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叠合梁斜拉桥上部结构快速循环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5908316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13 10:2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叠合梁斜拉桥上部结构快速循环施工方法,先连续吊装主梁悬臂前4个钢梁段,每个梁段连接期间在其上进行桥面板安装,桥面吊机前移到最前端梁段上,对其余3个梁段桥面板湿接缝一次性浇筑,并对3个梁段逆序二次张拉斜拉索;然后按照前述方法每次进行3个梁段施工,直至悬臂梁段全部安装完成。本发明专利技术与现有的逐段安装方法相比,可提高施工进度,与现有全部梁段湿接缝同时浇筑并顺序张拉斜拉索方法相比,可避免桥面板及湿接缝开裂风险,节约成本,保证施工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叠合梁斜拉桥上部结构快速循环施工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桥梁施工
,涉及一种叠合梁斜拉桥上部结构施工,具体涉及一种叠合梁斜拉桥上部结构快速循环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叠合梁斜拉桥主梁主要包括钢梁及铺设在钢梁顶面的混凝土桥面板,钢梁与桥面板通过剪力键联接形成受力整体。钢梁本身既可作为施工骨架又可作为永久性承重构件,混凝土桥面板可取代昂贵的全钢主梁类型中的正交异性钢桥面板,故叠合梁与一般钢结构桥面体系相比更具经济性,与混凝土主梁相比建设速度更快。叠合梁斜拉桥的钢梁分段安装连接,混凝土桥面板分块预制,在钢梁上铺装后,相邻桥面板间要浇筑湿接缝混凝土,安装并张拉斜拉索。根据桥面板湿接缝浇筑时机,现有大跨径叠合梁斜拉桥上部结构常见施工方法有:(1)每个钢梁节段安装后,铺装该节梁段上的桥面板,浇筑湿接缝混凝土并待强;(2)全部节段钢梁安装后,钢梁上的桥面板湿接缝同时浇筑并待强,斜拉索施工则按索号顺序自邻近索塔方向至背离索塔方向依序进行安装并张拉。上述方法(1)由于需要逐节段等待湿接缝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而耗费大量时间成本;方法(2)容易造成前端钢梁段上的桥面板及湿接缝开裂,而为避免该情况出现,需要对斜拉索进行“先超张拉,后回位放松”,但要增加施工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不足之处,提供一种叠合梁斜拉桥上部结构快速循环施工方法,确保在施工期间混凝土桥面板不产生过大的拉应力以致其早期开裂,同时通过优化桥面板施工工序,缩短全桥桥面板湿接缝的养护时间,进而达到整体节约建设资金的效果。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叠合梁斜拉桥上部结构快速循环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索塔区梁段安装:首先按照常规施工方法,施工桥墩及索塔施工,安装索塔区域钢梁节段,在钢梁节段上铺设桥面板,浇筑桥面板湿接缝,张拉斜拉索;在索塔区最外端的梁段上拼装桥面吊机;(2)悬臂梁段安装:利用桥面吊机起吊主梁悬臂第一个钢梁段,并与桥面吊机所在的梁段进行焊接或栓接;在进行焊接或栓接期间,在悬臂第一个钢梁段上安装桥面板;钢梁段安装完成后,安装斜拉索并进行第一次张拉,然后桥面吊机前移到安装完成的悬臂第一个钢梁段上;(3)按照步骤(2)的方法,再依次完成3个悬臂钢梁段的安装、桥面板安装及斜拉索第一次张拉;(4)一次性浇筑湿接缝施工:桥面吊机移至悬臂最前端的钢梁段上,一次性将其余3个悬臂梁段上的桥面板湿接缝浇筑完成,然后等待湿接缝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值;(5)斜拉索逆序进行二次张拉:湿接缝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后,自远离索塔方向向靠近索塔方向逆序对3个已浇筑湿接缝的梁段的斜拉索进行二次张拉;(6)按照步骤(3)到步骤(5)的方法,再完成3个悬臂钢梁段安装、梁段上的桥面板安装、湿接缝浇筑及斜拉索张拉;循环上述过程直至悬臂梁段全部安装完成。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1、传统施工方法一般采用钢梁、桥面板同时吊装的施工方式,不仅对桥面吊机起吊能力要求较高,而且不同工序相互干扰;本专利技术利用钢梁焊(栓)接期间进行桥面板铺板作业,降低了对桥面吊机的要求,并可减少不同工序并行操作时引起的干扰现象,有利于提高施工进度;2、本专利技术将三个梁段上的湿接缝一次性浇筑并待强,相比现有逐节段湿接缝浇筑并独立待强的方法,节约了三分之二的时间,建造效率极大提升;3、本专利技术三个梁段湿接缝浇筑完成后,桥面吊机位于悬臂最前端钢梁段上,该梁段上的湿接缝先不浇筑,钢梁与混凝土桥面板独立工作,可避免桥面吊机工作过程中该梁段上桥面板开裂风险;4、本专利技术三个梁段的斜拉索采用自远离索塔方向向邻近索塔方向逆序进行控制性张拉,可避免传统施工方式依索号顺序张拉引起的桥面板及湿接缝开裂风险。