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散热减震离心泵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914679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13 10: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散热减震离心泵,包括:离心泵本体,其设置在减震底座上,所述离心泵本体包括泵体和驱动所述泵体的电机;所述电机包括壳体、设置在在所述壳体内的定子和转子,所述转子与所述泵体转动连接,所述壳体包括外壳和套设在所述外壳内的内壳,所述外壳、所述内壳之间盘绕有螺旋冷油管,所述螺旋冷油管的两端均延伸出所述外壳并连接有散热机构,所述散热机构与所述螺旋冷油管之间形成循环回路,所述外壳上设置有多个散热翅片。本所述的散热减震离心泵,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电机中的壳体为双层结构,在外壳、内壳之间盘绕有螺旋冷油管,可以迅速将电机的热量带走,保证电机的正常工作;减震底座为离心泵本体起到减震的作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散热减震离心泵
本技术涉及离心泵
,更具体地说,本技术涉及一种散热减震离心泵。
技术介绍
离心泵是指靠叶轮旋转时产生的离心力来输送液体的泵,水泵在启动前,必须使泵壳和吸油管内充满水,然后启动电机,使泵轴带动叶轮和水做高速旋转运动,水发生离心运动,被甩向叶轮外缘,经蜗形泵壳的流道流入水泵的压水管路。现有的离心泵的散热,都是通过离心泵电机一端的散热风扇进行散热,散热效率低,导致离心泵的使用寿命降低,热量较高的离心泵给工作带来不便。因此,有必要提出一种散热减震离心泵,以至少部分地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技术实现思路
部分中引入了一系列简化形式的概念,这将在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中进一步详细说明。本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部分并不意味着要试图限定出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关键特征和必要技术特征,更不意味着试图确定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为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散热减震离心泵,包括:离心泵本体,其设置在减震底座上,所述离心泵本体包括泵体和驱动所述泵体的电机;所述电机包括壳体、设置在在所述壳体内的定子和转子,所述转子与所述泵体转动连接,所述壳体包括外壳和套设在所述外壳内的内壳,所述外壳、所述内壳之间盘绕有螺旋冷油管,所述螺旋冷油管的两端均延伸出所述外壳并连接有散热机构,所述散热机构与所述螺旋冷油管之间形成循环回路,所述外壳上设置有多个散热翅片。优选的是,其中,所述减震底座包括座体、底板、多个弹簧,所述座体上设置有减震槽,多个所述弹簧设置在所述底板与所述减震槽的侧壁之间,所述底板的下表面设置有第一减震板,所述减震槽内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减震板对应的第二减震板。优选的是,其中,所述第一减震板的下表面多个第一锯齿凸出部,所述第二减震板的上表面设置有多个第二锯齿凸出部,所述第一锯齿凸出部与所述第二锯齿凸出部相互交错,并且所述第一锯齿凸出部与所述第二锯齿凸出部之间设置有多个减震滚珠。优选的是,其中,所述底板与所述减震槽的侧壁之间还设置有防护弹网。优选的是,其中,所述散热机构包括支架、设置在所述支架上的散热桶、设置在所述散热桶内的油泵、设置在所述散热桶上的控制器,所述油泵通过第一油管与所述螺旋冷油管的一端连接,所述螺旋导热管的另一端通过第二油管与所述散热桶连通,所述油泵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所述散热桶的外表面设置有多个半导体制冷模块,所述半导体制冷模块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优选的是,其中,所述散热桶的上端设置有端盖,所述端盖的上设置有液位传感器,所述液位传感器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优选的是,其中,所述控制器上设置有控制面板和报警器,所述液位传感器、所述报警器、所述油泵、所述半导体制冷模块均与所述控制面板电连接。优选的是,其中,所述外壳与所述内壳之间填充有吸音层,所述吸音层包裹所述螺旋冷油管。相比现有技术,本技术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1、本技术所述的散热减震离心泵,相比现有技术,本技术中电机中的壳体为双层结构,在外壳、内壳之间盘绕有螺旋冷油管,可以迅速将电机的热量带走,保证电机的正常工作;减震底座为离心泵本体起到减震的作用。本技术所述的散热减震离心泵,本技术的其它优点、目标和特征将部分通过下面的说明体现,部分还将通过对本技术的研究和实践而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附图说明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为本技术所述的散热减震离心泵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所述的散热减震离心泵中电机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所述的散热减震离心泵中散热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所述的散热减震离心泵中控制原理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应当理解,本文所使用的诸如“具有”、“包含”以及“包括”术语并不排除一个或多个其它元件或其组合的存在或添加。