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主移动式充电系统及其控制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5933291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17 03:2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自主移动式充电系统及其控制方法,该系统包括:至少一个AGV和至少一个移动充电单元;移动充电单元中,移动充电设备安装于可移动底座上方;该AGV可承载任意一个移动充电单元,并为其提供自主行走以及与电动汽车对接或分离的动力中的至少一种,进而可以实现自主移动充电,无需人力辅助,提高智能化程度;并且,该AGV可承载任意一个移动充电单元,也即移动充电单元和AGV是分离的,因此,不限制移动充电单元和AGV之间的对应关系,即一个AGV可以对接多个移动充电单元,进而还能够避免自主移动式充电系统的单机成本过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主移动式充电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电动汽车充电
,更具体的说,尤其涉及一种自主移动式充电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技术介绍
随着电动汽车技术的发展和进步,尤其是车载电源能量密度的提高,使得电动汽车续航里程不断增加,同时相应的车载电源容量也越来越大,目前各大主流造车势力的车载电源容量普遍在50~100kWh之间。电动汽车车载电源,需要从外部电源获取电能,用于给动力电机和电动汽车其他用电设备供电;为此需要设置电动汽车专用的充电系统,用以满足外部能源与车载电源的电耦合以及能量转换。因此,也带来了庞大的电动汽车充电市场,2019年全年的充电量达到了50亿千瓦时。目前主流电动汽车的充电系统,按照充电系统的便携程度,可以分为固定式充电系统和可移动式充电系统。固定式充电系统需要规划建设特定的基础设施,如充电站、充电桩以及配套的电力系统等,不受系统体积和质量的限制,可以满足大容量以及快速的充电需求;比如超级充电站,可以建设120kWh的高压充电桩,充电30分钟,即可使电动汽车获得300公里以上的续航里程;但是,该方案中充电桩所处位置固定,无法移动。而现有的可移动式充电系统,虽然能够移动,但一般需要大量的人力辅助来实现移动,智能化程度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主移动式充电系统及其控制方法,用于实现自主的移动充电,提高智能化程度。本专利技术那个第一方面公开了一种自主移动式充电系统,包括:至少一个AGV(AutomatedGuidedVehicle,自动引导车)和至少一个移动充电单元;其中:所述移动充电单元包括:移动充电设备和可移动底座;所述移动充电设备安装于所述可移动底座上方;所述AGV可承载任意一个所述移动充电单元,并为所承载的所述移动充电单元提供自主行走以及与电动汽车对接或分离的动力中的至少一种。可选的,还包括:至少一个充电头;所述充电头可插接于电动汽车的充电口,使自身内侧与所述电动汽车电耦合;与所述移动充电单元对接时,所述充电头的外侧与所述移动充电设备电耦合;所述充电头可插接于电动汽车的充电口,所述充电头的内侧与所述电动汽车电耦合,所述充电头与所述移动充电单元对接时所述充电头的外侧与所述移动充电设备电耦合。可选的,所述充电头包括:无线通信模块、显示屏和功能按钮;其中:所述充电头的内侧带有兼容电容汽车充电口的接口;所述充电头的外侧带有兼容自主移动式充电系统的输出接口的接口;所述无线通信模块的分别与所述显示屏和所述功能按钮相连。可选的,所述AGV内设置有导航定位系统。可选的,所述AGV上部设置有识别所述可移动底座的摄像头或射频识别装置;所述可移动底座的下部设置有用于标记所述可移动式底座的型号识别装置。可选的,所述可移动底座包括:支撑平台、设置于所述支撑平台上的可重复接插单元和卡紧结构;所述可重复接插单元能够与所述移动充电设备的相应接口对应相连;所述支撑平台下部作为所述可移动底座的下部;所述卡紧机构能够与所述AGV卡紧,使得所述AGV与所述可移动底座形成整体机构。可选的,所述移动充电设备为可移动充电系统;所述可移动充电系统包括:至少一个充电桩模组、至少一个蓄电池模组和至少一个可伸缩触碰抓夹;所述蓄电池模组的组网接口与所述充电桩模组的输入接口电耦合;所述充电桩模组的输出接口通过所述可伸缩触碰抓夹实现与所述充电头的固定连接,使所述充电桩模组的输出接口与所述充电头电耦合。可选的,所述移动充电设备为可移动蓄电池系统;所述可移动蓄电池系统包括:至少一个蓄电池模组;在蓄电池模组的个数大于1时,各个蓄电池模块的组网接口之间电耦合。