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压缩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914678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13 10: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压缩机,包括中间隔板,所述中间隔板中形成有补气流路,所述补气流路包括主体部分,连接在所述主体部分一侧的上补气口和上缓冲孔,连接在所述主体部分另一侧的下补气口和下缓冲孔,所述上补气口贯通所述中间隔板与所述上压缩腔室连通,所述下补气口贯通所述中间隔板与所述下压缩腔室连通,所述上缓冲孔贯通所述中间隔板并被所述上气缸的缸体封闭,所述下缓冲孔贯通所述中间隔板并被所述下气缸的缸体封闭。本实施例通过上缓冲孔和下缓冲孔可以减少压力脉动幅值,对压力脉动做一个早期的缓冲,并且由于其靠近上补气口这个主要脉动源,可有效降低幅值,降低了补气流路的振动,从而降低由于补气流路的振动造成的低频噪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压缩机
本技术涉及家电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压缩机。
技术介绍
为了提升热泵制热能力,喷气增焓系统已经被广泛应用。喷气增焓系统是由喷气增焓压缩机、喷气增焓技术、高效过冷却器组成的系统,这三个技术的组合可提供高效的性能。这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即高效的喷气增焓压缩机、高效过冷却器及电子膨胀阀形成的经济器、高效换热器共同构成了高效节能的喷气系统。喷气增焓压缩机是最新一代的涡旋压缩机技术,喷气增焓技术是指以喷气增焓压缩机为基础,优化了中压段冷媒喷射技术。原理是过中间压力吸气孔(VaporInjection)吸入一部分中间压力的气体,与经过部分压缩的冷媒混合再压缩,实现以单台压缩机实现两级压缩,增加了冷凝器中的制冷剂流量,加大了主循环回路的焓差,从而大大提高了压缩机的效率。传统空调系统吸、排气管路的振动激励主要来自于转子转轴的非平衡振动力学激励,该激励的解析原理是结构动力学基本原理,工程上已经有成熟的软件对该激励的运动形式进行仿真计算,配合材料属性,边界条件的合理设置,可以得到可验证的精确振动仿真解。在传统压缩机的系统匹配过程中,该仿真方法得到实践和验证。但是对于热泵压缩机,除了与传统压缩机一样原理的吸排气管路,还增加了补气管路,这个补气管路的激励特性与吸排气管有着非常大的区别,这个力源形式基本可以锁定为湍流流动引起的压力脉动导致。但是,对于上述力源,传统的补气管路减振结构效果不明显,从而引起低频噪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压缩机,以降低压缩机的补气流路中压力脉动的幅值,从而降低由于补气流路的振动造成的低频噪音。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压缩机,包括由上至下依次叠加的上气缸、中间隔板和下气缸,所述中间隔板置于上气缸和下气缸之间,所述上气缸具有上压缩腔室,所述下气缸具有下压缩腔室,所述中间隔板中形成有补气流路,所述补气流路包括主体部分,连接在所述主体部分一侧的上补气口和上缓冲孔,连接在所述主体部分另一侧的下补气口和下缓冲孔,所述上补气口贯通所述中间隔板与所述上压缩腔室连通,所述下补气口贯通所述中间隔板与所述下压缩腔室连通,所述上缓冲孔贯通所述中间隔板并被所述上气缸的缸体封闭,所述下缓冲孔贯通所述中间隔板并被所述下气缸的缸体封闭。可选的,所述上压缩腔室使得所述上气缸在径向上具有所述上气缸的外壁和内壁;所述下压缩腔室使得所述下气缸在径向上具有所述下气缸的外壁和内壁;所述中间隔板的中心处轴向具有一隔板腔室,所述隔板腔室使得所述中间隔板在径向上具有所述中间隔板的外壁和内壁。进一步的,所述主体部分为沿所述中间隔板径向延伸的空腔,使得所述上补气口和上缓冲孔位于所述主体部分与所述上气缸之间,还使得所述下补气口和下缓冲孔位于所述主体部分与所述下气缸之间。更进一步的,所述空腔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贯穿了所述中间隔板的外壁,并在所述主体部分的外壁上形成了连接口,所述连接口连接所述压缩机的汽液分离器或者经济器;所述第二端位于所述中间隔板的外壁和内壁之间。更进一步的,所述上补气口和下补气口设置在所述第二端处,所述上补气口沿所述中间隔板的轴向贯穿所述中间隔板的上表面,所述上补气口位于所述上压缩腔室下方,使得所述主体部分与所述上压缩腔室连通;所述下补气口沿所述中间隔板的轴向贯穿所述中间隔板的下表面,所述下补气口位于所述下压缩腔室上方,使得所述主体部分与所述下压缩腔室连通。更进一步的,所述上缓冲孔设置在所述上补气口的附近,沿所述中间隔板的轴向且在朝向所述上气缸的方向上,所述上缓冲孔至少部分贯穿所述中间隔板。更进一步的,所述上缓冲孔的中心位于所述上气缸的外壁和内壁之间的中心处,沿所述中间隔板的轴向且在朝向所述上气缸的方向上,所述上缓冲孔贯穿所述中间隔板,且所述上缓冲孔位于所述上气缸的外壁和内壁之间,并被所述上气缸的下表面封闭。更进一步的,所述下缓冲孔设置在所述下补气口的附近,沿所述中间隔板的轴向且在朝向所述下气缸的方向上,所述下缓冲孔至少部分贯穿所述中间隔板。更进一步的,所述下缓冲孔的中心位于所述下气缸的外壁和内壁之间的中心处,沿所述中间隔板的轴向且在朝向所述下气缸的方向上,所述下缓冲孔贯穿所述中间隔板,且所述下缓冲孔位于所述下气缸的外壁和内壁之间,并被所述下气缸的上表面封闭。更进一步的,所述上缓冲孔和下缓冲孔是两个结构完全相同的孔洞,所述上缓冲孔的轴截面呈倒凸字形、所述下缓冲孔的轴截面呈凸字形。