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有益菌培养基及培养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5938002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17 03:29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有益菌培养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有益菌培养基及培养方法,该方法中使用的培养箱包括箱体、加热模块、温度感应器、放置板和控制器;所述箱体内设有空腔,箱体内两个相对的内侧壁上分别固连有两个定位块;所述定位块上从上到下设置有一组均布定位孔;所述放置板的两侧分别插接有一个定位轴,放置板至少设有两个,其中定位轴与定位孔相匹配;所述箱体的内侧壁上均固连有一组导向块;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设有的加热模块,在培养箱关闭后,控制器控制加热块工作,随后控制器控制一侧的风机将箱体底部的热气从进风管抽入,随后经出风管排出到各个放置板之间的空腔内,从而实现箱体内部热气的循环,使得箱体内的温度达到均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有益菌培养基及培养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有益菌培养
,具体涉及一种有益菌培养基及培养方法。
技术介绍
有益菌一般是指在人体肠胃生长的、对人体健康起到正面作用的细菌或真菌。实验证明,在人的肠道里保持较多数量的有益菌群,将非常有利于维持身体健康,有益菌大致分为乳酸菌类,具体有活性乳酸菌、嗜酸乳杆菌、植物乳杆菌、保加利亚乳杆菌、德氏乳杆菌;酵母菌类,具体有产朊假丝酵母、啤酒酵母;芽孢杆菌类,具体有枯草芽孢杆菌、地衣芽孢杆菌。有益菌的培养规模越来越大,逐渐形成产业链,但是在有益菌的培养过程中发现,现有技术中的培养箱在工作时,温度的控制至关重要,但是箱体内的空腔顶部和底部会有一定的温差,从而导致顶部放置板上的培养皿温度略低,使得培养有益菌的速度不一致;并且由于培养皿的规格大小不同,如果放置板之间无法调节高度的话,会大大影响其适用性;并且采用的培养基不具有分离有益菌的效果,导致培养后的有益菌与其他菌掺杂在一起,影响有益菌的使用。如一项中国专利,申请号为2018115005167,该专利提出了一种多功能乳酸菌培养箱,包括箱体,箱体内腔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微型电机,微型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风扇,箱体内腔底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支撑杆,支撑杆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加热棒,该专利技术通过设置箱体、微型电机、风扇、支撑杆、加热棒、加热丝、第二电机、旋转轴、连接块、托盘、培养盘、环氧防腐涂漆层、丙烯酸防腐涂漆层、高氯化聚乙烯防腐涂漆层、无机防腐涂漆层和温度感应器的配合使用,解决了现有的乳酸菌培养箱在使用时,由于在加热过程中难以对培养箱的各个部分进行快速均匀的加热,导致现有的乳酸菌培养箱在使用时受热不均匀的问题,方便了使用者的使用,提高了培养箱的实用性,但是没有解决因为培养皿的规格大小不同,而放置板之间无法调节高度,影响培养箱适用性的问题;据此,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有益菌培养基及培养方法,该方法中使用的培养箱通过设有的加热模块,在培养箱关闭后,控制器控制加热块工作,随后控制器控制一侧的风机将箱体底部的热气从进风管抽入,随后经出风管排出到各个放置板之间的空腔内,从而实现箱体内部热气的循环,使得箱体内的温度达到均衡,并通过多个分散的温度传感器实时监测,从而准确控制箱体内的温度。