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892988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09 23:37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该显示面板通过将阻挡层和缓冲层设置为氧化硅和氮化硅的叠层,并控制氧化硅和氮化硅的比例,从而使得显示面板的透水率降低,从而提高显示面板的阻隔水氧的能力,同时,通过在显示区设置第一过孔,在绑定区设置第二过孔,在第一过孔和第二过孔内填充第三柔性层,从而提高了显示面板的显示区和绑定区的弯折性能,避免显示区出现断裂,缓解了现有柔性显示器件存在阻隔水氧较差,且容易产生断裂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本申请涉及显示
,尤其是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现有显示器件为了实现柔性显示,例如为了实现可折叠显示会对显示面板进行改进,如图1所示,现有显示器件中,会在显示区设置挖孔,然后在挖孔内填充有机材料,但在实验中发现,如图1至图6所示,现有具有挖孔结构的显示器件和不具有挖孔结构的显示器件的透水率均处于10-3g/m2.day的水准,使得显示器件容易被水氧入侵,同时,在将显示母板切割形成显示面板时,会导致裂痕内延,导致显示面板出现断裂。所以,现有柔性显示器件存在阻隔水氧较差,且容易产生断裂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用以缓解现有柔性显示器件存在阻隔水氧较差,且容易产生断裂的技术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该显示面板包括:衬底,包括第一柔性层、阻挡层、第二柔性层,所述阻挡层设置于所述第一柔性层上,所述第二柔性层设置于所述阻挡层上;缓冲层,设置于所述衬底上;有源层,设置于所述缓冲层上;第一栅极绝缘层,设置于所述有源层上;第一金属层,设置于所述第一栅极绝缘层上;第二栅极绝缘层,设置于所述第一金属层上;第二金属层,设置于所述第二栅极绝缘层上;层间绝缘层,设置于所述第二金属层上;第三柔性层,设置于所述层间绝缘层上;源漏极层,设置于所述第三柔性层上;平坦化层,设置于所述第三柔性层上;发光层,设置于所述平坦化层上;其中,所述阻挡层的材料包括氧化硅和氮化硅,所述氧化硅和氮化硅的比例为第一预设值,所述缓冲层的材料包括氧化硅和氮化硅,所述氧化硅与所述氮化硅的比例为第二预设值;所述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区和绑定区,所述显示面板在显示区形成有第一过孔,所述第一过孔贯穿有源层至层间绝缘层,所述显示面板在绑定区形成有第二过孔,所述第二过孔贯穿第一栅极绝缘层至层间绝缘层,所述第三柔性层填充至所述第一过孔和第二过孔。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预设值与所述第二预设值相等。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过孔包括阵列排布的子过孔,相邻两行子过孔交叉设置。在一些实施例中,相邻列的子过孔之间的间距等于子过孔的宽度,且相邻列的子过孔之间的间距等于第二过孔与平坦化层的最小间距。在一些实施例中,同一列的子过孔的间距大大于子过孔的宽度,且同一列的子过孔的间距为子过孔的长度的四分之一。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显示面板包括栅极驱动电路,所述第一过孔设置于所述栅极驱动电路两侧。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栅极驱动电路两侧设有电源线、复位信号线,所述第一过孔在对应电源线的区域阵列设置。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过孔的各个过孔之间的间距,等于所述第二过孔的各个过孔之间的间距。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三柔性层的材料包括聚酰亚胺。同时,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装置,该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和盖板,所述显示面板包括:衬底,包括第一柔性层、阻挡层、第二柔性层,所述阻挡层设置于所述第一柔性层上,所述第二柔性层设置于所述阻挡层上;缓冲层,设置于所述衬底上;有源层,设置于所述缓冲层上;第一栅极绝缘层,设置于所述有源层上;第一金属层,设置于所述第一栅极绝缘层上;第二栅极绝缘层,设置于所述第一金属层上;第二金属层,设置于所述第二栅极绝缘层上;层间绝缘层,设置于所述第二金属层上;第三柔性层,设置于所述层间绝缘层上;源漏极层,设置于所述第三柔性层上;平坦化层,设置于所述第三柔性层上;发光层,设置于所述平坦化层上;其中,所述阻挡层的材料包括氧化硅和氮化硅,所述氧化硅和氮化硅的比例为第一预设值,所述缓冲层的材料包括氧化硅和氮化硅,所述氧化硅与所述氮化硅的比例为第二预设值;所述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区和绑定区,所述显示面板在显示区形成有第一过孔,所述第一过孔贯穿有源层至层间绝缘层,所述显示面板在绑定区形成有第二过孔,所述第二过孔贯穿第一栅极绝缘层至层间绝缘层,所述第三柔性层填充至所述第一过孔和第二过孔。