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移动式现浇梁侧模装置及其使用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886508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09 23:2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现浇梁技术领域,具体来说是一种移动式现浇梁侧模装置及其使用方法,工作板的表面与所述的现浇梁侧面相仿形,工作板远于所述的现浇梁的一端向上延伸并在高于现浇梁梁面的高度向近于所述的现浇梁的方向设有配合孔;支撑桁架设置于所述的工作板底部以用于支撑所述的工作板,且支撑桁架的底部设有走行轮和调节顶托。本发明专利技术同现有技术相比,其优点在于:通过工作板配合于现浇梁的两侧位置,并通过对拉螺栓连接,有助于保证浇筑质量以及便于吊装;采用模块化的单元设计,适合多种跨径现浇梁施工,适用性较强;设置了调节顶托,便于对模板高度进行调节;采用滚轮滑动设计,通过走行轮与槽钢轨道的配合,使得模板周转、倒运十分便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移动式现浇梁侧模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现浇梁
,具体来说是一种移动式现浇梁侧模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国内现浇施工桥梁所用钢侧模多为单块拼装模板,当完成一跨梁进行下一跨梁施工时,需要对单块模板进行拆装、转运,吊车和运输车辆需要长时间等待配合,耗费机械台班多、工效低,尤其是当桥下有市政道路时还会阻碍社会车辆通行,导致每跨现场浇筑桥梁施工周期长、吊装作业安全风险大、交通通行影响大。而对于整体式模板,当现浇梁跨径不同时,整体式模板适用性较差;且当跨径较大时,模板自重大,对支撑体系要求高;在当面对高架桥梁时,整体式模板和支撑装备费用昂贵,普通项目难以承受,另外整体式模板移动时需底模同时移动,也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单跨现浇梁施工周期以及模板的周转时间。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移动式现浇梁侧模装置及其使用方法,以缩短侧模安装、拆卸、周转所需时间,提高施工效率。为了实现上述目的,设计一种移动式现浇梁侧模装置,设置于所述的现浇梁的侧面,所述的现浇梁侧模装置包括侧模单元,所述的侧模单元包括工作板、支撑桁架、走行轮及调节顶托,所述的工作板的表面与所述的现浇梁侧面相仿形,所述的工作板远于所述的现浇梁的一端向上延伸并在高于现浇梁梁面的高度向近于所述的现浇梁的方向设有配合孔;所述的支撑桁架设置于所述的工作板底部以用于支撑所述的工作板,且所述的支撑桁架的底部设有走行轮和调节顶托,所述的调节顶托用于调节所述的工作板及支撑桁架的高度。本专利技术还具有如下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的工作板的底部还设有若干加筋肋板。位于所述的工作板的两侧的底部的加筋肋板上还设有连接孔,以用于实现相邻的侧模单元的连接。所述的工作板由若干块板材相连而形成与现浇梁侧面相仿形的折线形板材结构。所述的支撑桁架的为矩形框架结构,且设有有若干横向剪刀撑和竖向剪刀撑。所述的支撑桁架在近于所述的现浇梁一侧的底部和远于所述的现浇梁一侧的底部分别设有所述的走行轮,以便沿槽钢轨道行走。所述的工作板远于所述的现浇梁的一端处还向远于所述的现浇梁的方向设有人行踏板,所述的人行踏板上还设有梯形结构,以便人员上下,且所述的支撑桁架支撑于所述的人行踏板的底部。所述的调节顶托包括相互配合的顶托丝杠和丝杠座,所述的丝杠座与所述的支撑桁架相固定,所述的顶托丝杠的底部设有支撑部。每个所述的侧模单元的支撑桁架底部设有三个所述的调节顶托,三个所述的调节顶托的设置位置在水平面上的投影构成一等腰三角形。所述的侧模单元成对设置于所述的现浇梁的两侧,并通过配合孔连接对拉螺栓。本专利技术还涉及一种所述的移动式现浇梁侧模结构的使用方法,所述的方法如下:首先将所述的侧模单元成对设置于现浇梁的两侧,而后将模板单元依次推行至预定位置,并使相邻两块模板单元紧密靠拢,再通过调节每个模板单元的顶托丝杆调节模板单元的水平倾角,并在调节完成后进行混凝土浇筑。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同现有技术相比,组合结构简单可行,易于安装与拆卸,其优点在于:通过工作板配合于现浇梁的两侧位置,并通过对拉螺栓连接,有助于保证浇筑质量以及便于吊装;采用模块化的单元设计,适合多种跨径现浇梁施工,适用性较强;设置了调节顶托,便于对模板高度进行调节;采用滚轮滑动设计,通过走行轮与槽钢轨道的配合,使得模板周转、倒运十分便捷。附图说明图1示例性示出一种移动式现浇梁侧模结构的正面结构示意图。图2示例性示出一种移动式现浇梁侧模结构的背面示意图。图3示例性示出一种移动式现浇梁侧模结构的作业示意图。图中:1.工作板2.加筋肋板3.桁架支撑4.走行轮5.调节顶托6.人行踏板7.槽钢轨道8.箱梁。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这种装置及方法的结构和原理对本专业的人来说是非常清楚的。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参见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方式提供一种移动式现浇梁侧模装置,包括若干侧模单元,每个所述的侧模单元包括工作板、支撑桁架、走行轮及调节顶托。所述的工作板的表面被构造为与所述的现浇梁侧面相仿形,以作为模板系统的作业面板,与现浇梁混凝土构筑物的直接接触。并且,所述的工作板远于所述的现浇梁的一端向上延伸并在高于现浇梁梁面的高度向近于所述的现浇梁的方向设有配合孔。