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集灰的石灰竖炉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868259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09 21: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便于集灰的石灰竖炉。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包括炉体、炉体的顶部设置的上吸气梁和废气包,所述废气包的正下方通过管道连接有集灰装置,当灰尘经吸气梁吸出排到废气包时,颗粒大的灰尘由于自身重力和排放过程中风速降低而上不去,进入不了废气包,通过在废气包进气管的底部连接集灰装置,使得不能进入废气包的灰尘直接掉落到集灰装置,经过集灰装置排出,防止灰尘堆积在上吸气梁出口及废气包、废气主管路内造成炉内负压失调,影响正常生产运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于集灰的石灰竖炉
本技术涉及竖炉
,具体为一种便于集灰的石灰竖炉。
技术介绍
石灰竖炉是用于生产石灰的大型炉,生产时炉体设计为负压操作,由于制造原料石灰石中有一定量的未被完全筛分处理的泥土、小碎石硝,当石灰石由炉顶进入炉内时在经过上吸气梁时,上吸气梁的主要作用是将炉内生产时产生的废气由此处排出,使炉体保持负压操作。但是,当石灰石经过上吸气梁时部分小颗粒的泥土、小碎石硝被吸出,颗粒较小的部分被吸入除尘器,颗粒大的则由于主管路口径大风速降低被停留在上吸气梁出口及废气包、废气主管路内,长期生产运行过程中颗粒物越积越多,会导致废气难以正常排出,炉体不能保证负压操作会影响正常生产运行,正压操作对煤气设备存在安全隐患。由于此原因,需每月停炉1—2次停炉清理废气管路积灰,增加了员工作业强度,降低了生产作业率。因此,针对现有石灰竖炉在长期生产运行过程中废气管路积灰难以正常排出的现状,研发一种便于集灰石灰竖炉的是急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现有石灰竖炉在长期生产运行过程中废气管路积灰难以正常排出的技术问题,提供了一种便于集灰的石灰竖炉。本技术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便于集灰的石灰竖炉,包括炉体和炉体的顶部设置的上吸气梁,还包括设置于炉体外部的废气包,所述上吸气梁上连接有将灰尘排出炉体外的吸气梁出口管,所述吸气梁出口管通过废气包进气管与废气包连通,所述吸气梁出口管与废气包进气管的下部连接,所述废气包进气管的上部与废气包连接,所述废气包进气管的下部连接有集灰装置,所述集灰装置、吸气梁出口管、废气包进气管三者之间相连通。当灰尘经吸气梁吸出排到废气包时,颗粒大的灰尘由于自身重力和排放过程中风速降低而上不去,进入不了废气包,通过在废气包进气管的底部连接集灰装置,使得不能进入废气包的灰尘直接掉落到集灰装置,经过集灰装置排出,防止灰尘堆积在上吸气梁出口及废气包、废气主管路内造成炉内负压失调,影响正常生产运行。进一步的,所述集灰装置包括集灰管和积灰箱,所述集灰管的上部与废气包进气管的下部连通,所述集灰管的下方设置积灰箱,所述积灰箱安装于炉体的第四平台上,所述集灰管上安装有闸板阀组。通过积灰箱收集集灰管中掉落下来的灰尘,设置于第四平台处便于操作人员的安装、清理工作,通过在集灰管上安装闸板阀组控制下放灰尘。进一步的,所述闸板阀组包括位于集灰管上部的第一闸板阀和位于集灰管下部出口处的第二闸板阀。当管路存满积灰时将上部闸板阀关闭,打开底部闸板阀放灰;放完灰将下面阀门关闭,再将上面阀门打开,通过上下两个闸板阀的配合实现集灰管的集灰与放灰工作。进一步的,所述积灰箱的底部连接有积灰处理管。通过积灰处理管将积灰箱中的积灰排出,省时省力。进一步的,所述吸气梁出口管水平设置,所述废气包进气管竖直设置,所述废气包进气管位于吸气梁出口管的上方,所述吸气梁出口管与废气包进气管之间通过连接弯管连接,所述集灰管的上部连接到连接弯管上,且集灰管位于废气包进气管的正下方。达到利于灰尘下落到集灰管中的效果。进一步的,所述集灰管的下部连接有倾斜向下设置的缓冲管。通过缓冲管对下落灰尘及灰尘释放时起到缓冲的作用。进一步的,所述集灰管竖直设置,所述集灰管的长度不小于4m。在集灰管中能够较多的积灰,本方案中为适应两个平台之间的距离而设置为8.5m长的集灰管。进一步的,所述集灰管的直径小于废气包进气管的直径。进一步的,所述废气包的上部与炉体的废气主管道连接。实现较轻的灰尘通过废气包进入废气主管道进行排放处理。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闸板阀靠近炉体的第五平台且位于其上方位置。便于操作人员在平台上对第一闸板阀的操作控制。该技术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具有以下优点:1、当灰尘经吸气梁吸出排到废气包时,颗粒大的灰尘由于自身重力和排放过程中风速降低而上不去,进入不了废气包,通过在废气包进气管的底部连接集灰装置,使得不能进入废气包的灰尘直接掉落到集灰装置,经过集灰装置排出,防止灰尘堆积在上吸气梁出口及废气包、废气主管路内造成炉内负压失调,影响正常生产运行,避免了需每月停炉1—2次停炉清理废气管路积灰的问题。