有益效果: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该显示面板包括衬底、缓冲层、有源层、第一栅极绝缘层、第一金属层、第二栅极绝缘层、第二金属层、层间绝缘层、平坦化层、发光层,所述衬底包括第一柔性层、阻挡层、第二柔性层、所述阻挡层设置于所述第一柔性层上,所述第二柔性层设置于所述阻挡层上,所述缓冲层设置于所述衬底上,所述有源层设置于所述缓冲层上,所述第一栅极绝缘层设置于所述有源层上,所述第一金属层设置于所述第一栅极绝缘层上,所述第二栅极绝缘层设置于所述第一金属层上,所述第二金属层设置于所述第二栅极绝缘层上,所述层间绝缘层设置于所述第二金属层上,所述第三柔性层设置于所述层间绝缘层上,所述源漏极层设置于所述第三柔性层上,所述平坦化层设置于所述第三柔性层上,所述发光层设置于所述平坦化层上,其中,所述阻挡层的材料包括氧化硅和氮化硅,所述氧化硅和氮化硅的比例为预设值,所述缓冲层的材料包括氧化硅和氮化硅,所述氧化硅与所述氮化硅的比例为预设值;所述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区和绑定区,所述显示面板在显示区形成有第一过孔,所述第一过孔贯穿有源层至层间绝缘层,所述显示面板在绑定区形成有第二过孔,所述第二过孔贯穿第一栅极绝缘层至层间绝缘层,所述第三柔性层填充至所述第一过孔和第二过孔;通过将阻挡层和缓冲层设置为氧化硅和氮化硅的叠层,并控制氧化硅和氮化硅的比例,从而使得显示面板的透水率降低,从而提高显示面板的阻隔水氧的能力,同时,通过在显示区设置第一过孔,在绑定区设置第二过孔,在第一过孔和第二过孔内填充第三柔性层,从而提高了显示面板的显示区和绑定区的弯折性能,避免显示区出现断裂,缓解了现有柔性显示器件存在阻隔水氧较差,且容易产生断裂的技术问题。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对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详细描述,将使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及其它有益效果显而易见。图1为现有技术中第一种显示面板的示意图。图2为现有技术中第二种显示面板的示意图。图3为现有技术中第一种显示面板的透水率的第一示意图。图4为现有技术中第一种显示面板的透水率的第二示意图。图5为现有技术中第二种显示面板的透水率的第一示意图。图6为现有技术中第二种显示面板的透水率的第二示意图。图7为现有显示面板出现断裂的示意图。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第一示意图。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弯折前的透水率的示意图。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弯折后的透水率的示意图。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第二示意图。图1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第三示意图。图1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第四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n衬底,包括第一柔性层、阻挡层、第二柔性层,所述阻挡层设置于所述第一柔性层上,所述第二柔性层设置于所述阻挡层上;/n缓冲层,设置于所述衬底上;/n有源层,设置于所述缓冲层上;/n第一栅极绝缘层,设置于所述有源层上;/n第一金属层,设置于所述第一栅极绝缘层上;/n第二栅极绝缘层,设置于所述第一金属层上;/n第二金属层,设置于所述第二栅极绝缘层上;/n层间绝缘层,设置于所述第二金属层上;/n第三柔性层,设置于所述层间绝缘层上;/n源漏极层,设置于所述第三柔性层上;/n平坦化层,设置于所述第三柔性层上;/n发光层,设置于所述平坦化层上;/n其中,所述阻挡层的材料包括氧化硅和氮化硅,所述氧化硅和氮化硅的比例为第一预设值,所述缓冲层的材料包括氧化硅和氮化硅,所述氧化硅与所述氮化硅的比例为第二预设值;所述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区和绑定区,所述显示面板在显示区形成有第一过孔,所述第一过孔贯穿有源层至层间绝缘层,所述显示面板在绑定区形成有第二过孔,所述第二过孔贯穿第一栅极绝缘层至层间绝缘层,所述第三柔性层填充至所述第一过孔和第二过孔。/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衬底,包括第一柔性层、阻挡层、第二柔性层,所述阻挡层设置于所述第一柔性层上,所述第二柔性层设置于所述阻挡层上;
缓冲层,设置于所述衬底上;
有源层,设置于所述缓冲层上;
第一栅极绝缘层,设置于所述有源层上;
第一金属层,设置于所述第一栅极绝缘层上;
第二栅极绝缘层,设置于所述第一金属层上;
第二金属层,设置于所述第二栅极绝缘层上;
层间绝缘层,设置于所述第二金属层上;
第三柔性层,设置于所述层间绝缘层上;
源漏极层,设置于所述第三柔性层上;
平坦化层,设置于所述第三柔性层上;
发光层,设置于所述平坦化层上;
其中,所述阻挡层的材料包括氧化硅和氮化硅,所述氧化硅和氮化硅的比例为第一预设值,所述缓冲层的材料包括氧化硅和氮化硅,所述氧化硅与所述氮化硅的比例为第二预设值;所述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区和绑定区,所述显示面板在显示区形成有第一过孔,所述第一过孔贯穿有源层至层间绝缘层,所述显示面板在绑定区形成有第二过孔,所述第二过孔贯穿第一栅极绝缘层至层间绝缘层,所述第三柔性层填充至所述第一过孔和第二过孔。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预设值与所述第二预设值相等。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过孔包括阵列排布的子过孔,相邻两行子过孔交叉设置。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相邻列的子过孔之间的间距等于子过孔的宽度,且相邻列的子过孔之间的间距等于第二过孔与平坦化层的最小间距。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同一列的子过孔的间距大大于子过孔的宽度,且同一列的子过孔的间距为子过孔的长度的四分之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建锋张淑媛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