例如,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可根据现浇箱梁侧面线形,将工作板制成由三块钢板焊接而成的折线形板式结构,工作板纵向长度为2m,且工作板远于所述的现浇梁的一端为一块上部竖板,其略高出梁面,并设有螺栓孔以作为配合孔,用以安装对拉螺杆,以便于吊装、周转。此外,在所述的工作板的底部还设有若干加筋肋板,位于所述的工作板的最外侧的两块加筋肋板上还设有连接孔,以用于实现相邻的侧模单元的连接。例如,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工作板背面焊接有排成一列的多片加筋肋板,加筋肋板为钢片结构,与工作板线形相吻合,用以加强工作板的刚度,靠外两块位于工作板两侧底部的加筋肋板上设有排列布置的螺栓孔以作为连接孔,从而通过螺栓可将相邻两块侧模单元连接紧固。所述的支撑桁架设置于所述的工作板底部以用于支撑所述的工作板,所述的支撑桁架为工字钢焊接而成的矩形框架,并焊接若干横向及竖向剪刀撑加强其稳定性。支撑桁架与工作板背面焊接成为一个整体结构,宽度、高度与工作板相同,长度略小,侧模单元的其余部件也分别焊接在支撑桁架的对应位置。走行轮共设有两对,所述的支撑桁架在近于所述的现浇梁一侧的底部和远于所述的现浇梁一侧的底部分别设有所述的走行轮,分别位于支撑桁架的首尾端,以便沿槽钢轨道行走。本实施方式中,走行轮采用短轴支腿焊接在支撑桁架的型钢上,可在简易铺设的槽钢轨道上推行。所述的调节顶托用于调节所述的工作板及支撑桁架的高度,所述的调节顶托包括相互配合的顶托丝杠和丝杠座,所述的丝杠座焊接固定在所述的支撑桁架上,所述的顶托丝杠的底部设有支撑部。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的调节顶托共设有三套,其中两套设置在靠近工作板近于现浇梁一侧的支撑桁架的型钢上,另一套设置对边的型钢上,三个所述的调节顶托的设置位置在水平面上的投影构成一等腰三角形。通过调节模板体系三处高度,可使模板处于合适的水平状态。所述的工作板远于所述的现浇梁的一端处还向远于所述的现浇梁的方向设有人行踏板,本实施方式中,人行踏板为一水平钢板,从工作板的上边缘延伸而出并与上边缘焊接,底面支撑在支撑桁架上,与其型钢焊接固定,人行踏板作为工人行走、作业的平台使用,且所述的人行踏板上还设有梯形结构,以便人员上下。实施例1结合图3所示,使用时,在支架及槽钢轨道搭设完成后,将移动式现浇梁侧模从梁端吊装至支架上,并使其走行轮落入槽钢轨道中,以将模板单元成对设置于所述的现浇梁的两侧,模板单元的数量根据单次浇筑长度确定。而后,人工将模板单元依次推行至预定位置,使相邻两块模板紧密靠拢,并在走行轮下塞入木楔子固定。模板单元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移动式现浇梁侧模装置,设置于所述的现浇梁的侧面,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现浇梁侧模装置包括侧模单元,所述的侧模单元包括工作板、支撑桁架、走行轮及调节顶托,/n所述的工作板的表面与所述的现浇梁侧面相仿形,所述的工作板远于所述的现浇梁的一端向上延伸并在高于现浇梁梁面的高度向近于所述的现浇梁的方向设有配合孔;/n所述的支撑桁架设置于所述的工作板底部以用于支撑所述的工作板,且所述的支撑桁架的底部设有走行轮和调节顶托,所述的调节顶托用于调节所述的工作板及支撑桁架的高度。/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移动式现浇梁侧模装置,设置于所述的现浇梁的侧面,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现浇梁侧模装置包括侧模单元,所述的侧模单元包括工作板、支撑桁架、走行轮及调节顶托,
所述的工作板的表面与所述的现浇梁侧面相仿形,所述的工作板远于所述的现浇梁的一端向上延伸并在高于现浇梁梁面的高度向近于所述的现浇梁的方向设有配合孔;
所述的支撑桁架设置于所述的工作板底部以用于支撑所述的工作板,且所述的支撑桁架的底部设有走行轮和调节顶托,所述的调节顶托用于调节所述的工作板及支撑桁架的高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移动式现浇梁侧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工作板的底部还设有若干加筋肋板。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移动式现浇梁侧模结构,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的工作板的两侧的底部的加筋肋板上还设有连接孔,以用于实现相邻的侧模单元的连接。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移动式现浇梁侧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工作板由若干块板材相连而形成与现浇梁侧面相仿形的折线形板材结构。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移动式现浇梁侧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撑桁架的为矩形框架结构,且设有有若干横向剪刀撑和竖向剪刀撑。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移动式现浇梁侧模结构,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习生郑峰立刘绩徐明发边海洋张永晓王保凤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上海工程局集团有限公司中铁上海工程局集团华海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