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有益菌培养基及培养方法,该方法中使用的培养箱通过设有的加热模块,在培养箱关闭后,控制器控制加热块工作,随后控制器控制一侧的风机将箱体底部的热气从进风管抽入,随后经出风管排出到各个放置板之间的空腔内,从而实现箱体内部热气的循环,使得箱体内的温度达到均衡,并通过多个分散的温度传感器实时监测,从而准确控制箱体内的温度。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有益菌培养方法,该方法步骤如下:S1:将准备好的原料和有益菌培养基放置在培养皿中,随后准备放入到培养箱中;S2:调整培养箱中上下两个放置板之间的高度,以匹配培养皿的高度,调整完毕后放入到放置板上;可以针对不同规格的培养皿进行高度的调节,从而增强了使用的便利性,扩大适用范围;S3:利用控制器控制加热块工作,随后启动风机,使得风机工作,将加热块附近的热气通过风机导向各个放置板之间的空间内,实现热气的循环;尽可能的消除培养箱内的温差,使得培养皿内培养的有益菌处于同一温度下,提高有益菌培养的效率;S4:通过培养向中的温度感应器检测培养箱内的温度,在温度达到标准值后停止加热块和风机的工作,进行保温;其中,S1中的培养箱包括箱体、加热模块、温度感应器、放置板和控制器;所述箱体内设有空腔,箱体内两个相对的内侧壁上分别固连有两个定位块;所述定位块上从上到下设置有一组均布定位孔;所述放置板的两侧分别插接有一个定位轴,放置板至少设有两个,其中定位轴与定位孔相匹配;所述箱体的内侧壁上均固连有一组导向块;所述导向块与定位孔一一对应,每个导向块位于相对应的定位孔的下方;所述温度传感器至少设有三个,温度传感器从上之下均匀分布;所述控制器安装在箱体的外侧壁上,控制器用于控制培养箱自动运行;所述加热模块包括风机、加热块、进风管和出风管;所述加热块位于空腔的底壁上,所述风机安装在箱体外部的一侧,风机的进风端通过进风管与箱体的底部空腔进行连通,风机的出风端通过出风管与箱体的空腔连通。使用时,培养箱在工作时,温度的控制至关重要,但是箱体内的空腔顶部和底部会有一定的温差,从而导致顶部放置板上的培养皿温度略低,使得培养有益菌的速度不一致,因此通过设有的加热模块,在培养箱关闭后,控制器控制加热块工作,随后控制器控制一侧的风机将箱体底部的热气从进风管抽入,随后经出风管排出到各个放置板之间的空腔内,从而实现箱体内部热气的循环,使得箱体内的温度达到均衡,并通过多个分散的温度传感器实时监测,从而准确控制箱体内的温度,并且热气的抽出和排入均采用多个管口进行,提高热循环的效率,进而使得有益菌的培养效率大大提高;同时由于培养皿的大小规格不一致,导致每个放置板上放置的培养皿数量难以控制,因此通过设有的定位块,当培养皿的高度过高时,可以配合培养皿的高度将上方的放置板从定位孔中抽出,随后上移放置板至上方的定位孔中,将放置板两侧的定位轴插入到配合的定位孔中进行装配,从而给可以方便的对两放置板之间的高度进行调节,进而大大提高了培养箱的适用性,实用性也大大提高,但是仅仅通过定位孔进行安装时,由于没有导向,导致装配难度较大,因此通过设有的导向块,可以将放置板放入到两侧的导向块上,随后轻轻一推即可轻易的与定位孔对正完成装配,便利性大大提高,节约了时间,整体上也提高有益菌培养的速度。优选的,所述导向块采用铜合金材料制成,相邻的导向块之间通过一组均布的导热丝连接,所述导热丝的一端位于箱体的底部、另一端位于箱体的顶部。使用时,通过在两侧布置有的导热丝,可以将底部加热块的温度快速传导到各个放置板之间组成的空腔内,进一步提高热循环的效率,同时导热丝在放置板安装的位置处,放置板会对导热丝进行轻微的挤压,从而使得导热丝与放置板端面贴紧,从而可以将热量快速传导到整个放置板上,由于导向块采用铜合金材料制成,具有良好的导热性,可以更快的传递热量,实现温度的均衡,进一步减小了温差,提高了有益菌的培养速度。优选的,还包括抵紧机构;所述抵紧机构用于对放置板进行抵紧,抵紧机构包括抵紧块和充气气囊;所述充气气囊放置在定位孔内;所述导向块靠近定位孔的一侧开设有气道;所述气道与充气气囊之间通过气管连通;所述导向块的下表面上开设有开口槽;所述开口槽内滑动连接着抵紧块;所述抵紧块的上端面与开口槽顶壁之间通过弹簧弹性连接。