2、为了保证炉体负压的稳定性,集灰装置进出口各设计安装一个闸板阀,当管路存满积灰时将上部闸板阀关闭,打开底部闸板阀放灰;放完灰将下面阀门关闭,再将上面阀门打开,通过上下两个闸板阀的配合实现集灰管的集灰与放灰工作。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炉体,2、废气包进气管,3、吸气梁出口管,4、第一闸板阀,5、集灰管,6、缓冲管,7、第四平台,8、积灰箱,9、废气包,10、废气主管道,11、连接弯管,12、第五平台,13、第二闸板阀,14、积灰处理管。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
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所示,一种便于集灰的石灰竖炉,包括炉体1和炉体1的顶部设置的上吸气梁,还包括设置于炉体1外部的废气包9,上吸气梁上连接有将灰尘排出炉体1外的吸气梁出口管3,吸气梁出口管3通过废气包进气管2与废气包9连通,吸气梁出口管3与废气包进气管2的下部连接,具体的,吸气梁出口管3水平设置,废气包进气管2竖直设置,废气包进气管2位于吸气梁出口管3的上方,吸气梁出口管3与废气包进气管2之间通过连接弯管11连接,连接弯管11呈水平向上90度折弯,废气包进气管2的上部连接废气包9,并且管与管之间的连接都是相连通的。为了防止颗粒大灰尘的由于排出管路口径大、风速降低被停留在上吸气梁出口、废气包9及它们之间的管道内,造成堆积的现象,在废气包进气管2的下部连接集灰装置,并且,集灰装置、吸气梁出口管3、废气包进气管2三者之间是相连通的。废气包9的上部与炉体1的废气主管道10连接,以实现较轻的灰尘通过废气包9进入废气主管道10进行排放处理。其中,集灰装置包括集灰管5和积灰箱8,集灰管5的上部连接到连接弯管11上,且集灰管5位于废气包进气管2的正下方,集灰管5的长度不小于4m,在集灰管5中能够较多的积灰,本方案中为适应两个平台之间的距离而设置为8.5m长的集灰管5,集灰管5的直径(本方案中为273mm)小于废气包进气管2的直径,集灰管5的下方设置积灰箱8,积灰箱8安装于炉体1的第四平台7(这里是指炉体1外周的第四层平台)上,集灰管5上安装有闸板阀组,通过积灰箱8收集集灰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便于集灰的石灰竖炉,包括炉体(1)和炉体(1)的顶部设置的上吸气梁,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于炉体(1)外部的废气包(9),所述上吸气梁上连接有将灰尘排出炉体(1)外的吸气梁出口管(3),所述吸气梁出口管(3)通过废气包进气管(2)与废气包(9)连通,所述吸气梁出口管(3)与废气包进气管(2)的下部连接,所述废气包进气管(2)的上部与废气包(9)连接,所述废气包进气管(2)的下部连接有集灰装置,所述集灰装置、吸气梁出口管(3)、废气包进气管(2)三者之间相连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于集灰的石灰竖炉,包括炉体(1)和炉体(1)的顶部设置的上吸气梁,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于炉体(1)外部的废气包(9),所述上吸气梁上连接有将灰尘排出炉体(1)外的吸气梁出口管(3),所述吸气梁出口管(3)通过废气包进气管(2)与废气包(9)连通,所述吸气梁出口管(3)与废气包进气管(2)的下部连接,所述废气包进气管(2)的上部与废气包(9)连接,所述废气包进气管(2)的下部连接有集灰装置,所述集灰装置、吸气梁出口管(3)、废气包进气管(2)三者之间相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于集灰的石灰竖炉,其特征在于,所述集灰装置包括集灰管(5)和积灰箱(8),所述集灰管(5)的上部与废气包进气管(2)的下部连通,所述集灰管(5)的下方设置积灰箱(8),所述积灰箱(8)安装于炉体(1)的第四平台上,所述集灰管(5)上安装有闸板阀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便于集灰的石灰竖炉,其特征在于,所述闸板阀组包括位于集灰管(5)上部的第一闸板阀(4)和位于集灰管(5)下部出口处的第二闸板阀(13)。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便于集灰的石灰竖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积灰箱(8)的底部连接有积灰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棣徐来涛张健王鹏王蒙蒙周家源张灵通董金龙陈会来信世奇
申请(专利权)人:西王金属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