电器、自行车、办公机械、生活器皿等产品中,也有大量冲压件。冲压加工是借助于常规或专用冲压设备的动力,使板料在模具里直接受到变形力并进行变形,从而获得一定形状,尺寸和性能的产品零件的生产技术。板料,模具和设备是冲压加工的三要素。现有技术中的冲压装置,只能进行单方面间断性的冲压,无法实现连续的冲压加工,其自动化程度较低,浪费人力物力。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提供了一种连续冲压落料机构,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连续冲压落料机构,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连续冲压落料机构,包括底座、驱动杆和冲压装置;所述底座的下侧两端均设有支撑腿,且支撑腿的下侧端部设有滚轮,且底座的上侧左端设有左嵌设箱,底座的上侧右端设有右嵌设箱,且底座内部下端的中间位置设有驱动电机,且驱动电机的上侧端部设有驱动杆,且驱动杆远离驱动电机的远侧端部贯穿延伸至底座的上侧外端,且驱动杆的贯穿端设有冲压装置,冲压装置的左侧端部设有左冲压块,冲压装置的右侧端部设有右冲压块,且驱动杆与驱动电机的连接处设有主齿轮,且底座内部左侧设有左转动柱,左转动柱上设有左齿轮,底座的内部右侧设有右转动柱,且右转动柱上设有右齿轮;所述左转动柱和右转动柱的上侧端部均贯穿延伸至底座的上侧外端,且左转动柱和右转动柱的上侧贯穿端分别与左嵌设箱和右嵌设箱,左嵌设箱和右嵌设箱的上侧左右两端均设有接触凸块,左嵌设箱和右嵌设箱内部上侧安装有左模具和右模具,且左冲压块和右冲压块分别接触左嵌设箱和右嵌设箱上,且冲压装置的下侧两端均设有接触开关,冲压装置的下侧两端面均设有折弯状的嵌设滑槽,且嵌设滑槽上嵌设安装有嵌设滑块,且嵌设滑块与嵌设滑槽的折弯端连接有连接弹簧,且嵌设滑块的下侧端部设有接触杆。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接触杆的两侧端部分别与接触开关和接触凸块相互接触。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主齿轮分别与左齿轮和右齿轮相互啮合设置,且左齿轮和右齿轮与主齿轮啮合之间的啮合齿方向相反。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左冲压块和右冲压块分别与左模具和右模具相互冲压接触。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驱动电机、冲压装置与接触开关均与外部电源和外部单片机之间电性连接,且外部单片机的型号:PIC18F4610-I/P。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装置适用于多种冲压落料场合,使用时,驱动电机带动主齿轮带动左齿轮和右齿轮转动,左齿轮和右齿轮带动左嵌设箱和右嵌设箱内的左模具和右模具转动,驱动电机也带动驱动杆上端的冲压模具转动,当左嵌设箱和右嵌设箱转动的时候,左嵌设箱和右嵌设箱两端的接触凸块在转动的同时与接触杆接触的时候,接触杆的另一端与接触开关接触进行开关,使得冲压装置对左模具和右模具进行冲压,使得左冲压块和右冲压块分别位于两个加工位的侧方,冲压加工时,通过驱动电机带动冲压装置间歇转动,从而完成不同工位的冲压加工,能够实现连续冲压加工,提高了自动化率。附图说明图1为一种连续冲压落料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一种连续冲压落料机构俯视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一种连续冲压落料机构A处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滚轮、2-支撑腿、3-底座、4-左转动柱、5-左齿轮、6-接触凸块、7-左嵌设箱、8-左模具、9-驱动电机、10-左冲压块、11-冲压装置、12-驱动杆、13-主齿轮、14-右冲压块、15-右模具、16-右转动柱、17-右齿轮、18-右嵌设箱、19-接触开关、20-接触杆、21-嵌设滑槽、22-嵌设滑块、23-连基弹簧。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3,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连续冲压落料机构,包括底座3、驱动杆12和冲压装置11;所述底座1的下侧两端均设有支撑腿2,且支撑腿2的下侧端部设有滚轮1,且底座3的上侧左端设有左嵌设箱7,底座3的上侧右端设有右嵌设箱18,且底座3内部下端的中间位置设有驱动电机9,且驱动电机9的上侧端部设有驱动杆12,且驱动杆12远离驱动电机9的远侧端部贯穿延伸至底座3的上侧外端,且驱动杆12的贯穿端设有冲压装置11,冲压装置11的左侧端部设有左冲压块10,冲压装置11的右侧端部设有右冲压块14,且驱动杆12与驱动电机9的连接处设有主齿轮13,且底座3内部左侧设有左转动柱4,左转动柱4上设有左齿轮5,底座3的内部右侧设有右转动柱16,且右转动柱16上设有右齿轮17;所述左转动柱4和右转动柱16的上侧端部均贯穿延伸至底座3的上侧外端,且左转动柱4和右转动柱16的上侧贯穿端分别与左嵌设箱7和右嵌设箱18,左嵌设箱7和右嵌设箱18的上侧左右两端均设有接触凸块6,左嵌设箱7和右嵌设箱18内部上侧安装有左模具8和右模具15,且左冲压块10和右冲压块14分别接触左嵌设箱7和右嵌设箱18上,且冲压装置11的下侧两端均设有接触开关19,冲压装置11的下侧两端面均设有折弯状的嵌设滑槽21,且嵌设滑槽21上嵌设安装有嵌设滑块22,且嵌设滑块22与嵌设滑槽21的折弯端连接有连接弹簧23,且嵌设滑块22的下侧端部设有接触杆20。