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膛竖窑及煅烧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5905578 阅读:7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13 10:2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双膛竖窑及煅烧方法,双膛竖窑包括结构相同且对称设置的第一竖窑和第二竖窑,第一竖窑包括中部窑膛,中部窑膛的横截面为边数大于五的正多边形,且第一竖窑的中部窑膛的侧壁与第二竖窑的中部窑膛的侧壁相接并连通。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专利技术确保了窑中的碱性蒸汽能迅速直接地从中部窑膛的侧壁连通处形成的连接通道进入第二竖窑,且蒸汽不会凝聚在生石灰上,避免在连接通道上产生任何结硬壳现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双膛竖窑及煅烧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工业炉窑
,具体涉及一种双膛竖窑及煅烧方法。
技术介绍
双膛竖窑采用了先进的并流蓄热煅烧原理。并流是指助燃空气、燃料、物料三者均从煅烧带的上部向下流动,三者流向相同,物料实现梯度燃烧,从而避免过烧现象。蓄热是指煅烧产生的烟气,通过烟道进入另一个窑膛中,对预热带的物料进行预热,使热量得以充分回收。并流煅烧和逆流蓄热的热工特性决定了双膛窑具有很高的热效率,其热能消耗在回转窑、套筒窑等所有类型石灰窑中最低。目前蓄热式煅烧块状散料的窑炉,窑膛截面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矩形的;二是半圆形的;三是圆形的,上述三种形式的窑炉均是通过一个连接通道连接,该连接通道长度较长,碱性蒸汽不能迅速直接地从连接通道进入另一个窑膛,蒸汽会凝聚在生石灰上,从而在连接通道上产生结硬壳现象。传统的蓄热式石灰窑,窑膛形状为矩形,两个窑膛由一个直通道相连接,产量很低。连接两个窑膛的通道所允许通过的烟气量越多,则竖窑的工作状况越理想。但从石灰窑结构上看,当竖窑越大,墙体越长,窑体受热膨胀就会有变形的危险。半圆形窑膛截面的竖窑,连接两个窑膛的通道在整个直径上,半圆形内的各部分物料到直径的距离相差较大,因此在结构上存在气流分布不均匀的情况。圆形窑膛通过在窑膛截面的周边形成环形空间,实现气流分布的均匀性。但随着窑膛截面尺寸的增加,在窑膛内易形成热气流偏流,尤其在立式窑膛与通道的拐角处形成了热气流的死区,使该死区内的物料得不到充分的煅烧,从而影响产品的煅烧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双膛竖窑及煅烧方法,以达到避免连接通道结硬壳的目的。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双膛竖窑,包括结构相同且对称设置的第一竖窑和第二竖窑,第一竖窑包括中部窑膛,中部窑膛的横截面为边数大于五的正多边形,且第一竖窑的中部窑膛的侧壁与第二竖窑的中部窑膛的侧壁相接并连通。进一步地,第一竖窑还包括上部窑膛,沿竖直方向同轴设置在中部窑膛的上方,上部窑膛与中部窑膛连接且导通。进一步地,上部窑膛的横截面的面积小于中部窑膛横截面的面积。进一步地,上部窑膛的横截面的形状与中部窑膛的横截面形状相同。进一步地,上部窑膛的横截面为圆形。进一步地,第一竖窑还包括下部窑膛,沿竖直方向同轴设置在中部窑膛的下方,下部窑膛呈锥台状结构,下部窑膛的大径端与中部窑膛连接且导通,下部窑膛的小径端沿竖直方向设置在下部窑膛的大径端的下方。进一步地,下部窑膛的横截面的形状与中部窑膛的横截面形状相同。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煅烧方法,采用上述的双膛竖窑进行煅烧,煅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0、从第一竖窑的顶部注入助燃空气,助燃空气在下行过程中被第一竖窑的石灰石预热;步骤20、通过第一竖窑内设置的喷枪向第一竖窑内喷射煤气,煤气与助燃空气混合煅烧石灰石并生成石灰和烟气;步骤30、使石灰进入到第一竖窑的下部位置,并向第一竖窑的底部通入冷却空气对石灰进行冷却,冷却空气与石灰换热后形成高温空气;步骤40、使高温空气和烟气进入到第二竖窑并对第二竖窑中的石灰石进行预热。进一步地,步骤30具体包括以下步骤:第一竖窑的底部通入冷却空气,以将石灰冷温度降至60℃~80℃。进一步地,双膛竖窑还包括卸料装置和料仓,卸料装置设置在第一竖窑的底部,料仓与卸料装置连接,步骤30还包括以下步骤:将降温至60℃~80℃石灰通过卸料装置卸至料仓储存。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确保了窑中的碱性蒸汽能迅速直接地从中部窑膛的侧壁连通处形成的连接通道进入第二竖窑,且蒸汽不会凝聚在生石灰上,避免在连接通道上产生任何结硬壳现象。附图说明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中部窑膛剖面图;图3为图1中第一竖窑的结构示意图。图中附图标记:1、第一竖窑;11、上部窑膛;12、中部窑膛;13、下部窑膛;2、第二竖窑;3、连接通道。具体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如图1至图3所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双膛竖窑,包括结构相同且对称设置的第一竖窑1和第二竖窑2,第一竖窑1包括中部窑膛12,中部窑膛12的横截面为边数大于五的正多边形,且第一竖窑1的中部窑膛12的侧壁与第二竖窑2的中部窑膛12的侧壁相接并连通。