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细胞介素-2及其基因在戒毒应用中的测试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593373 阅读:2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白细胞介素-2  IL-2及其基因在戒毒应用中的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下列步骤:    (1)真核表达质粒pcDNA3-IL-2的构建    人IL-2基因经EcoR  I和Xho   I酶切得到有EcoR  I和Xho  I接头的全长含信号肽的人IL-2  cDNA  462bp克隆入经相同酶切的pcDNA3载体Invitrogen,IL-2基因在CMV启动子的控制下表达,构建的质粒转化入大肠杆菌JM109扩增,碱裂解法制备质粒,聚乙二醇沉淀法纯化,通过测定260nm的光吸收来确定质粒浓度,注射时质粒稀释于含5%葡萄糖的磷酸缓冲液中;    (2)重组腺病毒Ad5-IL-2的构建    人IL-2基因经EcoR  I和Xho  I酶切得到有EcoR  I和Xho  I接头的全长含信号肽的人IL-2  cDNA  462bp克隆入经相同酶切的pCA13载体Microbix,得到pCA13-IL-2,此时IL-2基因在CMV启动子的控制下表达,pCA13-IL-2与腺病毒基因组质粒pBHG10  Microbix共转染293细胞,进行同源重组,筛选重组腺病毒,扩增纯化腺病毒,注射时病毒稀释于含5%蔗糖的PBS中;    (3)吗啡依赖小鼠模型的建立    以剂量递增法形成吗啡依赖小鼠模型,此组小鼠为吗啡依赖组,吗啡依赖小鼠腹腔注射纳洛酮4mg.kg↑[-1]可激发戒断症状,此组小鼠为吗啡戒断组;    (4)吗啡依赖大鼠模型的建立    以剂量递增法形成吗啡依赖大鼠模型,此组大鼠为吗啡依赖组,吗啡依赖大鼠腹腔注射纳洛酮4mg.kg↑[-1]可激发戒断症状,此组大鼠为吗啡戒断组;    (5)IL-2蛋白及pcDNA3质粒介导IL-2基因抑制小鼠吗啡戒断症状测试方法的建立    用剂量递增法建立的吗啡成瘾小鼠模型,在末次给吗啡3小时后,将成瘾的小鼠随机分为8组,每组10只,蛋白治疗组:经第5与第6腰椎之间,蛛网膜下腔,分别注射5×10↑[3],1×10↑[4],2×10↑[4],4×10↑[4],8×10↑[4]IU  IL-2蛋白,对照组为含5%葡萄糖的0.01M磷酸缓冲液,IL-2基因治疗组:8μg pcDNA3/8μg lipofectamine,对照组,提前24小时注射,8μg pcDNA3-IL-2/8μg lipofectamine,基因治疗组,提前24小时注射,注射总体积为10μl,注射后5分钟,各组小鼠腹腔注射纳洛酮4mg.kg↑[-1]激发戒断症状,观察小鼠开始跳跃的潜伏期、15分钟内小鼠出现的跳跃次数及30分钟内小鼠的体重变化;    (6)IL-2蛋白抑制大鼠吗啡戒断症状测试方法的建立    用剂量递增法建立的吗啡成瘾大鼠模型,在末次给吗啡3小时后,将成瘾的大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5-11只,经第5与第6腰椎之间插入导管鞘内,蛛网膜下腔,分别注射2×10↑[4],4×10↑[4],1.4×10↑[5]IU  IL-2蛋白,对照组为含5%葡萄糖的PB,注射总体积为30μl,注射后5分钟,各组大鼠腹腔注射纳洛酮4mg.kg↑[-1]激发戒断症状,观察大鼠的各种戒断症状,如湿狗样抖动、异常姿势、激惹、咬牙、腹泻、流涎、体重减少,并计算戒断症状总评分值;    (7)腺病毒载体介导IL-2基因抑制小鼠吗啡戒断症状测试方法的建立    大鼠经第5与第6腰椎之间插入导管鞘内,蛛网膜下腔,分别注射含5%蔗糖的PBS,1×10↑[7]pfu腺病毒5型Ad5,1×10↑[7]pfuAd5-IL-2。注射总体积为10μl。注射后一周测定腹腔注射纳洛酮4mg.kg↑[-1]激发的戒断症状,观察小鼠开始跳跃的潜伏期、15分钟内小鼠出现的跳跃次数及30分钟内小鼠的体重变化;    (8)成瘾性试验    a.小鼠竖尾试验:小鼠随机分为六组,每组10只,分别腹腔注射吗啡20mg.kg↑[-1]阳性对照,腹腔注射含5%葡萄糖的PB阴性对照,腹腔注射IL-2蛋白1×10↑[5]IU或1×10↑[6]IU,及蛛网膜下腔注射IL-2蛋白1×10↑[4]IU或1×10↑[5]IU,观察给药后2小时内小鼠有无出现S形竖尾反应;    b.小鼠跳跃反应试验:小鼠随机分为三组,每组10只,分别皮下注射含5%葡萄糖的PB阴性对照组或吗啡阳性对照组,腹腔注射IL-2蛋白,第一天注射5次,9:00、10:00、11:00、13:00、15:00,第二天注射2次9:00、11:00,吗啡组小鼠起始剂量为2.5mg.kg↑[-1],此后按5,10,20,30,40,50mg.kg↑[-1]剂量递增;IL-2蛋白组剂量为1×10↑[4],2×10↑[4],4×10↑[4],8×10↑[4],1.6×10↑[5],3.2×10↑[5]and6.4×10↑[5]IU,于最后一次给药后2小时,腹腔注射纳洛酮10mg.kg↑[-1],观察10分钟内小鼠跳跃反应次数;    (9)统计方法    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新恒顾锦法王晋慧姚明忠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