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压缩机,包括由上至下依次叠加的上气缸、中间隔板和下气缸,所述中间隔板置于上气缸和下气缸之间,所述上气缸具有上压缩腔室,所述下气缸具有下压缩腔室,所述中间隔板中形成有补气流路,所述补气流路包括主体部分,连接在所述主体部分一侧的上补气口和上缓冲孔,连接在所述主体部分另一侧的下补气口,和下缓冲孔,所述上补气口贯通所述中间隔板与所述上压缩腔室连通,所述下补气口贯通所述中间隔板与所述下压缩腔室连通,所述上缓冲孔贯通所述中间隔板并被所述上气缸的缸体封闭,所述下缓冲孔贯通所述中间隔板并被所述下气缸的缸体封闭。本实施例通过上缓冲孔和下缓冲孔可以减少压力脉动幅值,对压力脉动做一个早期的缓冲,并且由于其靠近上补气口这个主要脉动源,可有效降低幅值,降低了补气流路的振动,从而降低由于补气流路的振动造成的低频噪音。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一种压缩机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00-上气缸;110-上压缩腔室;100a-上气缸的外壁;100b-上气缸的内壁;200-中间隔板;210-隔板腔室;200a-中间隔板的外壁;200b-中间隔板的内壁;300-下气缸;310-下压缩腔室;300a-下气缸的外壁;300b-下气缸的内壁;400-补气流路;410-主体部分;411-连接口;421-上补气口;422-下补气口;431-上缓冲孔;432-下缓冲孔。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对本技术的一种压缩机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下面将参照附图对本技术进行更详细的描述,其中表示了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应该理解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修改在此描述的本技术而仍然实现本技术的有利效果。因此,下列描述应当被理解为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广泛知道,而并不作为对本技术的限制。为了清楚,不描述实际实施例的全部特征。在下列描述中,不详细描述公知的功能和结构,因为它们会使本技术由于不必要的细节而混乱。应当认为在任何实际实施例的开发中,必须做出大量实施细节以实现开发者的特定目标,例如按照有关系统或有关商业的限制,由一个实施例改变为另一个实施例。另外,应当认为这种开发工作可能是复杂和耗费时间的,但是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仅仅是常规工作。为使本技术的目的、特征更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的说明。需说明的是,附图均采用非常简化的形式且均使用非精准的比率,仅用以方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压缩机,包括由上至下依次叠加的上气缸、中间隔板和下气缸,所述中间隔板置于上气缸和下气缸之间,所述上气缸具有上压缩腔室,所述下气缸具有下压缩腔室,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隔板中形成有补气流路,所述补气流路包括主体部分,连接在所述主体部分一侧的上补气口和上缓冲孔,连接在所述主体部分另一侧的下补气口和下缓冲孔,所述上补气口贯通所述中间隔板与所述上压缩腔室连通,所述下补气口贯通所述中间隔板与所述下压缩腔室连通,所述上缓冲孔贯通所述中间隔板并被所述上气缸的缸体封闭,所述下缓冲孔贯通所述中间隔板并被所述下气缸的缸体封闭。/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压缩机,包括由上至下依次叠加的上气缸、中间隔板和下气缸,所述中间隔板置于上气缸和下气缸之间,所述上气缸具有上压缩腔室,所述下气缸具有下压缩腔室,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隔板中形成有补气流路,所述补气流路包括主体部分,连接在所述主体部分一侧的上补气口和上缓冲孔,连接在所述主体部分另一侧的下补气口和下缓冲孔,所述上补气口贯通所述中间隔板与所述上压缩腔室连通,所述下补气口贯通所述中间隔板与所述下压缩腔室连通,所述上缓冲孔贯通所述中间隔板并被所述上气缸的缸体封闭,所述下缓冲孔贯通所述中间隔板并被所述下气缸的缸体封闭。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压缩腔室使得所述上气缸在径向上具有所述上气缸的外壁和内壁;
所述下压缩腔室使得所述下气缸在径向上具有所述下气缸的外壁和内壁;
所述中间隔板的中心处轴向具有一隔板腔室,所述隔板腔室使得所述中间隔板在径向上具有所述中间隔板的外壁和内壁。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部分为沿所述中间隔板径向延伸的空腔,使得所述上补气口和上缓冲孔位于所述主体部分与所述上气缸之间,还使得所述下补气口和下缓冲孔位于所述主体部分与所述下气缸之间。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腔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贯穿了所述中间隔板的外壁,并在所述主体部分的外壁上形成了连接口,所述连接口连接所述压缩机的汽液分离器或者经济器;所述第二端位于所述中间隔板的外壁和内壁之间。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袁浩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海立电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