可选的,所述移动充电设备为可移动充电桩系统;所述可移动充电桩系统包括:至少一个充电桩模组和至少一个可伸缩触碰抓夹;所述充电桩模组的输出接口通过对应所述可伸缩触碰抓夹实现与所述充电头的固定连接,使所述充电桩模组的输出接口与所述充电头电耦合。可选的,所述移动充电设备的至少一侧,设置有能够与电缆接头啮合和分离的快速对接头;所述快速对接头的内侧与自身所在系统内所述蓄电池模组的组网接口和/或所述充电桩模组的输入接口电耦合。可选的,所述蓄电池模组包括:蓄电池、电源管理模块、所述组网接口和保护壳体;所述蓄电池、所述电池管理模块和所述组网接口均设置于所述保护壳体内;所述蓄电池与所述组网接口的内侧相连;所述组网接口的外侧通过所述可移动底座,与所述充电桩模组的输入接口电耦合;所述电源管理模块分别与所述蓄电池和所述组网接口通信连接。可选的,所述充电桩模组包括:输出电流管理模块、通信模块、显示模块、监控模块、外部壳体、所述输入接口以及无线充电单元和/或多组输出接口;所述输出电流管理模块、所述监控模块、各组所述输入接口,以及,所述无线充电单元和/或各组所述输出接口均设置于所述外部壳体中;各组所述输出接口外侧均设置有相应的所述可伸缩触碰夹爪;所述输入接口通过所述可移动底座上的对应插接口,与所述蓄电池模组的组网接口电耦合;所述监控模块分别与所述通信模块、所述显示模块、所述输入接口和所述输出电流管理模块相连;所述无线充电单元与所述输出电流管理模块相连。本专利技术第二方面公开了一种自主移动式充电系统的控制方法,应用于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公开的自主移动式充电系统及其调度系统,该控制方法包括:所述调度系统接收到电动汽车的充电需求或充电结束需求,确定所述自主移动式充电系统中需运行的AGV和需移动的可移动充电单元;并发送移动充电单元的信息至所述AGV;所述AGV承载所述移动充电单元,并为所述移动充电单元提供自主行走以及与电动汽车对接或分离的动力中的至少一种。可选的,在所述自主移动使充电系统包括充电桩模组的输出接口和无线充电单元,以及所述调度系统接收到所述充电需求时,为所述移动充电单元提供自主行走以及与电动汽车对接或分离的动力中的至少一种,包括:确定所述充电需求中的充电模式;当所述充电需求中的充电模式为有线充电时,为所述移动充电单元提供自主行走以及与所述电动汽车上充电头对接的动力,以使所述充电桩模组的输出接口与所述充电头电耦合,实现对所述电动汽车的有线充电;当所述充电需求中的充电模式为无线充电时,为所述移动充电单元提供自主行走的动力,以使所述充电桩模组的无线充电单元与所述电动汽车之间的距离和位置满足无线充电需求,实现对所述电动汽车的无线充电。可选的,在所述AGV上部设置有识别所述可移动底座的摄像头或射频识别装置,以及,所述移动充电单元的可移动底座的下部设置有用于标记所述可移动式底座的型号识别装置时,所述AGV承载所述移动充电单元,并为所述移动充电单元提供自主行走以及与电动汽车对接或分离的动力中的至少一种之前,还包括:所述AGV依据所述移动充电单元的识别装置,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自主移动式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一个自动引导车AGV和至少一个移动充电单元;其中:/n所述移动充电单元包括:移动充电设备和可移动底座;/n所述移动充电设备安装于所述可移动底座上方;/n所述AGV可承载任意一个所述移动充电单元,并为所承载的所述移动充电单元提供自主行走以及与电动汽车对接或分离的动力中的至少一种。/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主移动式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一个自动引导车AGV和至少一个移动充电单元;其中:
所述移动充电单元包括:移动充电设备和可移动底座;
所述移动充电设备安装于所述可移动底座上方;
所述AGV可承载任意一个所述移动充电单元,并为所承载的所述移动充电单元提供自主行走以及与电动汽车对接或分离的动力中的至少一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主移动式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至少一个充电头;
所述充电头可插接于电动汽车的充电口,使自身内侧与所述电动汽车电耦合;
与所述移动充电单元对接时,所述充电头的外侧与所述移动充电设备电耦合;
