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三层抗菌无纺布的生产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210859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11 23:00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抗菌无纺布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三层抗菌无纺布的生产工艺;所述复合装置包括复合箱;所述复合箱内壁中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均匀布置的第一转棍;所述第一转棍右侧于复合箱内壁中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均匀布置的第二转棍组;每个所述第二转棍组的转棍外表面均固连有均匀布置的挤压球,且挤压球均交错布置;本发明专利技术主要用于解决在目前的复合装置大多数都是通过使用转棍进行挤压复合,然而利用这种方式在给无纺布进行复合的过程中,往往做不到使无纺布层之间完全贴合,从而会使无纺布的贴层内出现气泡的情况,同时在给无纺布涂凝胶的过程中还会造成凝胶浪费的情况,由于凝胶处理不完全会沾附到无纺布表面,从而降低无纺布质量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三层抗菌无纺布的生产工艺
本专利技术属抗菌无纺布
,具体的说是一种三层抗菌无纺布的生产工艺。
技术介绍
无纺布具有防潮、透气、柔韧、质轻、不助燃、容易分解、无毒无刺激性、色彩丰富、价格低廉、可循环再用等特点。如多采用聚丙烯(pp材质)粒料为原料,经高温熔融、喷丝、铺纲、热压卷取连续一步法生产而成,无纺布的领域十分广泛,目前已应用在医疗卫生、庭装饰用、服装、工业、农业方面。世界无纺布技术的发展日益显著和完善,即使在目前世界经济萧条的时候,无纺布仍然能够以7%-10%的速度发展,该行业具有很强的生命力。普通无纺布不具有抗菌性能,高端质量的无纺布需求量逐步增大,关于对三层抗菌无纺布的介绍,可见刊期:吴红艳,赵紫华,李向红,SMS无纺布抗菌整理及性能测试分析,上海纺织科技.2017(05),但是目前抗菌无纺布的生产过程仍存在一些问题,具体包括以下方面:现有技术中的复合装置大多数都是通过使用转棍进行挤压复合,然而利用这种方式在给无纺布进行复合的过程中,往往做不到使无纺布层之间完全贴合,从而会使无纺布的贴层内出现气泡的情况,同时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三层抗菌无纺布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nS1:首先将选取的抗菌纤维、天然纤维和粘胶纤维交错混合,纤维原料混合结束后将混合后的纤维放入纤维纺线装置内进行纺线处理,并将纤维纺织成丝线,待用;/nS2:将S1中制得的丝线放入装有天然抗菌剂和植物抗菌剂的反应釜内浸泡30-40分钟,浸泡结束后将丝线取出放入无菌箱内,待用;/nS3:将S2中浸泡后的丝线放入编织设备内并将丝线纺织成抗菌无纺布坯料,然后将制成的三层无纺布坯料缠绕在复合装置内,并对三层无纺布坯料进行复合;/nS4:在三层无纺布坯料复合的过程中,首先将两层无纺布坯料进行复合,然后将第三层无纺布坯料通过转棍进行复合,...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三层抗菌无纺布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S1:首先将选取的抗菌纤维、天然纤维和粘胶纤维交错混合,纤维原料混合结束后将混合后的纤维放入纤维纺线装置内进行纺线处理,并将纤维纺织成丝线,待用;
S2:将S1中制得的丝线放入装有天然抗菌剂和植物抗菌剂的反应釜内浸泡30-40分钟,浸泡结束后将丝线取出放入无菌箱内,待用;
S3:将S2中浸泡后的丝线放入编织设备内并将丝线纺织成抗菌无纺布坯料,然后将制成的三层无纺布坯料缠绕在复合装置内,并对三层无纺布坯料进行复合;
S4:在三层无纺布坯料复合的过程中,首先将两层无纺布坯料进行复合,然后将第三层无纺布坯料通过转棍进行复合,本发明制作的复合装置可以提高无纺布之间的复合能力,同时还可以防止无纺布内残余凝胶降低无纺布的品质;
其中,所述复合装置包括复合箱(1);所述复合箱(1)内壁中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均匀布置的第一转棍(11),且第一转棍(11)数量为三;所述第一转棍(11)右侧于复合箱(1)内壁中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均匀布置的第二转棍组(12),且第二转棍组(12)数量为三;每个所述第二转棍组(12)的转棍外表面均固连有均匀布置的挤压球(13),且挤压球(13)均交错布置;上方所述第二转棍组(12)右侧于复合箱(1)内壁中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第一输送棍(14);所述第一输送棍(14)内壁中开设有空腔(192),且空腔(192)通过导管与外界的凝胶箱连通;所述第一输送棍(14)内壁中滑动连接有均匀布置的喷头(191),且喷头(191)均交错布置;所述第一输送棍(14)右侧于复合箱(1)内壁中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按压组(2),且按压组(2)表面为光滑设计;下方所述第二转棍组(12)右侧于复合箱(1)内壁中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辅助棍(21);所述辅助棍(21)右侧于复合箱(1)内壁中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第二输送棍(15),且第二输送棍(15)的内部结构与第一输送棍(14)的内壁结构完全相同;所述第二输送棍(15)右侧于复合箱(1)内壁中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第一挤压组(22),且第一挤压组(22)转辊的表面均光滑设计;所述第一挤压组(22)右侧于复合箱(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墅徐亚琴
申请(专利权)人:明光市左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