将第一竖窑1的中部窑膛12的侧壁与第二竖窑2的中部窑膛12的侧壁相接并连通以形成连接通道3,该连接通道3相比于现有技术中的连接通道更加短直,确保了窑中的碱性蒸汽能迅速直接地从连接通道3进入第二竖窑2,且蒸汽不会凝聚在生石灰上,避免在连接通道3上产生任何结硬壳现象。同时第一竖窑1的中部窑膛12的侧壁与第二竖窑2的中部窑膛12的侧壁相接并连通形成连接通道3,避免了立式窑膛与连接通道3的拐角处形成了热气流的死区,使该死区内的物料得不到充分的煅烧,影响产品的煅烧质量。而且,连接通道3的总面积相比现有技术中增大,烟气通过畅通,窑内热能使用率大大提高,降低了石灰窑的能源耗能比。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第一竖窑1还包括上部窑膛11,沿竖直方向同轴设置在中部窑膛12的上方,上部窑膛11与中部窑膛12连接且导通。且上部窑膛11的横截面的面积小于中部窑膛12横截面的面积。使上部窑膛11的横截面的面积小于中部窑膛12横截面的面积目的是在中部窑膛12周边形成环形空间,烟气由中部窑膛12的窑膛中心向四周流动,确保最均匀的烟气流通过整个中部窑膛12的窑膛截面,以减小或者避免造成死区。优选地,上部窑膛11的横截面的形状呈圆形或者上部窑膛11的横截面的形状与中部窑膛12的横截面形状相同。将上部窑膛11的横截面设置为上述结构,目的是更进一步地使烟气流均匀通过整个中部窑膛12的窑膛截面。第一竖窑1还包括下部窑膛13,下部窑膛13呈锥台状结构,下部窑膛13的大径端与中部窑膛12连接且导通,下部窑膛13的小径端沿竖直方向设置在下部窑膛13的大径端的下方。将下部窑膛13设置成上述结构目的是便于石灰冷却和卸料,使下部窑膛13中的石灰更加容易被卸料装置卸出。下部窑膛13的横截面的形状与中部窑膛12的横截面形状相同。设置相同截面形状的下部窑膛13可以便于窑膛堆砌。需要说明的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第一竖窑1和第二竖窑2的中部窑膛12均为正六边形状结构,六边形竖窑兼具了矩形竖窑和圆形竖窑的优点,它的优点是结构简单稳固,有利于物料均匀下沉和顺行,不会导致增强“窑壁效应”,并且砌筑方便,具有较小的窑容表面积,散热损失少,而且单位窑容的窑衬耐火材料消耗量少。且相比于复杂的通道设计,本实施例中的连接通道3距离短,而且连接通道3断面积增加,不存在积灰和结瘤。在提高竖窑产量的同时,产品质量也得到显著提高。本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双膛竖窑,其特征在于,包括结构相同且对称设置的第一竖窑(1)和第二竖窑(2),所述第一竖窑(1)包括中部窑膛(12),所述中部窑膛(12)的横截面为边数大于五的正多边形,且所述第一竖窑(1)的所述中部窑膛(12)的侧壁与所述第二竖窑(2)的所述中部窑膛(12)的侧壁相接并连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膛竖窑,其特征在于,包括结构相同且对称设置的第一竖窑(1)和第二竖窑(2),所述第一竖窑(1)包括中部窑膛(12),所述中部窑膛(12)的横截面为边数大于五的正多边形,且所述第一竖窑(1)的所述中部窑膛(12)的侧壁与所述第二竖窑(2)的所述中部窑膛(12)的侧壁相接并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膛竖窑,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竖窑(1)还包括上部窑膛(11),沿竖直方向同轴设置在所述中部窑膛(12)的上方,所述上部窑膛(11)与所述中部窑膛(12)连接且导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膛竖窑,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部窑膛(11)的横截面的面积小于所述中部窑膛(12)横截面的面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膛竖窑,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部窑膛(11)的横截面的形状与所述中部窑膛(12)的横截面形状相同。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膛竖窑,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部窑膛(11)的横截面为圆形。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膛竖窑,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竖窑(1)还包括下部窑膛(13),沿竖直方向同轴设置在所述中部窑膛(12)的下方,所述下部窑膛(13)呈锥台状结构,所述下部窑膛(13)的大径端与所述中部窑膛(12)连接且导通,所述下部窑膛(13)的小径端沿竖直方向设置在所述下部窑膛(13)的大径端的下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田辉段国建全强孟凯彪王艳民王得刚冯燕波岳杰
申请(专利权)人:中冶京诚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