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BMC&SMC热固性压塑电气模具和加工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模具
,具体涉及一种模具的设计和使用技术。
技术介绍
在电气行业,热固性模具的产品,基本上分为转轴类、基座类和其它类三种。传统压制成型所使用的材料有DMC和SMC两种,DMC为团状模塑料,SMC为片状模塑料,SMC比DMC玻纤长度长,产品成型后,飞边较厚,处理起来费时费工,不能机械化去除,不利于生产效率提高。BMC&SMC是一种半干法制造玻璃纤维增强热固性制品的模压中间材料,由于BMC&SMC热固性材料的独特性,材料为团状模塑料,由不饱和聚酯树脂、低收缩或低轮廓添加剂、引发剂、内脱模剂、矿物填料等,预先混合成糊状,再加入增稠剂、着色剂等不同长度的玻璃纤维,在专用的料釜中搅拌,无法像传统的的注塑机一样直接注塑成型。BMC&SMC热固性压塑模、传递模和注塑模三者之间的区别,最主要体现在浇注系统上,BMC&SMC热固性类模具产品的每一极安装动触头与弹簧的空间前模需拆一组镶件,前后模对插成型,动触头穿轴圆孔拆滑块抽芯成型,由于材料是玻纤固体,因此飞边水平产生,因成型时树脂和填料会封堵工件之间的间隙,排气槽、镶件槽、滑块槽等要便于清理,无法清理的地方,在设计时要考虑分模面结构和冷料槽飞边带出,长期使用和冷却后很难拆装,再加上金属的热膨胀和产品精度要求,加工时要充分考虑工件之间的配合间隙。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种BMC&SMC热固性压塑电气模具和加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BMC&SMC热固性压塑电气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模板、下模板、上模仁、下模仁、可拆分上模镶件、滑块机构、延迟性方导柱、开孔、溢料槽、投料型腔、电加热孔;上模板、上模仁、可拆分上模镶件组成上模,下模板、下模仁、滑块机构组成下模;上模仁安装于上模板,下模仁安装于下模板,可拆分上模镶件安装于上模仁;滑块机构有两个,安装于下模板两侧,延迟性方导柱安装于滑块机构,开孔安装于上模板,位置和延迟性方导柱对应;电加热孔均匀分布于上模板内,溢料槽位于投料型腔内;模具无挤料螺杆,无流料通道。/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BMC&SMC热固性压塑电气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模板、下模板、上模仁、下模仁、可拆分上模镶件、滑块机构、延迟性方导柱、开孔、溢料槽、投料型腔、电加热孔;上模板、上模仁、可拆分上模镶件组成上模,下模板、下模仁、滑块机构组成下模;上模仁安装于上模板,下模仁安装于下模板,可拆分上模镶件安装于上模仁;滑块机构有两个,安装于下模板两侧,延迟性方导柱安装于滑块机构,开孔安装于上模板,位置和延迟性方导柱对应;电加热孔均匀分布于上模板内,溢料槽位于投料型腔内;模具无挤料螺杆,无流料通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BMC&SMC热固性压塑电气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板、下模仁、滑块机构、延迟性方导柱、开孔,包括:滑块机构向下模仁滑动,直至两者贴合,下模形成环闭型腔;延迟性方导柱穿过开孔,锁住滑块机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BMC&SMC热固性压塑电气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加热孔,包括:安装数个探温传感器,实时显示模具内部各区域温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BMC&SMC热固性压塑电气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溢料槽,包括:围绕投料型腔一周,与BMC&SMC电气产品仿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BMC&SMC热固性压塑电气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溢料槽,包括:深度2毫米,距离投料型腔的边缘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段卫华,
申请(专利权)人:昆山大全凯帆精密模具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