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施工流程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的具体施工方法如下:(1)索塔区梁段安装:首先按照常规施工方法,施工桥墩及索塔,安装索塔区钢梁节段,在钢梁节段上铺设桥面板,浇筑桥面板湿接缝,张拉斜拉索;在索塔区最外端的梁段上拼装桥面吊机;(2)悬臂梁段安装:利用桥面吊机起吊主梁悬臂第一个钢梁节段,并与桥面吊机所在的梁段进行焊接或栓接;在进行焊接或栓接期间,在悬臂第一个梁段上安装桥面板;梁段安装完成后,安装斜拉索并进行第一次张拉,然后桥面吊机前移到安装完成的悬臂第一个梁段上;(3)按照悬臂第一个梁段的安装方法,再连续起吊并安装3个悬臂梁段,即依次完成悬臂第二、第三、第四个梁段的安装、每个梁段上的桥面板安装及斜拉索第一次张拉;(4)湿接缝连续浇筑施工:桥面吊机移至悬臂最前端的梁段,即第四个梁段上,一次性将其余3个悬臂梁段,即悬臂第一、第二、第三个梁段上的桥面板湿接缝浇筑完成,然后等待湿接缝混凝土强度提高至设计值;(5)斜拉索逆序进行二次张拉:湿接缝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后,自远离索塔方向向靠近索塔方向逆序对3个已浇筑湿接缝的梁段的斜拉索进行二次张拉,即依次对悬臂第三、第二、第一梁段的斜拉索进行二次张拉,二次张拉为控制性张拉;此时悬臂最前端梁段,即第四梁段上的湿接缝未浇筑,钢梁与混凝土桥面板独立;(6)按照上述悬臂梁段的安装方法,再连续完成3个悬臂梁段安装、梁段上的桥面板安装、湿接缝浇注及斜拉索张拉;循环上述过程直至悬臂梁段全部安装完成。上述过程中,每次进行3个梁段的湿接缝连续浇注时,桥面吊机位于悬臂最前端梁段上,该梁段的湿接缝不浇注,可避免桥面吊机吊装工作时时,该梁段因受力导致桥面板及湿接缝开裂。另外,传统的施工方式,桥面板采用与钢梁“板梁同期预制,同时吊装”的作业方式,桥面板养护时间短,也是造成桥面板安装后出现开裂现象的原因之一。本专利技术为减小后期桥面板面临不利受力状态下的开裂风险,对混凝土桥面板采用“提前预制,足时存放”的预制方法,确保桥面板有足够的养护时间,达到最佳受力性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叠合梁斜拉桥上部结构快速循环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n(1)索塔区梁段安装:首先按照常规施工方法,施工桥墩及索塔施工,安装索塔区域钢梁节段,在钢梁节段上铺设桥面板,浇筑桥面板湿接缝,张拉斜拉索;在索塔区最外端的梁段上拼装桥面吊机;/n(2)悬臂梁段安装:利用桥面吊机起吊主梁悬臂第一个钢梁段,并与桥面吊机所在的梁段进行焊接或栓接;在进行焊接或栓接期间,在悬臂第一个钢梁段上安装桥面板;钢梁段安装完成后,安装斜拉索并进行第一次张拉,然后桥面吊机前移到安装完成的悬臂第一个钢梁段上;/n(3)按照步骤(2)的方法,再依次完成3个悬臂钢梁段的安装、桥面板安装及斜拉索第一次张拉;/n(4)一次性浇筑湿接缝施工:桥面吊机移至悬臂最前端的钢梁段上,一次性将其余3个悬臂梁段上的桥面板湿接缝浇筑完成,然后等待湿接缝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值;/n(5)斜拉索逆序进行二次张拉:湿接缝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后,自远离索塔方向向靠近索塔方向逆序对3个已浇筑湿接缝的梁段的斜拉索进行二次张拉;/n(6)按照步骤(3)到步骤(5)的方法,再完成3个悬臂钢梁段安装、梁段上的桥面板安装、湿接缝浇筑及斜拉索张拉;循环上述过程直至悬臂梁段全部安装完成。/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叠合梁斜拉桥上部结构快速循环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索塔区梁段安装:首先按照常规施工方法,施工桥墩及索塔施工,安装索塔区域钢梁节段,在钢梁节段上铺设桥面板,浇筑桥面板湿接缝,张拉斜拉索;在索塔区最外端的梁段上拼装桥面吊机;
(2)悬臂梁段安装:利用桥面吊机起吊主梁悬臂第一个钢梁段,并与桥面吊机所在的梁段进行焊接或栓接;在进行焊接或栓接期间,在悬臂第一个钢梁段上安装桥面板;钢梁段安装完成后,安装斜拉索并进行第一次张拉,然后桥面吊机前移到安装完成的悬臂第一个钢梁段上;
(3)按照步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乾坤张亚海董道福郭宝圣易汉斌王磊
申请(专利权)人:中交路桥建设有限公司中交路桥华东工程有限公司江西省长大桥隧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