所述充电头可插接于电动汽车的充电口,所述充电头的内侧与所述电动汽车电耦合,所述充电头与所述移动充电单元对接时所述充电头的外侧与所述移动充电设备电耦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主移动式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头包括:无线通信模块、显示屏和功能按钮;其中:
所述充电头的内侧带有兼容电容汽车充电口的接口;
所述充电头的外侧带有兼容自主移动式充电系统的输出接口的接口;
所述无线通信模块的分别与所述显示屏和所述功能按钮相连。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主移动式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AGV内设置有导航定位系统。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主移动式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AGV上部设置有识别所述可移动底座的摄像头或射频识别装置;
所述可移动底座的下部设置有用于标记所述可移动式底座的型号识别装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主移动式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可移动底座包括:支撑平台、设置于所述支撑平台上的可重复接插单元和卡紧结构;
所述可重复接插单元能够与所述移动充电设备的相应接口对应相连;
所述支撑平台下部作为所述可移动底座的下部;
所述卡紧机构能够与所述AGV卡紧,使得所述AGV与所述可移动底座形成整体机构。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主移动式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充电设备为可移动充电系统;
所述可移动充电系统包括:至少一个充电桩模组、至少一个蓄电池模组和至少一个可伸缩触碰抓夹;
所述蓄电池模组的组网接口与所述充电桩模组的输入接口电耦合;所述充电桩模组的输出接口通过所述可伸缩触碰抓夹实现与所述充电头的固定连接,使所述充电桩模组的输出接口与所述充电头电耦合。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主移动式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充电设备为可移动蓄电池系统;
所述可移动蓄电池系统包括:至少一个蓄电池模组;
在蓄电池模组的个数大于1时,各个蓄电池模块的组网接口之间电耦合。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主移动式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充电设备为可移动充电桩系统;
所述可移动充电桩系统包括:至少一个充电桩模组和至少一个可伸缩触碰抓夹;
所述充电桩模组的输出接口通过对应所述可伸缩触碰抓夹实现与所述充电头的固定连接,使所述充电桩模组的输出接口与所述充电头电耦合。


10.根据权利要求7-9任一所述的自主移动式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充电设备的至少一侧,设置有能够与电缆接头啮合和分离的快速对接头;所述快速对接头的内侧与自身所在系统内所述蓄电池模组的组网接口和/或所述充电桩模组的输入接口电耦合。


11.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自主移动式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蓄电池模组包括:蓄电池、电源管理模块、所述组网接口和保护壳体;
所述蓄电池、所述电池管理模块和所述组网接口均设置于所述保护壳体内;
所述蓄电池与所述组网接口的内侧相连;
所述组网接口的外侧通过所述可移动底座,与所述充电桩模组的输入接口电耦合;
所述电源管理模块分别与所述蓄电池和所述组网接口通信连接。


12.根据权利要求7或9所述的自主移动式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桩模组包括:输出电流管理模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付林霄李国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玖物互通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