使用时,定位轴插入相匹配的定位孔时,会挤压在定位孔内的充气气囊,充气气囊受挤压后,使得内部的气体被压缩,随后从相连通的导管进入到气道内,使得气道内的气体增多,从而推动滑动安装的抵紧块向下移动,直至抵紧块紧紧抵在放置板的上表面上,配合放置板底部的导向块实现了对放置板上下侧的夹紧,使得放置板的稳定性增强,在遇到箱体震动时,箱体内部的放置板也能够较为平稳,不会发生晃动而导致培养皿相互撞击产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有益菌培养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步骤如下:/nS1:将准备好的原料和有益菌培养基放置在培养皿(10)中,随后准备放入到培养箱中;/nS2:调整培养箱中上下两个放置板(3)之间的高度,以匹配培养皿(10)的高度,调整完毕后放入到放置板上;/nS3:利用控制器控制加热块(22)工作,随后启动风机(21),使得风机(21)工作,将加热块(22)附近的热气通过风机(21)导向各个放置板(3)之间的空间内,实现热气的循环;/nS4:通过培养向中的温度感应器检测培养箱内的温度,在温度达到标准值后停止加热块(22)和风机(21)的工作,进行保温;/n其中,S1中的培养箱包括箱体(1)、加热模块(2)、温度感应器、放置板(3)和控制器;所述箱体(1)内设有空腔,箱体(1)内两个相对的内侧壁上分别固连有两个定位块(4);所述定位块(4)上从上到下设置有一组均布定位孔;所述放置板(3)的两侧分别插接有一个定位轴(5),放置板(3)至少设有两个,其中定位轴(5)与定位孔相匹配;所述箱体(1)的内侧壁上均固连有一组导向块(6);所述导向块(6)与定位孔一一对应,每个导向块(6)位于相对应的定位孔的下方;所述温度传感器至少设有三个,温度传感器从上之下均匀分布;所述控制器安装在箱体(1)的外侧壁上,控制器用于控制培养箱自动运行;/n所述加热模块(2)包括风机(21)、加热块(22)、进风管(23)和出风管(24);所述加热块(22)位于空腔的底壁上,所述风机(21)安装在箱体(1)外部的一侧,风机(21)的进风端通过进风管(23)与箱体(1)的底部空腔进行连通,风机(21)的出风端通过出风管(24)与箱体(1)的空腔连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有益菌培养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步骤如下:
S1:将准备好的原料和有益菌培养基放置在培养皿(10)中,随后准备放入到培养箱中;
S2:调整培养箱中上下两个放置板(3)之间的高度,以匹配培养皿(10)的高度,调整完毕后放入到放置板上;
S3:利用控制器控制加热块(22)工作,随后启动风机(21),使得风机(21)工作,将加热块(22)附近的热气通过风机(21)导向各个放置板(3)之间的空间内,实现热气的循环;
S4:通过培养向中的温度感应器检测培养箱内的温度,在温度达到标准值后停止加热块(22)和风机(21)的工作,进行保温;
其中,S1中的培养箱包括箱体(1)、加热模块(2)、温度感应器、放置板(3)和控制器;所述箱体(1)内设有空腔,箱体(1)内两个相对的内侧壁上分别固连有两个定位块(4);所述定位块(4)上从上到下设置有一组均布定位孔;所述放置板(3)的两侧分别插接有一个定位轴(5),放置板(3)至少设有两个,其中定位轴(5)与定位孔相匹配;所述箱体(1)的内侧壁上均固连有一组导向块(6);所述导向块(6)与定位孔一一对应,每个导向块(6)位于相对应的定位孔的下方;所述温度传感器至少设有三个,温度传感器从上之下均匀分布;所述控制器安装在箱体(1)的外侧壁上,控制器用于控制培养箱自动运行;
所述加热模块(2)包括风机(21)、加热块(22)、进风管(23)和出风管(24);所述加热块(22)位于空腔的底壁上,所述风机(21)安装在箱体(1)外部的一侧,风机(21)的进风端通过进风管(23)与箱体(1)的底部空腔进行连通,风机(21)的出风端通过出风管(24)与箱体(1)的空腔连通。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金强王旭
申请(专利权)人:明光市左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