如图1-图4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散热减震离心泵,包括:离心泵本体10,其设置在减震底座上,所述离心泵本体10包括泵体11和驱动所述泵体11的电机12;所述电机12包括壳体13、设置在所述壳体13内的定子14和转子15,所述转子15与所述泵体11转动连接,所述壳体13包括外壳131和套设在所述外壳131内的内壳132,所述外壳131、所述内壳132之间盘绕有螺旋冷油管133,所述螺旋冷油管133的两端均延伸出所述外壳131并连接有散热机构20,所述散热机构20与所述螺旋冷油管133之间形成循环回路,所述外壳131上设置有多个散热翅片。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离心泵本体10设置在减震底座上,减震底座起到减震的作用;离心泵本体10使用时,操作人员启动电机12,电机12中的转动15转动,并带动泵体11内的叶片转动完成抽水作业;其中,操作人员在使用离心泵本体10时,打开散热机构,散热机构20与螺旋冷油管133之间形成循环回路,将电机转动时产生的热量吸收掉;外壳131上设置有多个散热翅片,也有助于进一步散热。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通过上述结构的设计,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散热减震离心泵,相比现有技术,本技术中电机12中的壳体为双层结构,在外壳131、内壳132之间盘绕有螺旋冷油管133,可以迅速将电机的热量带走,保证电机的正常工作;减震底座为离心泵本体10起到减震的作用。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减震底座包括座体21、底板22、多个弹簧23,所述座体21上设置有减震槽24,多个所述弹簧23设置在所述底板22与所述减震槽24的侧壁之间,所述底板22的下表面设置有第一减震板25,所述减震槽24内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减震板25对应的第二减震板26。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减震底座包括座体21、底板22、多个弹簧23,底板22的下表面设置有第一减震板25,减震槽24内设置有与第一减震板25对应的第二减震板26,第一减震板、第二减震板均为弹性耐磨橡胶材质的,二者之间为分离设计的,在多个弹簧23的配合下,当电机带动泵体在工作产生振动时,第一减震板、第二减震板可以在竖直方向、平水方向起到较好的减震作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通过上述结构的设计,本实施例中设计了第一减震板、第二减震板可以在竖直方向、平水方向起到较好的减震作用。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减震板25的下表面多个第一锯齿凸出部27,所述第二减震板26的上表面设置有多个第二锯齿凸出部28,所述第一锯齿凸出部27与所述第二锯齿凸出部28相互交错,并且所述第一锯齿凸出部27与所述第二锯齿凸出部28之间设置有多个减震滚珠29。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第一减震板25的下表面多个第一锯齿凸出部27,第二减震板26的上表面设置有多个第二锯齿凸出部28,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散热减震离心泵,其特征在于,包括:/n离心泵本体(10),其设置在减震底座上,所述离心泵本体(10)包括泵体(11)和驱动所述泵体(11)的电机(12);/n所述电机(12)包括壳体(13)、设置在所述壳体(13)内的定子(14)和转子(15),所述转子(15)与所述泵体(11)转动连接,所述壳体(13)包括外壳(131)和套设在所述外壳(131)内的内壳(132),所述外壳(131)、所述内壳(132)之间盘绕有螺旋冷油管(133),所述螺旋冷油管(133)的两端均延伸出所述外壳(131)并连接有散热机构(20),所述散热机构(20)与所述螺旋冷油管(133)之间形成循环回路,所述外壳(131)上设置有多个散热翅片。/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散热减震离心泵,其特征在于,包括:
离心泵本体(10),其设置在减震底座上,所述离心泵本体(10)包括泵体(11)和驱动所述泵体(11)的电机(12);
所述电机(12)包括壳体(13)、设置在所述壳体(13)内的定子(14)和转子(15),所述转子(15)与所述泵体(11)转动连接,所述壳体(13)包括外壳(131)和套设在所述外壳(131)内的内壳(132),所述外壳(131)、所述内壳(132)之间盘绕有螺旋冷油管(133),所述螺旋冷油管(133)的两端均延伸出所述外壳(131)并连接有散热机构(20),所述散热机构(20)与所述螺旋冷油管(133)之间形成循环回路,所述外壳(131)上设置有多个散热翅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减震离心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底座包括座体(21)、底板(22)、多个弹簧(23),所述座体(21)上设置有减震槽(24),多个所述弹簧(23)设置在所述底板(22)与所述减震槽(24)的侧壁之间,所述底板(22)的下表面设置有第一减震板(25),所述减震槽(24)内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减震板(25)对应的第二减震板(26)。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散热减震离心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减震板(25)的下表面多个第一锯齿凸出部(27),所述第二减震板(26)的上表面设置有多个第二锯齿凸出部(28),所述第一锯齿凸出部(27)与所述第二锯齿凸出部(28)相互交错,并且所述第一锯齿凸出部(27)与所述第二锯齿凸出部(28)之间设置有多个减震滚珠(29)。


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练正钊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盐邦泵业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