所述接触杆20的两侧端部分别与接触开关19和接触凸块6相互接触。所述主齿轮13分别与左齿轮5和右齿轮17相互啮合设置,且左齿轮5和右齿轮17与主齿轮13啮合之间的啮合齿方向相反。所述左冲压块10和右冲压块14分别与左模具8和右模具15相互冲压接触。所述驱动电机9、冲压装置11与接触开关19均与外部电源和外部单片机之间电性连接,且外部单片机的型号:PIC18F4610-I/P。本技术的工作原理是:本技术涉及一种连续冲压落料机构,本装置适用于多种冲压落料场合,使用时,驱动电机9带动主齿轮3带动左齿轮5和右齿轮17转动,左齿轮5和右齿轮17带动左嵌设箱7和右嵌设箱18内的左模具8和右模具15转动,驱动电机9也带动驱动杆12上端的冲压模具12转动,当左嵌设箱7和右嵌设箱18转动的时候,左嵌设箱7和右嵌设箱18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连续冲压落料机构,包括底座(3)、驱动杆(12)和冲压装置(1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3)的下侧两端均设有支撑腿(2),且支撑腿(2)的下侧端部设有滚轮(1),且底座(3)的上侧左端设有左嵌设箱(7),底座(3)的上侧右端设有右嵌设箱(18),且底座(3)内部下端的中间位置设有驱动电机(9),且驱动电机(9)的上侧端部设有驱动杆(12),且驱动杆(12)远离驱动电机(9)的远侧端部贯穿延伸至底座(3)的上侧外端,且驱动杆(12)的贯穿端设有冲压装置(11),冲压装置(11)的左侧端部设有左冲压块(10),冲压装置(11)的右侧端部设有右冲压块(14),且驱动杆(12)与驱动电机(9)的连接处设有主齿轮(13),且底座(3)内部左侧设有左转动柱(4),左转动柱(4)上设有左齿轮(5),底座(3)的内部右侧设有右转动柱(16),且右转动柱(16)上设有右齿轮(17);/n所述左转动柱(4)和右转动柱(16)的上侧端部均贯穿延伸至底座(3)的上侧外端,且左转动柱(4)和右转动柱(16)的上侧贯穿端分别与左嵌设箱(7)和右嵌设箱(18),左嵌设箱(7)和右嵌设箱(18)的上侧左右两端均设有接触凸块(6),左嵌设箱(7)和右嵌设箱(18)内部上侧安装有左模具(8)和右模具(15),且左冲压块(10)和右冲压块(14)分别接触左嵌设箱(7)和右嵌设箱(18)上,且冲压装置(11)的下侧两端均设有接触开关(19),冲压装置(11)的下侧两端面均设有折弯状的嵌设滑槽(21),且嵌设滑槽(21)上嵌设安装有嵌设滑块(22),且嵌设滑块(22)与嵌设滑槽(21)的折弯端连接有连接弹簧(23),且嵌设滑块(22)的下侧端部设有接触杆(20)。/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连续冲压落料机构,包括底座(3)、驱动杆(12)和冲压装置(1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3)的下侧两端均设有支撑腿(2),且支撑腿(2)的下侧端部设有滚轮(1),且底座(3)的上侧左端设有左嵌设箱(7),底座(3)的上侧右端设有右嵌设箱(18),且底座(3)内部下端的中间位置设有驱动电机(9),且驱动电机(9)的上侧端部设有驱动杆(12),且驱动杆(12)远离驱动电机(9)的远侧端部贯穿延伸至底座(3)的上侧外端,且驱动杆(12)的贯穿端设有冲压装置(11),冲压装置(11)的左侧端部设有左冲压块(10),冲压装置(11)的右侧端部设有右冲压块(14),且驱动杆(12)与驱动电机(9)的连接处设有主齿轮(13),且底座(3)内部左侧设有左转动柱(4),左转动柱(4)上设有左齿轮(5),底座(3)的内部右侧设有右转动柱(16),且右转动柱(16)上设有右齿轮(17);
所述左转动柱(4)和右转动柱(16)的上侧端部均贯穿延伸至底座(3)的上侧外端,且左转动柱(4)和右转动柱(16)的上侧贯穿端分别与左嵌设箱(7)和右嵌设箱(18),左嵌设箱(7)和右嵌设箱(18)的上侧左右两端均设有接触凸块(6),左嵌设箱(7)和右嵌设箱(18)内部上侧安装有左模具(8)和右模具(15),且左冲压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袁志龙
申请(专利权)人:昆山浩佳德精密模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